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坤:“最可爱的人”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代表作之一朝鲜战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热情歌颂38军335团1营3连官兵的英雄事迹奋力保卫松谷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一经出版,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奠定了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 “最可爱的人”从此成为志愿军的代名词。
那么,影响、教育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红色经典《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 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在革命的火焰中成长
魏伟,原名魏宏杰,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一个城市贫困家庭。 少年时就读于新办的民办小学、小西门外的县第五小学(今郑州市拱北街小学)、原位于城内“关帝庙”的县第七小学(今郑州市关帝庙)。郑州市创新街小学)。 在县七小学读书期间,他阅读了《儒林外史》、《元曲选》等多部古典文学作品。 他还阅读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叶绍君、冰心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打下了一定的文学基础。 这时,他开始尝试写一些诗歌、散文和小说,并向《华北日报》、《大华晨报》、《大众日报》、《中州日报》等当地报纸的文学副刊投稿。 ”和《大东商报》。 这些练习不仅初步展现了他丰富的文学想象力,也提高了他的文字驾驭能力。
◆伟伟
小学毕业后,因家里生活困难,魏伟被迫进入郑州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就读四年制。 由于他勤于写作,经常发表文章,引起了当地报纸的关注。 这些报纸副刊开始向他索要文章。 他还担任多家报纸副刊的特约撰稿人。 1935年“十二二”爱国学生运动爆发后,他不仅积极参加郑州当地大规模的学生示威活动,还在《大话》文艺副刊《铁笛》上发表抗日救亡文章。他编辑的《晨报》。
1937年夏,魏伟从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听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日大学)正在招生,决定报考。 但当时去延安需要介绍证明。 恰巧,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有一位名叫黄正福(黄云海)的语文老师,他是中共地下党员。 他给魏巍写了一封介绍延安的介绍信。 魏巍带着介绍信偷偷离开郑州,直奔西安。 9月,入住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招待所。 但恰巧抗日大学一批新招收的学生刚刚离开西安前往晋南地区。 他无奈,只好连夜从西安返回潼关,渡过黄河,沿同蒲路北追。 当他到达晋南洪洞县时,终于追上了这支队伍。 他在马木村报名参加八路军,名字叫“伟伟”。 他先被编入115师营校学员队,不久又调入该师军政干部学校。 学校后来并入八路军总部营校。 当时,指挥部营校驻扎在洪洞县白石村,他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敬爱的朱德总司令,并写下了五百行诗《黄河行》。
◆抗大四班魏伟(第二排右三)毕业照(1938年11月)。
直到1938年,魏巍才随指挥部和集中营学校到达延安。 原本想去鲁迅文学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学习,却被分配到抗日第四阶段第四旅第二队军事队学习大学。 很快他就被调入政治队伍,并于同年4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 在此期间,他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等立足中国社会实际的课程,还积极参加了诗人柯中平、田健等人在延安发起的街头诗歌运动。 魏巍将长诗《黄河行》寄给在鹿邑任教的诗人何其芳。 何其芳读后对这首诗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并写下了《读完《黄河游记》》一文。 次年,《黄河游记》及何其芳读后感想发表在西安进步报纸《国风日报》文学副刊上。
抗日大学毕业后,魏伟加入了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的“前线记者团”。 1939年初离开延安,前往晋西北抗日前线掩护。 此后,他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编辑科工作,不久又调到军区独立第一师一团一营担任教育官员。 同年11月,晋察冀军区在六天内连续取得延苏垭战役和黄土岭伏击战的胜利,歼灭日军最高统帅阿部等日军1500余人。陆军”贵修中将。 随团作战的魏伟写下了战地通讯《延苏崖战斗小场面》和《黄土岭战斗日记》。 还写有《滹沱河》、《让高粱生长》、《黄槐花落时》等诗。 此后,他先后征战于河北中部的保定、易县、万县(今顺平)、满城等地,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和无数大大小小的抗战。 ——“扫荡”行动。 在艰苦的战斗中,魏伟受到了良好的训练,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正如他所说:“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伟大的人民不仅教育了我,而且养育了我,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 他这一时期写的诗大部分发表于晋代。 查济油印诗歌杂志《诗歌建设》、《诗歌阵线》,以及《紫地兵》报、《晋察冀日报》文学副刊。 1940年夏,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抗敌协会晋察冀边区分会常务委员、常务委员。 次年,当选为晋察冀诗词学会会员。
◆1944年,魏伟(左)与战友在冀中平陵合影。
魏巍积极参加边区开展的整风运动,政治思想和写作水平大大提高。 先后创作了《黎明风景》、《晋察冀生活》、《连队生活诗》、《好夫妻歌》、《埋伏》、《敲门》、《清明清明》等多首诗作。 。 其中,《黎明风景》荣获晋察冀边区文联鲁迅文学奖委员会“一等奖”,《连队生活诗》荣获“作品一等奖”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发起的“军事文艺创作运动”中。
1944年秋,魏巍调到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直至抗战胜利。 在此期间,他在《晋察冀日报》、《紫地兵》上发表了《扬子》、《王老秦的上下坡路》等报告文学,并根据自己的入伍经历写下了《平原上的雷火》。军队。 《攻克都流镇》、《娘子关前——英雄们如何攻克雪花山》、《人民要站起来,铁路也会站起来——平汉线大攻速写生》等战场通讯与报告文学。
1945年秋,魏伟调任冀中军区第七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随军远征绥远等地,并参加了解放张家口战役。 不久,他调任晋察冀野战军(后称华北军区野战兵团)第三纵队政治部教育科科长。 他跟随大军奔赴长城前线、平汉、津浦、正太线,太原前线。 战争期间,他写下了《送张家口》、《塞北晚歌》、《三河村》三首诗。
解放战争时期,魏伟率部转战大同、河间、曲阳和北平西郊(今北京)以通讯为体裁的故事,迎来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1949年4月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二兵团)骑兵团任政委。 他率部随十九军奔赴西北战场。 他与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参加了西北各地区的解放。 战斗。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诗歌《上前线》、《白腰子战歌》、《摇摆歌词》、《好兄弟歌》、《牛还乡》、《英雄的防线》(诗集)诗)和散文《决口处——记录石家庄内城《西南决口激战》等。
称赞“最可爱的人”
1950年2月以通讯为体裁的故事,魏伟调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任宣传科科长,后又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艺术》(月刊)。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与新华社同志于12月中旬前往朝鲜碧通战俘营,调查美军战俘情况。 在朝鲜战线上,他亲眼目睹了我国人民志愿军官兵许多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精神上受到极大震撼和震撼。 于是,他向解放军总政治部写了一份报告,要求他完成调查任务后,留下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地采访。
根据志愿军总部的精心部署,第二次抗美援朝战役于11月25日晚全面打响。其中,第38军是一线迂回部队之一。 其第113师、第112师成功突入三所里、龙源里、松谷峰、北塘车站等地,切断了敌后线。 路。 为了打开一条出路,南逃之敌拼命向112师冲去。 前来支援的敌军也疯狂地向112师冲去。 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美军,112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1952年,魏伟(右)在朝鲜三登野战医院看望志愿军模范护士骆克先。
其中,112师335团1营3连把守的松谷峰,是敌军争夺的关键点。 美军集中32架飞机、18辆坦克、数十门榴弹炮和千余名步兵向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火海中,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战士邢玉堂在身前投下一枚汽油弹,很快就被大火吞没。 尽管他用枪滚了好几次,火却没有熄灭。 临死前,他全力冲向敌阵,刺伤了几个惊慌失措的敌人,然后紧紧抱住敌人的脖子,咬住敌人的耳朵,滚下山去,用身上的火焰将敌人活活烧死; 全身被汽油弹烧焦的副班长景玉卓,仍然像火箭一样冲向敌群,抱着美军士兵滚下了山……由于3连伤亡惨重,甚至厨师和记者都在战场上。 。 如果排长阵亡,则班长主动; 如果班长死了,士兵就主动。 最终,在3连只剩下7人的情况下,他们仍然顽强地坚守阵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激战,112师师长杨大一来到3连阵地,看到阵地前沿堆放着数百具美军尸体和残破残破的枪支。 牺牲的3连官兵有的紧紧握着敌人的机枪,有的手里拿着沾满美国人脑浆的手榴弹,有的把敌人的半个耳朵含在嘴里……副排战士邢玉堂2排常王建侯身上的余火仍在燃烧。 他们的身体紧贴着敌人的尸体,牙齿和指甲都深深地嵌入了敌人的肉里。 随后,杨师傅眼含泪水,向前来采访的魏巍讲述了他所看到的难忘的一幕,并陪同笔者回到了三连阵地。 虽然3连在战斗中除了重伤送医院外,损失惨重,只剩下一名通讯员,可以说是全盘皆输,但还是顺利地完成了松谷阻击敌人的任务。顶峰。 正是他们的巨大牺牲,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12月12日,历时半个多月的第二次战役,歼敌3.6万余人,收复朝鲜全部领土,并把美军领导的“联合国军”而韩国军队则将其沿鸭绿江撤退至“三十八线”地区转为防御并成功结束。 38军也因出色完成迂回阻敌任务,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
◆1953年,魏伟和朝鲜孩子们一起走上朝鲜战场。
1951年3月魏伟回国后,根据在朝鲜的经历和感受,迅速创作出版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11篇战地通讯文章。 对于这份通讯的构思和写作,他后来回忆道:“‘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是我思考了很久的主题。我在部队待了很长时间,我对军人有这样的感情,觉得我们的军人是最可爱的人,每当和他们坐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幸福。这次去朝鲜,是志愿军的一员,这让我感触更深,更加感受到军人的可爱。 “这个话题不是强加给我的,而是在朝鲜战场的激动人心中,从我内心深处,从情感的波涛中冒出来的。这也是我能够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最基本原因。”就是我们军人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英雄事迹是那么伟大、那么感人,让我彻底感动了。” “在写作过程中,我从20多个最生动的故事中仔细考虑和删除,最后选出了3个最能表达本质的典型例子。由于我的感情深厚,所以我写得非常顺利,一气呵成,而且一天多的时间就完成了。” 稿子写完后,魏巍交给《解放军文艺》主编宋智征求意见。 宋先生读完文章后兴奋地说:“立即发给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拓读完文章后激动地说:“我已经好几年没有看到这么好的文章了,它表达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志愿军战士的最高奖励。” ” 于是他决定破例,将这篇文章作为社论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 4月11日,《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首页隆重上线。
领导指示“印发全军”
毛泽东读完《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立即作出指示:“印发给全军”。 朱德读完这篇文章连连称赞:“写得好!很好!” 后来,周恩来在1953年第二次全国文学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我们就是要写工农兵中的优秀人物,写他们当中的理想人物。《谁是最可爱的人》魏伟同志写的就是这类典型的歌颂,感动了亿万读者,激励了前线的战士,我们就是来描绘这些典型人物的,推动社会进步……”此时,他居然推开演讲稿,对着麦克风大声说道:“魏伟同志是谁?今天在吗?请站起来,我想认识一下这位朋友。” 这一刻,全场的人都看着从座位上站起来的微微,报以热烈的掌声。 周恩来对他说:“感谢您授予我们的战士‘最可爱的人’称号。”
◆“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 北京的大学都邀请魏伟做报告,人民日报编委会也邀请他来座谈,请他谈谈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他的讲话被编成《我如何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为附录收录在1951年冬出版的第一版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这套文集很受欢迎,供不应求,一年之内就重印了。 1958年,第三版问世。 1957年被译成俄文,由莫斯科国立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还被用作教材,长期入选全国中学语文教材。
不料,“文革”伊始,《谁是最可爱的人》却被污蔑为“揭露文学”、“宣扬战争残酷”、“贩卖人性论”的毒草。 自然,魏伟也受到牵连,被划为“黑人物”、“三反”、“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等,遭到批判和斗争,失去了自由。 1968年被开除出总政治部文化部,并送往山西太原一家钢铁厂劳动改造。 直到1973年,他才恢复人身自由,并于1977年平反。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直受到文艺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说是一部经典,在20世纪50年代,这部作品让‘最可爱的人’成为了一个经典。”志愿军战士,代名词。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号依然跨越时空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感动社会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我觉得这个是微微的贡献。” 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军事文艺学院教授朱向前认为:“把《谁是最可爱的人》视为当代军事散文的开端,并不勉强。《谁是》 《最可爱的人》、《深情告别》往往被视为战地通讯,纳入新闻范畴。 事实上,这些作品集叙事与抒情描述为一体,叙事写实,色彩绚丽,诗意与哲理交融。 ,文笔舒展,文学意义浓厚,推动了传播向散文文化的回归,对后世许多作家产生了影响。”C.马尔科娃在散文集俄译本的序言中写道。是最可爱的人”:“魏伟这些特色作品现在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在这些作品中,他真诚地歌颂和歌颂了朝鲜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他的每一个容貌都洋溢着对普通人、对人民的坚定信念。 相信美好的未来。 这些特写作品即使现在也没有失去魅力。”
本文原创于《党史广播》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