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冲击 零售业试水“无接触销售”
原标题:抵御冲击,零售业试水“无接触销售”
新冠疫情造成的巨大影响,让本应享受春节销售旺季的百货、购物中心陷入门可罗雀的境地,服鞋、珠宝、化妆品等非刚需商品的销售更是“雪上加霜”。
客流剧减大面积停业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连锁型购物中心暂停营业占比达40%,即使是维持开业的购物中心也普遍缩短了经营时间。受访的购物中心平均客流下降了70%~80%,平均销售额下降超80%。
不同类型的购物中心受影响情况不一,都市型及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受到的冲击最大,区域型购物中心受影响程度居中,位于居民稠密区的社区型购物中心,因有大卖场、超市等业态支撑,受影响程度相对较低。一线城市购物中心的开业率优于二三线城市开业率,开业率随城市层级依次下降。
万达集团旗下有323个购物中心,其中位于90多个重点城市的整体或部分业态停业,如武汉、重庆、杭州、宁波等。苏宁置业旗下40个大小购物中心关店率达到80%,部分仅保留超市业态保障民生供应。春节期间,苏宁购物中心销售下滑70%,客流下降70%。奥特莱斯在此次疫情中几乎全面停摆,砂之船旗下的11家门店、首创旗下的12家门店、佛罗伦萨小镇旗下的5家中国大陆门店全部暂时停业。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数据显示,受访时尚零售企业实体门店约70%处于停业状态,其中最严重者停业门店数达到总门店的85%,情况相对好一点的企业也仅有50%的门店在营业。停业门店遍及全国各大城市,武汉、湖北其他城市及一二线重点城市尤甚。
压力巨大期财税扶持
客流骤减以及商场停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销售额的断崖式下跌,进而导致商户现金流吃紧,租金压力激增,营收无法维持各项刚性开支。此外,市场前景目前尚不明朗,企业全面复工时间不定,成本无法及时消化,商户与购物中心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亏损压力。
以服装为代表的时尚零售业,就线下渠道而言,疫情的发生让冬季服装清货错过了春节档,春季服装又面临库存积压。库存消化不出去导致缺少现金流,直接影响下个季度的采购与良性周转。
时尚零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工资占据总支出的一大部分,加之品牌运营成本、租金、商场扣点、保底等固定成本高。供需两端双重挤压,企业现金流压力巨大。
在购物中心方面,为了稳定品牌商户,全国百家商业地产公司上千家购物中心对合作品牌已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租金减免。据测算,以购物中心为单位,实施减免政策的购物中心中免租天数超过15天的(减租50%视为免租半天)超过了50%,再考虑到业绩极度萎缩带来的提成租金损失,购物中心在1月25日-2月10日以来的收入几乎为零。
同时,购物中心也面临着发放员工工资、申请银行信贷、缴纳利息及能耗支出等压力。一线城市购物中心的运营成本约占总收入的35%,上海一家新开业的10万平方米购物中心的负责人在受访时表示,1月的运营成本达160万元。此外,经营下降还可能导致偿还贷款、续期以及新申请贷款不获批等融资问题。
对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建议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在财税方面的扶持力度,从融资支持、利息减免、税务减免、社保减免、员工补贴、消费税减免、个人所得税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呼吁百货企业取消疫情期间对品牌方的保底销售额,购物中心延长疫情期间的租金及物业费减免时间。
创新服务转机在线上
疫情之下,百货店、购物中心的困境倒逼零售从业者在销售模式与服务上加紧创新。在运营网上商城、APP、微商城等线上平台的基础上,一些百货店、购物中心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尝试“无接触销售”——微信群营销、直播带货和小程序商城,让消费者“在家也能逛商场”,让商场“没有顾客也能售货”。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通过采用“无接触销售”新三法,友阿集团春节期间线上销售同比增长了150%;青岛海信广场线上业绩增长迅速,占比已超出整体30%以上;北京华润五彩城单群单日销售额达3万元;龙华天虹2个小时的直播带货量占到了门店全天线上销售量的近50%。除此之外,各品牌专柜顾客纳新量剧增,一天的纳新量甚至超过了此前线下一个月的数量。
对于传统商场而言,其开辟的线上渠道已成为面对客流骤降的应对之策。从某种角度看,这次疫情也是他们加快深耕线上渠道、助力会员管理迭代升级、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良机。这对于实体零售加速线上线下融合、推进行业革新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建议,商场要与品牌商充分沟通,进行联动,在货品供应和营销政策上取得品牌方的支持;要充分运用消费大数据及会员信息,精确分析顾客消费喜好和需求,把最具竞争力的商品搬到线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也表示,时尚零售企业线上线下都要有前瞻性的规划,提前布局;购物中心应适当推进多渠道、多元化,利用现有工具加强大数据的应用、消费者洞察及数字化运营能力的提升。
上一篇:由冬入春 线下零售危中有机
下一篇:迎接“二月二” 美发业有序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