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千里海岸起宏图 今朝沧海喜巨变

发布时间:2019-12-19 15:32:57

原标题:千里海岸起宏图 今朝沧海喜巨变

  北望环渤海,南融长三角,西启新亚欧大陆桥,地处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布局主轴线交汇区域——沿海发展,是江苏的世纪梦想。2009年6月,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

  我省沿海地区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人口2000万,海岸线长954公里,拥有约占全国l/4的滩涂湿地。《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赋予了沿海发展全新的战略定位: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江苏沿海开发十年来,围绕国家规划确立的目标定位,从“背朝大海”到“拥抱大海”,展开大布局、构筑大载体、发展大产业,沿海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城镇和社会面貌迎来喜人巨变,沿海人民“钱袋子”鼓了、“幸福感”强了: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级台阶,2013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1.67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从14.5%跃升至18%。2015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18年达到87600元,是2009年的2.6倍。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55.2%攀升到2018年的64.9%。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省发改委副主任徐光辉说,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江苏沿海叠加交汇,不久前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继续推进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今年8月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获批,拥有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接南北区位优势的江苏沿海地区,将在国家新一轮战略布局中成为东部区域增长极的重要板块,我省两千里海岸发展蓝图正加速实现。

  “海陆空”并举,打造沿海立体交通走廊

  12月16日7时40分,D5691次首班列车从连云港站出发,直奔淮安而去。上午9时,首趟从盐城站开出的D5618次列车也迅疾驶向徐州东站。苏北地区高速铁路网逐步成型,让连云港、盐城融入全国高铁网。目前,沪通铁路一期、连徐高铁、盐城至南通铁路等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高铁上的南通”也指日可待。

  飞驰的高铁,让江苏沿海地区融入全国高铁网。海港建设,则让江苏沿海地区“陆海联运”优势尽情发挥。6月9日,565台上汽名爵汽车在连云港港口69号泊位装船,搭乘国内新型滚装船“安吉23”号轮出口智利、秘鲁等南美国家。

  这样的忙碌场景,每天都在连云港港口出现。身处陇海兰新大动脉、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东起点,连云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桥梁作用愈发凸显。

  强大的远洋运输能力依托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完备。2016年4月,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二期工程于2017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建成。至2018年底,连云港港拥有59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总吞吐能力达到1.45亿吨。

  以连云港区为主体、赣榆港区为北翼、徐圩港区和灌河港区为南翼的“一体两翼”组合大港,盐城港“一港四区”和南通港“一港十二区”江海组合港群格局初现。徐圩、赣榆、滨海、射阳、大丰、洋口、吕四等一批新兴港区成为“后起之秀”,填补除连云港港连云港区之外的空白地带,进一步优化了沿海港口错位发展、互动并进的港口群体系。

  在空港建设上,南通兴东国际机场是 “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辅助机场”,平均每周 262个航班,通达39个城市,进入全国主要机场行列。南通新机场建设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一体化先行示范工程、国家重要的区域航空枢纽、全国领先的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北翼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并按照“空铁一体化”要求着力打造“轨道上的机场”,通过北沿江高鉄和沿海通道连接上海。

  高速公路,是沿海地区间高效灵活的运输方式,沿海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为骨架的“三纵六横”干线公路网络,实现了“县县通高速”。2015年7月临海高等级公路全线建成通车,途经沿海地区3个市、17个县(市、区),连接沿海18个新区和开发区、10个港区和9个旅游区,将沿海地区串联成线。与此同时,过江通道能力不断增强,长江不再是“天堑”。苏通大桥、沪崇启大桥相继建成通车,沪通长江大桥预计明年建成通车。

  新动能转换,新型工业基地初步建成

  加快产业升级,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我省沿海地区集聚了一批以中石化炼化一体化、悦达起亚汽车、三一重工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新型工业基地初步建成。

  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医药是连云港三大优势产业。恒瑞、豪森、康缘和正大天晴四大医药企业主营业收入全部进入中国制药工业前50强,打造国内知名的“中华药港”。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术三大新型产业,为连云港打造了独具港城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复神鹰“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项目打造“一带一路”倡议的标杆、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区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盐城建成大丰、射阳、阜宁、东台四大风电产业园,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是海上风电开发的主战场,新能源企业“闻风而来”,集聚华能、国家电投、上海电气、金风、协鑫、远景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可再生能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宝武2000万吨绿色精品钢、总投资18亿美元的韩国动力电池、总投资850亿元的金光循环经济科技园等产业龙头项目相继在盐城“安家”,中海油 LNG、中石油 LPG、宝丰特钢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加快推进, 28家央企在盐城布局。在宝武盐城项目所在的滨海县东片区,10平方公里的滨钢未来城也将配套落成。

  南通不仅是船舶海工的产业示范区,还是全国著名的纺织之乡,高端纺织成为南通市三大重点支柱产业之一,产业规模约占全省的15%。海洋工程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转型,产业规模全国第二,船舶和海工占全国市场份额分别达1/10、1/3.2018年1月,中远船务为挪威船东设计建造的深海动力定位原油转驳船“N697-CTV”出海试航,这艘低能耗、低排放的大型油轮被称为“海上多面手”,代表着世界海工船舶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沿海地区发展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2015年前后,江苏海洋产业结构从原先的“二、三、一”逐渐转化为“三、二、一”,2018年三次产业占比为4.0:46.9:49.1,海洋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2016年10月,南通市获批国家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2018年连云港、盐城获批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至2018年,沿海地区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累计有13家,国家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贴项目累计有14个。

  生态大保护,沿海美丽画卷渐次展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为江苏沿海发展打下了绿色的“生态本底”,还打造了多彩的“生态画卷”。2009年以来,江苏沿海地区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红线,对12大类、92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强制性保护。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为嵌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渐次形成。当前,沿海地区林木覆盖率已达25%左右,比2009年提高5个百分点;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滩涂湿地备受重视,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6.6%。

  11月17日,盐城黄海湿地公路自行车赛举行,1200余名专业骑手和自行车爱好者纵情驰骋在黄海湿地边的海堤公路上,和他们一路“伴飞”的,是丹顶鹤、灰鹤等越冬候鸟——这是自今年7月“申遗”成功后,盐城黄海湿地迎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候鸟迁徙期。“河海安澜、碧水畅流、鱼翔浅底、鹤舞鹿鸣、候鸟欢飞、游人如织”——是12月9日印发实施的《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描绘的生态图景。

  依托生态保护特区、国家湿地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盐城多次举办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大丰麋鹿文化旅游季、恒北梨花节、盐都杨侍草莓节等节庆活动,2018年,盐城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4.2亿元。连云港则连续22年举办“连云港之夏旅游节”,南通连续16年举办“南通江海旅游节”。

  从连云港到南通,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人乐章。位于黄海、东海和长江三水交汇之处南通圆陀角省级湿地公园,是江苏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灌云县开山岛湿地保护小区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核心地带、连云港珍禽保护区南缘,为鸟类提供了休憩之所……沿海地区新建生态保护小区共16处,滨海自然湿地保护范围逐步扩大。

  良好的生态本底,加之大片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织就的大地景观,沿海孕育了一批乡村旅游典范。围绕沿江、沿海、城郊“三核”,南通重点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和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3个,以及国家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园区)25个、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0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6个。全市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