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年内银行利润负增长?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定增齐上阵 中小银行“补血”忙

发布时间:2020-05-25 11:57:02

原标题:年内银行利润负增长?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定增齐上阵,中小银行“补血”忙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5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最近一周已有4家银行在中国货币网上披露永续债的相关情况。其中,广西北部湾银行5月22日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25日至27日发行30亿元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同日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也宣布,将于5月27日至29日发行25亿元永续债。

  除了上述两家银行外,据中国货币网5月21日披露的信息,东莞银行5月20日成功发行了该行2020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金额为22亿元,票面利率为4.25%。5月21日同一日,湖州银行发布2020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申购区间与申购提示性说明称,该行将于5月22日至26日发行12亿元规模的永续债,用于补充该行其他一级资本。

  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2单银行永续债落地,发行规模合计2774亿元。从发行主体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参与其中,除了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外,其他8单永续债的发行主体均为中小银行。还有更多的发行大军在路上,浙江网商银行、日照银行、潍坊银行、重庆三峡银行等中小银行均已获得当地银保监局核准发行永续债。

  除了永续债发行提速外,定增、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融资工具也轮番上场。例如,紫金农商行5月24日发布公告称,该行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据悉,该行A股可转债规模为不超过45亿元(含)。共青农商行近日宣布拟定向发行不超过2亿股(含)股票;宁波奉化农商行近日获证监会核准定向发行不超过2.25亿股新股;南昌农商行5亿元二级资本债券近日发行完毕。

  中小银行“补血”忙,多出于资本充足率下行的压力。银保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53%,较上季末下降0.12个百分点。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5%和12.81%,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05个和0.32个百分点,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外,增强支持实体经济和防风险能力,也是银行补充资本的一大考虑。央行研究局课题组5月24日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实体经济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的。无论是银行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还是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都离不开资本金。当银行利润不足以补充资本,而其他补充资本途径又有限时,资本约束会制约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将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在此背景下,监管频频表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5月初,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表示,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的工作方案,要抓紧落实。

  民银智库民营企业研究团队负责人徐继峰表示,中小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较高,这就要求银行有更多的资本金用于抵御风险。在补充资本方面,由于盈利能力有限,股东结构不合理,中小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较为困难,所以需要外源性补充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通过完善中小银行的治理结构,解决中小银行发展体制机制问题,改进中小银行的商业模式,健全其风控体系,才能使中小银行行稳致远。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客观看待一季度银行业利润增长,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

  据中国金融杂志5月24日官微消息显示,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面对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叠加的复杂局面,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随着实体经济困难向金融领域传导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的影响,银行后期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明显加大,银行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银行有必要做好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文章指出,2020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银行利润增长主要源自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经济社会发展对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的需求较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提供有力金融支持。近期,银行资产规模扩张明显加快,带动银行利润增长。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44.4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81万亿元,其中,仅今年第一季度就增加12.08万亿元,占比为50.8%,超过过去四个季度增量的一半。管理成本相对较低,也是助力银行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为25.69%,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较2011年以来同期平均水平低约2个百分点。

  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主要用于资本补充,有助于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风险能力。央行研究局课题组表示,在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困难、银行利润绝对量较大的情况下,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空间。不过,也要看到,虽然我国银行利润绝对量较大,但利润增速总体趋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1%,比上年同期下降7个基点;资本利润率为12.09%,比上年同期下降115个基点;资产利润率为0.98%,比上年同期下降4个基点。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国际中等水平,高于亚洲银行业、低于美欧银行业的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我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完全同步,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在资产质量承压情况下,后期银行恐面临更大的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49.9亿元,其中今年第一季度增加1985.9亿元,占比为43.6%,达到过去四个季度增量的四成多;不良贷款比例为1.91%,比上年同期上升11个基点。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表示,下一阶段,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是金融业的责任担当。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2021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随着实体经济困难向金融领域逐步传导,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面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态势,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弱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第一季度,城商行利润同比下降1.2%,农商行利润同比仅增长1.9%,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7%和9.4%。“鉴于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的骨干力量,要高度关注这些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央行研究局课题组指出。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