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保

曹耀峰:夏热冬冷地区供暖是保民生的必要举措

发布时间:2023-11-26 14:00:57

以下为曹耀峰院士部分演讲摘要:

夏热冬冷地区供暖是民生,是大势所趋。

夏热冬冷地区涉及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覆盖16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城市。 冬季集中供热分界线以秦岭、淮河为界。 这种模式一直延续至今,但现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夏热冬冷地区供暖的必要性十分突出:

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设计规范_夏热冬冷地区节能_夏热冬暖地区节能

一是夏热冬冷地区冬季空气湿度较高,一些湿冷地区人体温度低于北方部分地区。 二是夏热冬冷地区多次遭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夏热冬冷地区节能,供暖问题引发强烈紧张局势。 注意了,供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三是夏热冬冷地区供暖是保障民生的必要措施。 夏热冬冷地区涉及6亿人口。 让近一半中国人过冬,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增强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四是夏热冬冷供暖地区是拉动内需、支撑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因素。 高质量发展共赢之势。 夏热冬冷地区GDP合计占全国GDP的45%。 区域供热将进一步拉动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提振地区疫后经济。 第五,夏热冬冷地区的人们自发取暖形式不可持续。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采暖的需求日益强烈,人们自发地采用了空调壁挂炉、小太阳、电热膜、电锅炉等分散式供暖方式。 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推进,目前供暖系统普遍存在能效低、舒适度差、安全隐患等问题。 随着人们自取暖比例的增加,此类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分散式自发电供暖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夏热冬冷地区供暖是民生大事,也是大势所趋。 各界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已逐渐形成共识。

夏热冬暖地区节能_夏热冬冷地区节能_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设计规范

发展地热产业条件具备,潜力巨大

目前,多地正在推进供暖工作统一规划。 如何选择合适的热源,促进该地区清洁、低碳、高效、安全、可持续、规模化供暖制冷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在生态环境、能源安全等制约下,地热是清洁供暖和制冷的最佳选择。 夏热冬冷的地区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管理压力,燃煤供暖已不再可行。 如果以天然气作为主要热源,可能会给能源安全带来更深层次的风险,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此外,天然气供暖成本较高,也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相信地热能将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大规模供暖和制冷中发挥重要作用。 借鉴北方地区经验,结合夏热冬冷地区的实际情况,实现规模化供暖,应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充分挖掘热电联产潜力。 地热能占可再生能源供暖的近75%。 浅层地热能可同时满足供暖、制冷和生活热水的需要。 是一次性解决“夏热”、“冬冷”问题的最佳选择。 夏热冬冷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可实现大规模供暖和制冷。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夏热冬冷地区涉及的16个省市中深层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约11.8亿吨标准煤,年可开采量约为11.8亿吨标准煤,年可开采量约为11.8亿吨标准煤。中深层地热资源开采量约11.8亿吨标准煤。 年可开采资源量约1.4亿吨标准煤。 而且夏热冬冷地区地表水资源丰富,水温日变化不超过0.5摄氏度。 是稳定、品质优良的冷热源。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_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设计规范_夏热冬暖地区节能

多措并举推动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

后疫情时期,发展完善地热供暖制冷产业链将有助于推动新经济引擎的形成。 按照“深浅结合、冷热联供、因地制宜、多能协同、梯度开发”的思路,开发夏热冬冷地区地热资源以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为基础,重点推动浅层地热能开发,打造启动一批“地热+”示范项目,推动资源丰富地区中深层地热开发。良好的补给条件,实现多元化供给和结构优化夏热冬冷地区节能,稳步提高地热在可再生能源供暖中的比重。 推广思路上,一是加大新城区布局和推广力度,鼓励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大规模推广地热能供暖制冷,稳定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和发展路线; 二是优化条件,在有条件的老城区开展地热采暖试点。 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地热供暖制冷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发展。 在保障措施方面,建议建立发展导向明确、领导机制坚强、政策法规完备、技术标准规范完备的地热开发利用管理体系,在发展导向上给予积极肯定,建立强有力的对口领导机制,发出明确的需求方向。 。 夏热冬冷地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与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经济走廊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 这是实施能源革命战略、提高发展质量的创新之举。 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政府、企业和地热用户要发挥“整合”力量,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热资源成为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取暖的无碳“柴火”,成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