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产品,在全国1000多家公立医院、约1700家私立医院和诊所以及约300个连锁药房品牌中均有销售。其中,主营面膜、护肤品的可复美、可丽金两大品牌为公司核心抓手,2019—2021年,两个品牌收入分别为7.71亿元、9.80亿元、14.24亿元,分别占巨子生物总收入的80.6%、82.4%和91.7%。所以,顶着无数光环的巨子生物,其实就是靠卖面膜上市。从利润上看,其面膜生意非常炸裂。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9.57亿、11.90亿、15.52亿,净利润分别为5.75亿、8.26亿、8.28亿。2021年,巨子生物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87.20%、53.3%;同期,贵州茅台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91.54%、52.47%。可见,巨子生物面膜的吸金能力已超越茅台。在电商平台上,一盒5片的可复美类人胶原蛋白面膜价格为198元,相当于一片40元,而原料成本或许只有4—5元,暴利程度可见一斑。贰值得注意的是,巨子生物虽站上功能性护肤品风口,营收强势增长,但实际盈利能力却呈下降趋势。2020—2021年,公司营收从11.90亿增长至15.52亿,但净利润分别为8.26亿、8.28亿,同比增速43.65%、0.24%,净利润增速呈断崖式回落。同时,巨子生物的净利率也持续下滑:2019—2022年前5月,巨子生物净利率分别为60.1%、69.4%、53.3%、43.4%。对于净利率下滑,巨子生物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由于增加电商平台及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线上销售及营销活动的支出,以不断扩张线上销售渠道,顺应行业趋势及抓住市场机会,从而使线上营销费用有所增加。和爱美客、华熙生物等医美品牌一样,巨子生物最早也是靠To B(医疗机构)起家,近年来逐渐加大天猫、京东、小红书等电商、社交媒体渠道的宣传力度,提升To C市场知名度。要直面消费者,建立品牌认可度,加大广告营销是不可避免的。
数据显示,2019—2021年及2022年前5个月,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0.94亿、1.58亿、3.46亿、1.96亿,占营收比重分别为9.8%、13.3%、22.3%、27.1%,呈逐年走高趋势。相比之下,巨子生物的研发费用少的可怜。2019—2021年,其研发成本分别为1140万元、1338万元、2495万元,占公司收入的1.2%、1.1%、1.6%。医美行业“重营销轻研发”虽是普遍现象,但2021年其他几家医美上市公司爱美客、华熙生物、贝泰妮研发占比分别达到7.07%、5.75%、2.99%,均远超巨子生物。除了重营销轻研发,巨子生物还存在诸多风险,比如宣传风险。医美暴利但乱象丛生,无证经营、假货泛滥、虚假宣传等现象不断出现,消费者深受其害。人民日报曾提到,2015年—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5年间增长14倍,重灾区就是虚假宣传广告。去年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已相继出手整顿医美广告,而2017年巨子生物就曾因涉嫌虚假宣传被起诉。法院认为该案中,涉案面膜属于特殊化妆品,其在未取得特殊化妆品批准文号的情形下,宣传具有美白效果:宣称“医生推荐,560家医院的共同选择”,“500大型医院美容护肤都选我了,你还不选我吗”,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构成虚假宣传的欺诈行为。巨子生物曾提起上诉,最终被法院驳回,被判决返还原告货款2428元,并支付三倍赔偿金7284元。过去几年,巨子生物踩在功能性护肤品风口上大放异彩,随着医美行业进入严监管时代,行业必将回归理性。2021年,公司净利润增长已陷入停滞,2022年销售费用不断提升,净利率却继续下滑。持续高营销若换不来业绩增长,巨子生物还能否保持胶原蛋白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