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模式”助力宁夏脱贫攻坚提供不竭动力
这是福银高速公路延伸段及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4月26日摄,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2020年11月16日,曾经“天下最惨”的西海固告别贫困,闽宁合作掀开新的一页。 随着宁夏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闽宁两省区持续推进全领域、宽领域、多层次的深度合作,描绘了农村新蓝图。齐心协力的复兴正在缓慢展开。
“无刹车”助力:从一片草叶到一条链条
清晨,53岁的刘长福和福建农林大学的工作人员在菌草苗棚里忙碌着。 想到茂盛的菌草苗即将播种到300亩田里,刘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他的“产业”位于宁夏永宁县闽宁镇,这里是闽宁携手脱贫的起点。
1996年,福建、宁夏两省党委、政府按照中央东西部扶贫合作决策部署,决定全面开展闽宁对口扶贫合作。 1997年7月15日,闽宁村正式奠基。
如今,闽宁村已成为闽宁镇,人均年收入从500元增加到14961元。 这片“天上无鸟飞,地无草长”的戈壁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小镇。
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林占喜(右二)与农民交流菌草种植技术(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援助离不开工业。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喜发明的菌草种蘑菇实用技术被列为闽宁市最早的对口扶贫合作项目之一。 20世纪90年代,林占西把菌草技术带到宁夏,落户乡村,帮助农民种植蘑菇,增加收入。
20多年前,刚从山深沟壑的宁夏西海固搬到这里的村民,既没有见过菌草,也没有见过双孢蘑菇,心中充满了担忧。 这时,敢想敢干的刘长福带头在自家院子里搭建了蘑菇棚。 经过林展熙的一步步指导,他尝到了发展新产业的甜头。 “我第一年就赚了7000多块钱,我哪里见过这么多钱?” 刘长富说道。 看到好处宁夏彭阳政务网,村民们搭建了大棚种植蘑菇。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双孢蘑菇种植示范基地,农民正在采摘蘑菇(2020年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志森 摄
“一草”产业带动效应正在外溢。 晋江商人陈德奇在贺兰山脚下种植酿酒葡萄、莆田老板林玉清将南艾蒿引入六盘山麓……扶贫产品通过闽宁合作平台落地宁夏,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在“天下最惨”的西海固播种增收希望。
西海固位于宁夏中南部,辖9个贫困县。 2020年11月16日,随着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脱贫摘帽,宁夏西海固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闽宁合作路径正在优化。
在同心县马格达村,福建泉州人雷灿晃的草畜一体化基地正在对当地养羊方式进行深度改造。 走进养殖基地宁夏彭阳政务网,8000多只杜泊羊体型比普通羊大得多。 雷灿煌说,成年杜泊公羊体重可达120公斤,产肉率比普通羊高20%。 秘诀就在于引进并试种蛋白质含量高的高效牧草。 效率是传统青贮玉米的数倍。
福建福清人林文静创办的融侨集团,自2019年起在固原市投资建设高端肉牛生态产业园。“养殖户养肥一头牛的利润在3000元左右,经过我们专业屠宰,精细分割,一头牛利润5000多元,后期还可以生产牛排、肉馅、火腿肠等半成品和成品,牛肉的附加值将进一步提高”。 融侨丰利肉牛生态产业园园长谢志强说。
如今,已有5700家闽企(商)落户宁夏,8万多名福建人在这里就业。 闽宁产业合作已成为宁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乡村振兴:从“搀扶走”到“带你飞”
“以前我几乎每天都待在政务服务中心,打印的行政审批材料有时有两吨重。” 宁夏第一海绵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启超表示,自固原市“163”政务服务模式实施以来,9项以上任务均可直接在线完成。
2019年,固原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组织审批服务人员分批赴漳州、厦门等地体验学习。 随后推出“163”政务服务模式,撬动固原市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改善。
据介绍,福建已派出11批183名干部、2000余名专业人才赴宁夏传授理念、传播技术、传授方法,把“马上做”的作风、“效率建设”的理念、 “网格化、精细化”的社会管理模式,“生态意识”、“市场意识”等“福建基因”已广泛注入宁夏。
暮春时节,六盘山梯田上果树绽放。 红梅杏、矮苹果、大果榛子等经济林装点了西海固的土地,撑起了西海固人民的腰包。
2017年,固原市依托几十年的生态建设成果,提出了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增收红利的“绿水青山富民”发展战略。 福建作为全国森林覆盖率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的省份,无私分享践行“两山理论”的经验和智慧。
2018年以来,福建农林大学校长蓝思仁平均每两个月就飞往西海固,为当地“种植风景、种植产业”建言献策。 在数十名福建专家的指导下,固原林草示范工程已筛选出40多个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梯田景观(2018年7月16日拍摄,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20多年前,第一批福建援鄂干部来到宁夏时,首要任务就是挖井挖窖、修梯田、援建学校。 但到了第十一批,重点是传授发展理念、发展模式。 西海固已经脱贫,我们需要为当地乡村振兴留下长远的东西。”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队队长黄水木说。
协作“低差距”:从一维到全方位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和美电商扶贫车间女员工正在包装枸杞(2020年1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在宁南山区彭阳县农产品展示对接中心,红梅杏脯、亚麻油、生态鸡等农产品琳琅满目。 二楼的八个直播间里,来自不同公司的主播正在热情地“网上带货”。
这个全新的农产品展示销售对接中心是彭阳县去年6月到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调研学习农村电商发展经验后建成的。 全县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全部落户于此。
2019年,彭阳县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对口帮扶下实现脱贫。 为助力彭阳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思明区瞄准当年全省扶贫目标武平县,创新推出“一区两地”“1+1+1”县”“新模式。
从“先帮后帮”到“互学互鉴”,“1+1+1”进一步完善了东西方结对帮扶关系。 “武平和彭阳农业基础和产业结构相似,一些产业数字化升级经验先从武平‘拿’来,再‘转移’到彭阳,最大程度避免了‘援助缺口’效应。” 思明区委书记廖华胜说。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山花盛开(2017年4月13日摄,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过去,闽宁合作一直定位为“福建能做、宁夏需要的”。 当前闽宁合作,携手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优势互补是双方共同的主题。
企业是结合两地优势、连接两地市场的关键环节。 “借助东南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盘活宁夏丰富优质的农业特产资源,进入全国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能成长。” 扎根宁夏近10年的闽商林晓辉,在固原市隆德县投资建设了闽宁扶贫产业园,目前已有60家企业入驻。
走进隆德县扶贫产业园,机器轰鸣,人们忙碌起来。 这里生产的土豆粉丝将摆上福建超市的货架、火锅店的盘子; 六盘山高原绿岛上出产的中药材,往往经过加工后会出现在东部地区的医院药房……
已合作 25 年。 从单向扶贫到全方位深入合作,“融合”领域不断拓展,“支持”形式更加丰富,“融合”平台不断拓展,为东西方合作注入新内涵。
游客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历史博物馆参观(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在今年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闽宁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标兵”荣誉称号。
千里山海情谊绵绵不断,闽甬合作掀开新篇章。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