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贫困户“嵌”在产业链上共舞

发布时间:2020-06-02 10:42:01

原标题:贫困户“嵌”在产业链上共舞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郓城县通过培育稳固的扶贫产业链,把贫困户“嵌”在产业链上共舞。效果如何?

  5月27日14时许,日头正高,在位于郓城县张营镇彭庄村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贫困户彭龙峰与两名工人在给大棚喷洒降温剂。个头不高、身体瘦弱的他,挥起近两米的喷洒杆来游刃有余。

  彭龙峰的老伴儿因患病,需要常年吃药,他成了家里的主劳力。一年到头,彭龙峰一家的收入来自近半荒废的七亩地。“我一个人根本干不过来,只能种些省事的农作物,一年下来根本剩不着钱。”农闲时,彭龙峰便在周边打些零工,仅够日常花销。

  2016年,彭庄村开始流转土地建设蔬菜大棚,彭龙峰的七亩地正好位于建设区域内,他毫不犹豫地租了出去。“每年的租金是1150元/亩,一年下来得有8000余元。”自从大棚建成后,彭龙峰便来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如今在合作社干着同样的活,但时间自由,也不用操心收成。”由于是长工,彭龙峰一天的工资是70元,蔬菜采摘时还要高一些,一个月下来能领到2500元左右的工资。彭龙峰很满意。

  据合作社负责人彭汉收介绍,该合作社占地1500亩,共有大棚104个,其中40个大棚是镇里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交由他承包经营,每年的租金为40万。

  “在彭庄村,像彭龙峰这样脱贫并享受政策的贫困户有40余户,镇里在收取租金后,除了用作大棚的维修以及土地租金外,剩余资金以红利的方式发放给贫困户。”张营镇扶贫办主任高善金告诉记者,合作社不仅为彭庄村近20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吸纳了周边10余个村庄的农民前来工作

  在魏垓村扶贫车间里,右手伤残的贫困户李爱秋,正在做一些剪线头的简单工作。“前段时间,我在镇里帮助下来到了扶贫车间,做些简单的工作,每天能挣40元。”对于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李爱秋来说,每月1000余元的工资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李爱秋所在的扶贫车间,由拥有天猫排名前三的童装著名品牌——山东威海广益服装有限公司承租。一边是童装知名品牌,一边是贫困户,看似毫无关联的双方,却在扶贫车间里产生了交集。

  据山东威海广益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雪介绍,公司进驻魏垓村扶贫车间后,对当地贫困户采取了优先录用、减免食宿、同工高酬的照顾政策。

  高善金说,张营镇现有享受政策的贫困户2285人。在脱贫攻坚战中,该镇着力抓好产业扶贫,注重产业的可持续性。其中,发挥苗木专业镇的优势,成立30多个专业合作社,销售旺季可吸纳5000余人务工,其中贫困人口220人,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以百蔬园合作社为龙头,狠抓基地建设,利用扶贫资金建设高档大棚,实现产业分红60万元,惠及1100多户2352人。”高善金说,由于蔬菜产业的集约规模发展,该镇大大增强了脱贫攻坚实力。

  此外,张营镇加强扶贫车间运营,共建扶贫车间25个,基本坐落在338省道两侧,形成以服装加工和酒类包装为主的扶贫产业带。解决就业岗位600多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42名,其中贫困户分红31万元。

  郓城县通过强化产业项目引领、深化就业帮扶以及整合社会力量,全县66465户163616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109个建档立卡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实现“摘帽”,现有脱贫享受政策贫困人口26760户523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