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IU/L的异常增高引起了我的注意!
有一天,当我查看报告时,异常高的肌酸激酶值(CK)45,990 IU/L引起了我的注意(CK参考范围:50-310 IU/L)。 他是心脏病科的一名患者。 于是我查了一下患者的历史检测结果肌酸激酶高的危害,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案例分析
该患者除CK异常升高外,CK-MB、LDH、α-HBDH、肌红蛋白也升高,但高敏肌钙蛋白始终在正常范围内,临床诊断为“疼痛”。
会是横纹肌溶解症吗? 答案瞬间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难道是吃了小龙虾? 然后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 近年来,因食用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屡见不鲜。
!
带着问题审查患者病历,
证实了我的猜想是否正确
患者为38岁女性,因“身体疼痛”到急诊科就诊。 检查发现 CK、CK-MB 和肌红蛋白升高,她被送进医院。
主要临床表现:全身酸痛,以上肢、肩部、颈部酸痛为主。 活动后症状明显,曾有腹泻史。 无四肢麻木,无意识障碍,无抽搐及大便失禁,无恶心、呕吐、胃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
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和肌红蛋白升高; 肌钙蛋白、肾功能和电解质正常; PT、APTT、TT略有升高; 巨细胞病毒IgG升高,但无特殊情况。
入院时心电图:窦性心律,III 导联轻度 ST-T 压低。
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正常,尿液颜色呈“棕色”。 他入院前一天就有吃小龙虾的病史,这证实了他之前的猜想是正确的。 患者再次出现全身疼痛,心肌酶谱逐渐升高。 全身酸痛的临床考虑因素:横纹肌溶解症?
!
吃小龙虾真的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吗?
继续阅读~
原因没那么简单! 询问患者病史后得知,患者当天吃了小龙虾后,就去健身房锻炼身体,骑动感单车。
结合临床、运动及小龙虾进食史、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患者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
经补液、保肝、降酶、碱化尿液、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全身疼痛消失,心肌酶进行性下降,病情趋于稳定。 住院9天后出院。
案例总结
患者发病前有高强度运动史及食用小龙虾史。 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肌肉酸痛,尿液颜色深,呈“棕色”。 肾功能、电解质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显示肌酶进行性升高,其中CK的异常升高尤为明显。
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全身酸痛消失,肌酶逐渐下降肌酸激酶高的危害,尤其是CK下降最为明显,治疗前后高敏肌钙蛋白保持正常(详见上图)。 由于患者救治及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有效,很快好转出院。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了解一下~
横纹肌溶解症
是由于挤压、运动、高热、药物、炎症等引起横纹肌的破坏和解体,导致肌细胞内的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和血液循环,引起内环境疾病和急性肾脏疾病。 组织器官损害衰竭等临床综合征。
主要临床表现
肌肉疼痛、肌无力、尿色深是横纹肌溶解症的典型“三联征”。
此外,还可能伴有乏力、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
轻者可能仅出现血清肌酶升高,重者则可能出现急性肾损伤、严重电解质紊乱、DIC等,危及生命。
实验室测试
主要是肌酸激酶显着升高,并伴有其他肌酶(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等)升高所致;
肌酐、尿素、尿酸升高、高钾、高磷可能伴有血小板减少、DIC等血液系统异常。
尿常规检查:常有蛋白尿; 尿液颜色变深,但镜下未检出红细胞或少量红细胞,尿肌红蛋白升高。
诊断依据:
主要是CK比正常值高5倍,通常CK>/L,其他肌酶也升高,但肌钙蛋白正常,没有明显的心脏病。
确认的:
对于病因明确的病例,诊断基于上述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吃小龙虾真的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吗?
国内外已有因食用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 早在1924年,波罗的海沿岸的哈夫地区就报道了因食用水产品而导致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症。 我国也出现过多起吃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而且网上还流传“虾洗衣粉”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谣言。
为此,中国科学家也对小龙虾感到担忧,并正在对此进行调查研究。 综上所述,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确实与吃小龙虾有关,但无法找到具体的致病物质。 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吃小龙虾会致病,“虾粉”并不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罪魁祸首。
这里有安全吃小龙虾的“秘诀”
购买小龙虾时,尽量去正规市场,确保小龙虾新鲜、干净。
如果外出吃小龙虾,最好选择正规、卫生的餐厅。尽量不要吃不新鲜或来历不明的小龙虾
吃小龙虾时一定要完全煮熟
除了健康吃虾外,还必须科学适量地运动。
参考:
[1] 郝建志,曾宇,叶泽兵,等。 吃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4例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20, 27(6):.
[2] 王绍良,陈荣,王明焕,等.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37例诊治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0, 14(1): 35-38.
[3] 钟爱芳,温建利,陈毓秀,等。 横纹肌溶解症的研究现状[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0, 37(1): 69-73.
[4] 李国刚,杨林,朱萍萍。 横纹肌溶解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救灾医学, 2019, 7(10): 596-600.
[5]郑宁,张永利。 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9,41(1):77-80,88。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女性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