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微商资讯

导流至无资质平台、“套娃”式流传,贷款App乱象整治再升级!古代皇宫的宫女,既漂亮又懂规矩,为什么出宫后没人愿娶(贷款平台)套路贷款平台哪个好一点,

发布时间:2024-07-17 00:55:05

 

近日,有消息称,各应用商店收到指令,要求对小贷产物进行全面排查,对不符合应用商店或网络平台审核资质要求的贷款App,将直接下架处置惩罚。其中,重点排查小贷公司在其运营的App里,将用户导流至无资质第三方贷款机构的情况。

记者向部门行业人士求证,近期确实有部门贷款App收到应用商店的邮件通知。此次应用商店集中排查贷款类App,大多是基于各应用商店此前已制定的规范尺度不外,排查的重点在于规范贷款类App将客户引流至无资质第三方的情况。

别的,也有机构虽然有小贷牌照,但嵌套在“壳App”内进行隐秘流传。今年3月,记者曾报道,樱桃汇等借贷平台没有官方App,需要从其他App的二级入口进入。而这些借贷平台通过加收包管费等形式,将实际年化利率或综合借贷本钱拉高至100%以上。

重点排查向无资质第三方导流

事实上,在此次集中清理前,各应用平台就已陆续完善贷款类App的资质要求。

目前,各应用商店在贷款App的资质判定及跳转规则设置上存在一定差别。有的判断尺度较严,不但强化资质判定,也对跳转第三方的行为进行限制。例如,国内某应用商店在2月23日对开发者下发了涉及贷款App审核规则更新的通知,对涉及贷款超市或助贷类业务的资质作出要求。

该通知规定,贷款类App不但需要具备金融监督管理部分的许可文件,同时还需要提供App内涉及的合作贷款机构及相应的贷款产物明细、App内涉及合作单元的金融监管部分存案登记文件、App内涉及的合作单元的授权书或合作协议。

同时该应用商店强调,App内贷款产物需在《合作明细》内,不得在上架后变动为《合作明细》范围外的贷款产物。App不得为其他贷款应用提供导流服务,如不得引导用户下载三方贷款App以及诱导用户点击跳转至App外的H5页面、快应用等。

也有应用商店目前判断尺度相对模糊,存在一定解释空间。一家应用商店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对贷款类App跳转至第三方机构并不是全面“封死”,而是需要排查跳转的第三方合作机构的资质。如资质不合规则会要求App进行整改。贷款类App资质自己不合规将下架。

记者从行业人士处获悉,此次应用商店集中排查贷款类App,大多是基于各应用商店此前已制定的规范尺度不外,排查的重点在于规范贷款类App将客户引流至无资质第三方的情况。

从数据看,贷款类App暂未出现大规模下架。应用数据统计软件七麦数据显示,6月财政类软件的下架量约有1500个,并未显著增多。但在今年3月份曾有一轮集中下架的高峰期。

导流乱象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App跳转至第三方放贷机构有多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持牌小贷公司在其运营的App里,将用户导流至无资质第三方贷款机构。这种情况下,App运营主体自己有贷款资质,但出于规模或资金宁静考虑,将部门客户导流到其他放贷机构。

一名小贷机构业务人士告诉记者,小贷机构一般都会对用户的信用资质有一定要求。一些客户不符合机构的风控尺度,会被导流至其他合作的放贷机构。“有的平台是明面上导流,也有的平台是导出数据后定期给合作机构。这些机构对用户资质的要求更低,借款的实际年化利率更高。”

第二种情况是,部门流量平台自己并不具备相应金融牌照,但出于流量变现或业务拓展需要,从事助贷业务,将平台内的用户导流至合作的第三方贷款机构。

但导流至第三方贷款机构潜藏资质风险。某大型应用商店人士告诉记者,前几年,部门应用商店仅要求提供贷款类App自身的证照信息,对贷款类App或者部门流量平台内嵌套的合作机构大多只要求报备,并未要求第三方机构提供牌照和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

一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现,此前很多无牌贷款公司就是通过这一方式变相进入贷款市场,获取流量入口。部门有牌照的小贷机构也会寻找各种流量平台增加曝光度。跳转第三方几乎成为行业内约定俗成的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部门App助贷业务乱象丛生。较为典型的案例是某共享出行平台旗下的借款软件App,根据企查查信息,该出行平台目前持有某包管有限公司100%股份,仅拥有融资包管牌照。

但记者注意到,此前在该App板块中设置有“借钱X选”,导流至数十家第三方合作机构,其中有的机构资质存疑。例如,该平台推荐的“融X借款”运营主体并不持有小贷牌照。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存在“套娃式”引流——“借钱X选”导流的某贷款机构,又进一步向易X花、普X花、百X宝等多个小贷产物引流。

别的,还有机构虽然有小贷牌照,但仍嵌套在“壳App”内进行隐秘流传,实际综合借贷本钱极高。今年3月,第一财经在《金融3·15|隐秘的“放贷帝国”:贷款还要交包管费会员费?利率高达126%》中曾报道,樱桃汇等借贷平台没有官方App,借助其他App的二级入口进入。这些借贷平台通过加收包管费等形式,将实际年化利率或综合借贷本钱拉高至100%以上。

监管连续升级

在此轮应用商店排查背后,针对网贷领域的监管正在不停升级。

自2020年,原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以来,经过3年整治,小贷公司的数量已经大幅缩减,风险有效出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小贷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490家,贷款余额7580亿元。对比2021年3月末数据,小贷公司3年减少了1351家,贷款余额下降1073亿元。

行业风险出清的同时,监管也在不停加强网贷行业的治理。

2023年7月,重庆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小贷行业消费者权益掩护的规范性文件——《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消费者权益掩护工作指引》,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应加强对存在合作关系的中介机构和第三方机构的消费者权益掩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将消费者权益掩护相关要求纳入中介机构和第三方机构的准入、清退条件。

今年3月1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开展变相高息“现金贷”“套路贷”等问题自查整改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相关会员单元对合作机构开展的相关业务进行排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合作机构涉及违规业务的,应敦促其立即整改,并暂停与其合作。

6月,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与助贷机构开展贷款业务的风险提示》,要求各小贷公司应提高警惕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警惕违法违规“助贷机构”的套路。严格审慎制定与助贷机构的合作协议条款,在风险负担、风险揭示、费用收取、信息保密、投诉和应急处置惩罚等方面,明晰权责界限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针对跳转第三方无资质App进行整顿,在一定水平上有利于肃清行业生态。“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就应该压实应用商店或者平台的审核责任,从源头上切断这类擦边球的业务。”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现,此举会起到净化行业的作用,合规将成为主旋律,制止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再次发生。正规的小贷机构生存空间将变大,也能更多地立足地方发展业务。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