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市场不绝暴雷!深扒中公、华图、粉笔、导氮真相(公考机构)粉笔 中公 华图哪个好,
写这篇文章我是冒着风险的,有可能被四家联合绞杀,虽然可能只有三家了,哈哈哈。建议赶快收起本文。
公考行业这几年说实话真的欠好过,可以说是地震也不为过。第一是疫情,对这种集中培训的行业影响是巨大的。可谓是打击到了骨子里。
第二是双减政策,虽然针对的是K12,但是间接影响还是有的。社会面对整个教育培训市场存在不信任因素,总感觉哪天就黄了。
而且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行业架构比力简单,但情况非常复杂。全国性机构满打满算,以前就中公华图两家,后来粉笔通过线上,勉强算一个,导氮搞“传销”,某个阶段也算一个。然后地方性机构林立,云南的学仕教育,贵州的大树教育,江西的华政教育,重庆的金标尺。都是一方诸侯。再其次就是本地的一些小机构,可能你在网上都搜不到的那种。然后就是一些学校教授,体制内的人出来自己做兼职的。
也就是这四种情况。
但是,这个行业风向标还是前面这几家,一度最高的时候,,中公占33%,华图占15%,粉笔占13%,其他机构占39%。
现在的情况,是这几家都出现了比力严重的问题。甚至影响到企业生存发展。下面来主要分析下这四家机构,中公、华图、粉笔、导氮。
中公为啥退费难
中公是老牌子了,而且自从18年乐成运营上市后,在疫情期间不降反升,在20年左右市值到达顶峰2000多亿。我相信持有原始股的一帮人都发了一波小财。但是好久不长,现在已经跌落200亿,又有多少人跳楼。
中公最大的问题还是自己的运营模式,协议班不外全退。这种模式看起来流水很大,但实际收益却不高。但是中公就是需要这么大量的流水,来搞房地产等其他的资本投资来回本。以往房地产等行业景气,中公东墙补西墙,学生退费问题倒也能处置惩罚。但是这两年疫情反复,导致社会整体经济不景气。中公收取大量的现金流,却赚不到钱了。现金流就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为啥中公最近频发退费暴雷问题。很多人想的是按理来说这么大上市公司,不可能差我几万块钱的学费。就是抓住人的这种心理。殊不知他差的不但是你一个人的几万块。人差的是可能是四十多个亿的缺口,只能能省就省了。总结起来,中公的问题,一个字“钱”。
华图为啥搞分裂
华图,说实话华图还挺可惜的,华图其实比中公还要老牌,做教辅起来,而且早在2012年就申请上市了,一直磕磕盼盼,没有乐成,结果被中公后来居上。
如果说中公最大的问题是钱,那么华图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是管理。为啥这么说呢,华图有个“好笑的”外号,叫公考界的小黄埔,啥意思呢,就是从华图出去的团队太多了,甚至是特别核心的特别有能力的人。典型的就是粉笔的张晓龙,袁东。中公也有出走的,但是为啥没有华图的多,而且还成气候呢。
还是模式理念问题。华图在推线下课之后,主要打的理念就是名师,笔者年轻的时候,也多是听到华图的名师,什么顾斐,蔡金龙,李梦娇等等,这样的好处是气势很快,因为究竟公考是教育行业,老师的影响力比品牌更容易起来。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有些老师被机构捧,被学生夸,一下子找不到北了,总感觉机构是他的附属。久而久之,就会另有想法。一个团队除了赚钱,稳定性有时候也很重要。公考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型行业,人才更重要。
华图系老师纷纷出走。易定宏无人可用,连连提拔李曼卿等人走马上任,搞什么双师系统。结果一败涂地。李曼卿其人见过,书生气比力重,但是缺乏商人的精明和算计,说白了就是不懂市场。现在华图还是靠着之前积累的老底子,但是如果没有人才的变数,那么岌岌可危。真是“成也人才,败也人才”啊。
粉笔为啥搞线下
很多人都说粉笔是第三家巨头,就目前的影响力来看,粉笔的受众人数,其实已经逾越了中公和华图,但是他依旧没有成为第三家巨头。或者说,他在2020年的时候,差点有机会成为第三家巨头。可惜功亏一篑。这也是他们的核心痛点,线上不敷赚钱。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院数据,按2020年的付费人次计,粉笔科技在中国职业考试培训行业排名第一,付费人次达950万人。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的付费人数分别为450万和210万。但是最可惜的点是粉笔的卖课都是线上,而中公华图是以线下为主,和动辄上万的线下学费相比,粉笔线上的980的客单价真可谓让粉笔科技的投资老板操碎了心。
于是,为了提高客单价,粉笔科技在投资方的裹挟下,在疫情反复的2020年下了一步大棋。疯狂开线下分校。估计也是之前投资风投在20年看到中公的形势,觉得公考行业是双减政策下的风口,于是就给第三个可能起来的粉笔科技疯狂投钱。结果不消说了,如果你到场过公考,或者对公考行业有一点点了解,就知道粉笔的近况,2020年铺开的上千家分校。迅速收缩放弃。原因也很简单,甚至我觉得粉笔高层是想到过这个问题的。
赛道差别。
线下和线上就不是一个玩法。粉笔号称是口碑起家,线上一顿夸。但是线下呢?线下是需要大量用人的。以前互联网公司,几个人可能就能对上千人了。但是线下分校可能一两个学生的诉求就能把你搞死。再加上师资质量乱七八糟,学生发现线上线下师资质量相差太大。就感觉上当受骗了,那骂的更惨。
中公华图其实压根就不是靠口碑了,被骂人家根本不在乎。但是你粉笔是线上起家的,口碑就是生命线,一条骂声可能就影响一大片,互联网和线下,就不是一个赛道。人家线上玩不外你,相当于你的零头,但是你到人家擅长的领域跟人家玩,人家不玩死你。
固然粉笔也是想到了师资口碑这一点。于是也玩了一招,这一招说实话有点阴。相当于破釜沉舟的一招,把同行都冒犯光了。简单就是,高新或者双薪挖别人干了很多年的教研授课的主力师资。这样,不消自己培养,一套优秀师资体系就出来了。而且不得不说,这招很有效。队伍一下子就拉起来了。
可惜真的是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20年粉笔的老东家猿辅导也栽了,具体原因我不说了。整个投资市场一片寒冬,从结果而言,就是粉笔没钱了。而这套非常奏效的模式的前提是,你得有钱。你得养人。而短期内,他们想象的只要开了分校,学生就傻呵呵地往里送钱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因为他们搞错了一点,在网上愿意上网课的,大多数是不肯意花钱报线下班,想要自己学的人。真正的目标精准用户,牢牢地掌握在人家中公华图手里。资金链跟不上,线下班学生又闹事,结果就是粉笔20年之后大量裁人,大量撤分校,之前招聘的那些人全都裁掉。重新结构线上。
我只能说,整个过程,只有这个壮士断腕的止损过程值得称道,其他行为就是赌徒在资本运作下的疯狂。教育永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行业,任何想要捞快钱的都死掉了。包罗课观,开课吧等等。
顺便说一嘴,这个做法的后遗症就是,粉笔自己再想招老师就很难了。以前人家听到你在业内的口碑,现在你玩一招卸磨杀驴,关键这东西也没做出来。这些人老东家回不去,粉笔又不要,新东家也会掂量你的忠诚度。你把老东家精心打磨多少年的东西,全带去粉笔了,谁知道你会不会干同样的事情。里外不是人。我听说,很多人因为这个事彻底对这个行业丧失了信心,该做其他行业了。
导氮为啥搞“传销”
这个品牌快不可了,原来不想说他,听说法人都被限制消费和坐飞机了。投诉快比中公还多了。退费也退不出来。一提起来就生气。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把这个行业搞得更加混乱了。你要是想听,我也给你扒一扒。
其实这个品牌,最开始让我觉得还是挺有想法的,主要是他做的模式,轻总部资产运营,然后重视市场和师资。自己一分钱不花,四两拨千斤,居然能在全国都开起分校来了。也是有点东西的。可惜的是,重视的方法不对。
他重视的方法就是,拿钱砸,选那种看起来就缺钱,然后肯拼命的人。有点脑子的就让去干讲师,不想讲课的,就去加人卖课。这两种人都拼命给钱,可能一个学生的学费百分之七八十都给这两种人了。这种方法开始简直奏效。你想啊,给你每个月好几万,你不拼命加学生,忽悠人家报班吗?不得不说,无论从地推现场,还是授课,导氮的永远是最积极的,也是最疯狂的。可惜还是那句话,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你选择了一群社会人去搞教育,选了一批有的高中没结业的人去当老师,选了一批只要能赚钱连爹妈都能卖了的人去干销售。你指望这些人会掩护你的品牌,做梦吧。
因为导氮对老师的要求只有声音大,有节奏,所以市面上导氮的老师很容易分辨出来。而且导氮的老师因为赚多了快钱,所以要价一般也贼高。根本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行业价格也根本不管。导致的结果是,老师口碑频频失事,分校为了赚钱,各种找理由不给总部交钱。结果是分校赚钱,总部没钱。
而据我了解,导氮做的最差的就是他的财政系统。中间不知道多少钱被侵吞了,谁也说不清楚这笔糊涂账。分校开的越多,哪怕你再总部轻资产,但是也不能一分钱也没有吧。但是你指望分校给你钱,你就做梦吧。但凡你不给钱了,没人干了,就是实话。退钱找总部,收钱分校收,师资口碑还被骂。这不暴雷谁暴雷。很多人都知道21年的时候,新东方给导氮投了几个亿。殊不知这也是新东方转型期的病急乱投医。双减影响下,那会东方甄选也还没起来。所以,新东方也是随处找新项目,让导氮捡了个自制。但凡新东方真的了解这个行业,就绝对不会给导氮投钱的,钱扔进水里还能听个响。这就是信息差。
人啊,千万不要盲目进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你在别的领域的乐成证明不了什么。
除了这几家外,据我了解的行业情况,其实都欠好过,说欠好听点,都是在抗。各家机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优势,但是在大环境面前,谁也都是困兽犹斗。
对于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如果你是想报考的人员,我建议一定要特别注意协议班的情况,没几家说一定不会失事的。连中公都是这样的快因为退费要破产退市了。更何况小机构
如果你是想进入这个市场的从商人员,我建议一定要小心谨慎一点,这个行业机遇和风险并存,而就目前来看,风险更大。
如果你是这个行业的师资力量,我建议更应该做恒久计划,兼职市场不消我说各人都知道啥情况,而市面上的机构也需要各人做甄别。
最后,祝各人心想事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