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 (健康)决定你脾气的不是瞬间,而是“多喝水”
说了这么多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脾。 脾位于中焦,膈下,胃左侧。 关于脾的形状,《类经图一》说:“脾,形如镰刀,与胃同膜,其上左侧,喻于十一椎下。” 在中医眼里,脾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重要脏腑,据说:“脾胃为谷仓之脏,五味出之所”。 谷仓是储存稻米和谷物的地方。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那么脾就是粮仓,是人民生存的保障。 对于人体来说,脾是人体营养之源,即气血之源,所以脾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 人出生后,需要不断的食物来滋养身体,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壮。 脾是能化食物为气血精气的器官,所以中医也称脾为“后天之本”。
脾的运化是整个饮食代谢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主要指水谷的运化。 水和谷物是食物。 胃有接受食物的功能。 我们吃的食物,首先经过胃的磨碎消化,然后脾再消化,提取精华。 、去渣,化为水谷之精华,然后输送至全身,使脏腑、经络、四肢、肌肉、肉、皮肤、毛发等组织得到充分的滋养。 脾的运化功能除了运化水谷之外,脾的另一个运化功能就是运化体内的水液。 即脾通过吸运水液来调节人体内部水液代谢平衡。
“脾胃论”创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源明确指出,人体的正气来自于水谷之精,即胃气和元气。气,而胃气、元气的盛衰与脾功能的强弱密切相关。 脾的运化功能全靠脾气。 只有脾强大了,水谷之精才能正常消化吸收,转化为精、气、血、津液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使人体得到充分的滋养,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同样,只有脾强大了,运化水液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防止体内水液异常凝滞。 脾在五行中属土,脾气当在长夏。 因为长夏正值湿气,脾喜燥憎湿。 可见多喝水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对于脾虚的人来说,长期的脾虚会导致脾的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 这种水湿瘀滞,反过来又会进一步阻碍脾的运化水功能,增加脾的“工作压力”。 ”。所以,脾虚的人多喝水不一定有好处,渴了就喝,不渴就不喝才是正解!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 脾虚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袭我们的身体呢? 当今社会,饮食不规律已成为常态,人们常常暴饮暴食、暴饮暴食。 肥腻、甘甜、浓重的口味,都是对脾的严重损伤。 例如,夏天,天气炎热干燥,人们习惯从冰箱里取出饮料和冰淇淋来降温吃。 贪吃生冷食物,对脾的打击很大。 如今,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作息不规律。 人们常常处于焦虑、抑郁、担忧的状态。 随着上班族的增多,现在大多数人普遍缺乏体育锻炼。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经常不活动也会导致脾胃功能逐渐衰退。
日常生活中判断脾虚,一般概括为三点:看身材、看脸、看语气。 脾虚的人,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出现问题,容易出现水肿。 这时的他们往往就是我们所说的“胖胖”,肌肉不紧绷、松弛。 同时,脾虚的人也会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 如果你感觉自己不吃任何东西就已经吃饱了,但自己还是比别人胖,那你就要注意了。 另外,脾虚的人往往肤色较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色不好”。 他们看起来无光泽、疲惫、眼袋明显、容易长斑和痤疮、皮肤油腻。 有些人的头发营养少,干燥毛躁。 暴露在阳光下,看起来像染过的头发,变黄了。 脾虚的人往往消化能力较差,食物残渣残留在胃里,腐败时产生的臭味就会从口腔中散发出来。 因此,脾虚的人早上起来会出现口气较重、口臭的情况。 通常,你的嘴里还会有一种甜甜的、粘稠的感觉。 观察舌头,会发现舌苔较厚,舌边有齿痕。 如果你符合以上症状,则可能意味着你患有脾虚证,需要进行调整。
脾虚的治疗大致可分为祛湿、消食、健脾三步。 具体方法包括饮食疗法、穴位按摩以及改变日常生活习惯等。 饮食应规律、健康。 饮食清淡,同时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少吃有碍脾胃功能的食物,如辛辣、生冷、油炸、油腻食物。 常见的调理脾胃的食材有粳米、茯苓、山药、扁豆、白术、薏米、小豆等。中医强调“药食同源”。 我们通常可以每天或隔天煮这种食疗粥,比如薏米红豆粥,它以薏米和红小豆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具有利水健脾的功效; 山药粳米粥,以山药、粳米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作用点。 穴位治疗可以促进经络及与该经络相关的经络的气血运行。 中脘穴是人体的除湿开关,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之间的中点。 一般在肚脐上方4寸处。 具有和胃、健脾、消逆、利尿的功能。 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用指尖或掌根按顺时针方向揉捏穴位2-5分钟。 也可以用手掌或四指按摩2-10分钟。 除了饮食疗法和穴位按摩之外,日常生活习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脾的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运动可以加快体内气血的平衡,有助于调理脾虚,在出汗的同时还可以带走体内的湿气。 另外,中医认为,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于阴阳失衡、风湿邪气侵入体内造成的。 湿、寒对脾的伤害很大。 它们会积聚在脾脏中,引起消化不良、胃痛和胃肠道炎症。 等待。 因此,每天要注意保暖,注意气温变化,特别是腹部保暖。 过度的忧虑也会直接影响脾的健康。 积极的情绪可以调节阴阳,平衡气血。 气血畅通、神志清醒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大因素。
本文来自《中国中医》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