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知识大全#夏天最大的特点,除了热,还有感觉有点恶心
夏天最大的特点不仅是炎热,还有湿度。 中医认为,湿气粘重,使人感觉不舒服、疲倦、困倦。
受湿气困扰,表现在脾胃的人,容易出现吃不下饭、没有胃口,或者只吃一点就饱了。 有时感觉有点恶心,大便不成形,粘在马桶上,每天都无精打采脾胃湿热中药调理多久,懒得动,很容易犯困。 当你张开嘴时,舌苔很厚、很油腻,或者舌苔布满了舌头。
此前,黄药师推出了祛湿组合:果香+砂仁。 许多祛湿中成药,如香砂平胃丸、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丸等,都是这一组合的代表药物。 。
但其实,祛湿的中药有很多,它们离我们很远,就在我们眼前——它们就藏在我们的厨房里。 比如有一种中药,我们在炖肉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或者做成香料、调味品,特别适合夏天。 它是小豆蔻。
豆蔻又名白豆蔻、白豆蔻、白豆蔻仁等,气味芳香,味辛凉,有点像樟脑,具有行气、祛湿、暖胃、开胃、助消化,止呕吐。
小豆蔻
今天,黄药师讲的是豆蔻。
1.脾胃湿邪
清代《本草求真》记载,豆蔻“气清神妙,其辛温香,温脾胃”。
豆蔻具有非常好的祛湿行气功效,可用于脾胃湿热气滞的情况。
古代人们常用豆蔻煮水代茶饮用。 是最常见的祛湿解暑饮品之一。
若脾胃湿重,则容易腹胀、食欲不振、舌苔厚腻。 小豆蔻的使用方式通常与广藿香和陈皮相同。
若湿寒兼备,胃怕冷喜温,可与干姜、厚朴等同用。
2. 湿度和温度
中医有一种病证叫“湿热”,多指长夏(农历六月左右)湿热之邪,干扰肠胃内的湿气,导致低体温(身体很热,但体表不热)。 热),午后高热,出汗不退,胸闷纳差,舌苔厚腻。
如吴菊同《伤寒调变》,含豆蔻、薏苡仁、杏仁、滑石、通草、竹叶、半夏、厚朴三种仁汤。
吴举用三仁汤治疗湿热发作,或暑热湿证。 特点是湿重于热。
此方之所以称为“三仁”,是因为它主要用三种仁来清除上、中、下三焦的湿气。
杏仁刺激肺气,上焦,肺为水之源,肺与体内的皮肤相接,让湿气从毛孔和肺部逸出;
白豆蔻仁(小豆蔻)能化脾胃湿气,健脾和胃,去中焦;
薏苡仁能利尿祛湿,能将湿热下移,通过小便排出。
三仁合用脾胃湿热中药调理多久,则三焦消除,体内湿气的侵入一扫而空。
中医在治疗SARS和COVID-19时,也经常采用祛湿化痰的思路。 有一个方子叫甘露消毒丸,用白豆蔻仁与滑石、黄芩、艾蒿、藿香等混合,祛湿降浊,清热解毒。 用于湿热所致的疫病。 邪在气中,湿热相合,症状重。
3.呕吐
豆蔻温脾胃,行气止呕。 可用于多种类型的呕吐。
对于胃寒呕吐,可将豆蔻粉与米酒单独服用。 或与广藿香、半夏同用。
4.宿醉
中医治疗宿醉并不是指服药后就不醉,而是指将酒的湿热之性祛除。
《本草纲目》认为豆蔻能“解宿毒”。 酒是利湿阻滞之物。 豆蔻化湿行气,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解酒的方法。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豆蔻煎剂具有良好的止吐作用。 小豆蔻水提取物在体外能激活乙醇脱氢酶,促进体内酒精代谢,提示小豆蔻具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醉
黄药师小贴士:使用豆蔻要小心
小豆蔻的药典用量为3-6克,煎煮时必须将其打碎,以便释放出其中的香气和有效成分。 煎的时候最后放进去,第一次放5-10分钟再关火。 煎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有效成分很容易蒸发。
豆蔻性燥,阴虚血燥者慎用。 症状为手足心热,胸闷烦躁,面色潮红,口唇干燥,盗汗,干咳或咯血,舌红少苔或无苔。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