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1月M1增速创近30年新低 信贷及社融增量超预期增长

发布时间:2020-02-20 20:36:33

原标题:1月M1增速创近30年新低 信贷及社融增量超预期增长

  2月20日,人民银行公布了2020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及增量数据。

  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0%。值得注意的是,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34万亿元,同比多增110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0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83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M1增速为0%创了近30年新低之外,人民币贷款和社融都出现了超预期增长。为了解此次数据变化的缘由,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进行了全面地解读。

  M1余额54.55万亿元,增速为何创近30年新低?

  1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54.55万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同比增长0%,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4.4个和0.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Choice数据显示,自1989年9月M1同比增长为-0.83%后,M1增速一直保持在0%以上。此次M2增速为0%,创了近30年新低。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1月春节之前,企业发放薪资、奖金,表现为单位活期存款大幅减少;二是与疫情有关,取现需求和现金支付急剧降低。此外,疫情期间,到期的定期存款很多都自动延期,也有一定影响。”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1月M1和M2的增速相对都比较低,特别是M1增速到0%,主要是受到两个因素叠加的影响:一个是春节因素,另外一个是疫情的因素。

  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道:受春节影响,企业需要支付薪资、年终奖等,由此活期存款大量减少,而居民的活期存款上升。受疫情影响,居民在春节期间消费减少,活期存款都拿在手里,没有形成存款的回流。如果在正常的年份,春节期间大家的消费是很多,居民的消费会导致居民的活期存款下降。那么,它有一部分就回流到企业的活期存款了,企业的活期存款又会适当地增长。

  “春节和疫情两个因素的叠加,导致企业的活期存款跑到了居民身上,没有居民消费的支持,很难回到企业,所以导致M1很低。”明明特别指出,在我国统计制度下,M1只有企业的活期存款,居民的活期存款并不统计在内,所以,就导致了这次的M1增速创下了一个历史比较低的水平。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细分构成来看,M1由流通中的货币与单位企业活期存款两大部分组成。1月份M1增速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单位企业活期存款出现负增长的拖累。1月单位企业活期存款增速为-1.28%,表明当前实体企业面临严峻的流动性压力,主要原因是疫情给企业销售、生产带来的短期冲击。她建议,未来要持续加大银行信贷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企业顺利渡过疫情困难时期。

  需要注意的是,1月末,流通中货币(M0)余额9.3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当月净投放现金1.61万亿元;然而,2019年1月M0的增速为17.2%。吴琦表示:“今年应该还是因为居民都在家隔离,取现需求降低。”

  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速回落至8.4%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M2增速为8.7%。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1月,M2同比增速8.4%,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虽然1月6日全面降准,但政府债券提前发行,财政存款增加4002亿元,而上月为减少10786亿元,本月财政存款增加对货币起到回笼作用,导致M2增速较上月回落。”

  他进一步指出,本月M2增速环比放缓,还由于上月8.7%的M2增速创下了近22个月新高,远高于近期均值水平,而且本月8.4%的M2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与近两年平均水平相比仍然不弱,且信贷和社融超出预期,对实体经济起到支撑作用。

  人民币新增贷款3.34万亿元,银行信贷为何超预期增长?

  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34万亿元,同比多增110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34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4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49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9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567亿元。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分析,2020年1月份信贷超预期增长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1月份往往是信贷投放的高峰月。受“早投放、早收益”等影响,以往年份信贷投放呈现出“3322”的季节性特点,且每年的1月份都是全年信贷投放的最高峰值。2018年和2019年,1月份新增信贷分别占到了全年信贷投放规模的22%和24%。

  二是银行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金融支持,帮助企业复工和复产。银行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加大专项再贷款发放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支持力度。信贷支持的重点行业由疫情之初的医疗、生活物质的生产企业,扩大到将重要原辅材料生产企业、重要设备制造企业等相关行业。目前,仅专项再贷款就达到3000多亿元。

  三是信贷审批与信贷投放的错位因素。今年1月份,尽管有春节错位因素(春节来临较早),但考虑到信贷审批往往早于信贷的实际投放时间(即当月信贷投放主要与前期的信贷审批情况有关,而与当月的信贷审批和企业经营状况无关),1月新增信贷受疫情冲击较小。

  对于本月信贷增长超出预期,温彬进一步表示,一方面,各银行项目储备较为充足,年初信贷投放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大范围传播时各行各业基本进入春节假期,假期前的信贷投放规模基本奠定本月增量基础,因此疫情对1月的金融数据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影响将从2月开始体现。

  社融增量5.0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83亿元

  初步统计,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0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83亿元。

  社融增量方面,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49万亿元,同比少增74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513亿元,同比多增17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26亿元,同比少减67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432亿元,同比多增8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03亿元,同比少增238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865亿元,同比少96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613亿元,同比多591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09亿元,同比多320亿元。

  对此,温彬表示,本月新增社融大幅超出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表外融资、直接融资等主要构成项都较上月有所放量。具体而言:

  表内信贷(未包含外币贷款)新增3.49万亿元,比上月多增2.41万亿元,但比去年同期少增768.36亿元,仍体现年初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较为旺盛,而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也较强。

  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809亿元,继9个月负增长后转正,但从历史规律上看,去年同期也是正增长,且本月较去年同期少增1623.46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减少26亿元,信托贷款增加432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03亿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增量都比去年同期增加,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量比去年同期减少,表明长期融资上升,融资结构在改善。

  直接融资方面,受专项债发行提前影响,政府债券发行放量,本月共发行7613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发3874.83亿元和5913.23亿元,推动直接融资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