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用益生菌通则: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近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牵头,江南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近20家行业代表起草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则》(以下简称《通则》) 、伊利、光明、三元正式发布。 “益生菌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但在行业内,‘益生菌’仍是一个通用名称,没有明确的标准。《通则》的出台“规范益生菌的概念,能够满足产业界、学术界、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说,正是时候。” 三元股份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陈立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
一般原则说了什么?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通则》包含哪些重要信息?
明确了益生菌的定义。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尚无系统的益生菌法规和标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一些与“益生菌”相关的要求分散且交织在不同的法规和标准中。 企业在适用时可能会产生非主观误解,不利于监管。 二是缺乏相关要求,比如缺乏“益生菌”的定义和相应的检测方法。 这可能会导致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不合格产品”,阻碍益生菌产品创新和行业发展。 《通则》规定,“益生菌”是指摄入足量时对人体健康有益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菌种规定的活的微生物。 “益生菌食品”是指添加了益生菌,且在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数量满足一定要求的食品。
《通则》还对活菌数和标签提出了具体要求。 例如,食品用益生菌和含有益生菌的食品应标明该菌的中文名称和菌株编号,并应标明保质期内益生菌的活数。 。 不含活菌(益生菌)的产品不得以“食品用益生菌”、“食品加工用细菌(益生菌)”、“益生菌××”、“含有益生菌××”或其他同等名称命名。
此次发布的《通则》虽然是团体标准,不具有强制性益生菌微商代理,但对于益生菌行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陈立军公开表示,“这么多单位参与起草,就规范益生菌行业达成共识。 学校、行业、政府部门都鼓励团体标准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可见整个行业标准需求的迫切性。 这为下一步国家标准的出台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效果好的话,甚至可能成为国家标准。”
乳酸菌饮料不一定含有益生菌
在商家的宣传和暗示下,很多消费者下意识地认为乳酸菌是益生菌的一种。 “如果晚餐吃得太多,我会在饭后喝一瓶乳酸菌饮料,促进消化。” 办公室白领李女士表示,她有饭后喝乳酸菌饮料的习惯。
对此,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硕士张一峰曾公开表示,只有健康作用得到科学验证的特定菌株才能称为益生菌。 乳酸杆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类并主要产生乳酸的细菌的总称。 它不是微生物严格的分类名称。 并非所有乳酸菌都是益生菌。 目前,一些商家在促销中会打“擦边球”,声称自己的产品含有活性乳酸菌,却没有提及益生菌。 普通乳酸菌的主要功能是增强饮料的酸甜风味,但对胃肠道没有保健作用。
益生菌不能代替药物
“要获得食用益生菌的好处,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需要特定的菌种,而且必须对健康有益;其次,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体内有数千亿个细菌。肠道益生菌微商代理,数量少,不会有影响;最重要的是保证产品有足够量的活菌到达大肠。”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技部主任阮光峰曾公开解释。
实际情况是,益生菌饮料中的有益菌很难通过胃液进入我们的肠道发挥作用。 即使它们通过了胃液的考验,最终进入肠道的量也很少。 因此,服用益生菌饮料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阮光峰还表示,益生菌更多的是辅助作用,不能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 对益生菌的研究也是为了配合药物治疗,而不是替代药物。 如果你有胃痛或便秘,喝益生菌饮料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最好不要过度迷信益生菌的强大功效。
什么情况下需要给宝宝补充益生菌?
作为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一些微商利用家长的担忧,在朋友圈出售各种益生菌食品和益生菌冻干粉。
中国注册营养师李良利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有这两种情况,宝宝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量的益生菌:
服用抗生素后。 广谱抗生素无法区分有害细菌和有益细菌,服用后会将它们全部消灭。 因此,医生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时,往往会提供益生菌治疗,以帮助尽快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
出现腹泻后。 任何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都会导致益生菌大量流失,可能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衡。 补充益生菌可以重新建立肠道内肠道菌群的平衡,维持肠道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需要长期使用。
(稿件整理自人民网、新京报、生命时报等)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