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瓷圈的收藏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什么?
茶瓷是什么,结论自然会因人而异,但茶瓷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功能是一定的。 自从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茶瓷以来,它的实用、审美和社会功能就基本确定了。 其所有功能属性均继承自玉、金、铜等材质的器物。 其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也继承自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 基于此,茶瓷是文化艺术的载体,是审美品位、财富、实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除了用来喝茶外,它还用于礼仪、陈设、馈赠和收藏,就像着装不再是为了遮盖一样。 正如茶器的本体一样,茶瓷从来就不仅仅是喝茶的容器。 这应该是茶瓷界的基本共识。
综上所述,茶瓷的收藏价值包括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物以稀为贵,而符合这些价值的器物的稀缺性也是影响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 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无可争议的,无需多言。 我认为最重要的收藏价值是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瓷器的审美价值应包括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 优秀、精湛的工艺本身就是艺术,手工艺本质上就是艺术的分支。 而代表行业的精美工艺品,则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品。 如果不切实际地提高艺术的门槛,齐白石的第一幅虾画勉强算得上是创新性的艺术品,而他后来的虾画也只能算是工艺品,他画虾的“手艺”根本不能算创新; 如果非要说一点的话,张大千一生只是热衷于模仿别人的“手工艺”,而景德镇自古以来恐怕也没出过几件“真正的艺术品”。 因此,“都不是男人”的“选拔标准”是一句空话;
此外,充满激情和创新的艺术品并不一定能带来美妙的高端审美享受和可观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艺术品都丢在街头,没人关心它们。 然而,高端“工艺品”可以在宫殿、盛典、拍卖行、博物馆中展示。 清代官窑仿明代的御用瓷器是国宝,而张大千仿石涛的画作按照某些人的“标准”并不是艺术品,只能算是工艺品。 但如果你想收藏的话,“工艺品”绝对没有价格让我们白买; 女儿三岁时画的“写意人物”、“印象派绘画”,即使按照那些苛刻的“艺术品标准”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如果“艺术收藏家”愿意付出爱心的代价,我会送上一面泪流满面的锦旗以表谢意;
平心而论,新瓷中还是有一些符合创新和激情的“艺术艺术”,但很难被瓷界接受,常常成为笑柄。 问题不在于创新,也不在于继承。 创新是无数事故和失败的结果。 尝试,文明进步的标志就是宽容和鼓励创新。 按理来说,屁股小的时候最考验艺术品收藏家的辨别力,也是天赐的捡大漏的机会。 不过,我从来没见过他们收集过,可能他们连一句鼓励的话都没有说过。 这说明,就连所谓“艺术品标准”的制定者也从未认真对待过。 他们只是搭建了一个谁也跳不过去的龙门架,让孙山身后的学生们才有了严从宽的勇气。 嗯,其实“艺评人”对于自己的“藏品”还是非常宽容的,要求并不高。
“艺术标准”定得越高,“差不多”的学生就越有信心能够粗暴地模仿窑口上的“工艺品”。 反正都是工艺品,反正也不值得收藏,也没必要去追求所谓的艺术。 好吧,反正没人能达到那个高度。 做一头浑水摸鱼的“聪明猪”岂不是很容易吗? 因此,所提出的“标准”不仅是徒劳的,而且与“愿望”相悖。 成功不足,失败多于失败,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状态,使得茶瓷整体水平越来越差。 这就是那些高调人士的初衷吗?
不仅设计者自己不重视“艺术品标准”,整个茶瓷界其实根本不重视。 藏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任何人提出的“艺术品标准”,否则博物馆和拍卖行就无法开业,艺术家也无法生存。 几十年来,在对“工艺”的质疑声中,窑头精美的茶瓷不仅被玩家收藏,还不断创下“天价”,纷纷上涨。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先用我个人的经历来解释一下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20多年前,我们在国外留学的时候,都会利用假期和一些便利的条件来做生意,就是在国内订购一些产品,然后发往国外批发。 有一次,我们去东莞考察厂家。 我叔叔请东莞的一位朋友接待我们。 这位朋友靠走私洋酒起家,身价过千万。
我们向厂家订购样品后,需要支付40万元的打样费用,但当时我们只有30万元。 国外货款没有及时到达,我们要么立即筹集资金,要么放弃一些样品。 朋友了解情况后说:“不就是十万吗?可惜现在拿不到钱,就这样吧,明天我陪你去跟厂家谈一下,应该就可以了。”
这时他才提到自己因为赌博输光了所有家产,只剩下豪车和手表。 虽然很尴尬,但他还是表现得很得体,很照顾我们。
第二天,他就去了厂家,成交了生意。 在没有任何友谊或信用承诺的情况下,制造商同意给我们信用。 当时,10万元对于厂家来说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为什么? 是什么让制造商冒这么大的风险并信任他? 就是他的外表和作风,开着几十万的豪车,戴着几十万的名贵手表,再加上他多年积累的风格,立刻就赢得了厂家的信任。 那身装意味着他有不错的实力和还款能力,那风格意味着他可以轻松完成任何事情。 这些都是厂家眼中最好的“信誉”。 信任给我们双方带来机会和利益。 信任也是我们做事最大的资本和回报。 商人比消费者更看重信任和声誉。 没有信任,就没有生意。 排斥、抹黑商业集团的人或者是完全没有真正道德和正义的地方,是最无知的人。 而能够产生、带来信任的事物,就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瓷器圈子里总有人反复刻意强调自己与瓷器无关的“社会身份”。 不管真假,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喜欢以“有玩家问我”开头。 为什么? 就是要创造一个可以带来信任的角色。 虽然这种信任的成本很低,只是无法验证的几句话,但它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我经常用这样的表现来评判瓷圈里说话者的诚实程度和逻辑能力,然后津津有味地观看他们的裸奔。 准确率极高。 为了伪装自己的人格,他们甚至会给自己写情书。 就是这样的表现。 喜欢虚张声势、伪造自己形象的人喜欢主动攻击和抹黑他人的形象,尤其是商人。 事实上,他们比最差的商人还糟糕,我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现实社会中瓷器大收藏家,我们都是通过“眼见为实”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 总有人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 说起来容易,但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当我们做人做事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管理社会价值,而评价社会价值就是“别人怎么想”。 一个人的成就感、幸福感与其社会价值呈正相关。
信任是我在文章中经常提到的“社会价值”的核心作用。 这里所说的“社会价值”,是藏品给收藏者带来的自我提升和社会认可。 那位朋友的豪车和手表都是公认的品牌,市场价值一目了然。 这个市场价值在厂家眼里立刻就“转化”成了我们的社会价值,而且是大于市场价值的。 有了如此大的社会价值,这种自然的“转化”就更自然地产生信任。 给别人食物是我们进化而来的“审美”本能。 佛靠黄金来装扮人,指的是社会价值的输入和输出。 我朋友应该很懂这个。 即使他失去了所有的钱,他仍然保持着基本的尊严和可以撬动社会价值的风度。 在外人眼中,他仍然是一个值得信任、值得合作的人,他仍然是“能成事”。 “想要东山再起的人瓷器大收藏家,只需要一个支点。
当时进入社会市场的人们往往会用豪车、名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些能够直接带来社会价值的东西现在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随着财富的积累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必然会越来越注重文化和精神追求。 茶会逐渐出现在“藏林氏”的家庭中。 只有肚子饱了、有闲暇的人才会这么做。 坐茶席玩瓷茶,因此,玩茶席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证明,也是重视审美和精神追求的标志。 茶宴越精致、越昂贵,越证明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追求高雅的意志。 等级越高,带来的社会价值就越大。 茶会最重要的功能是社交。 它是社会价值更高层次、更直接的体现。 它比名车、名表更能直观、证明主人内在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也能直接产生信任。
社会一直嘲笑“有钱人”的审美情趣,现在他们却用最精致的茶宴向社会展示和证明自己的审美情趣。 他们不会在意“工艺品”和“艺术”之间无聊的区别,他们只想更贵、更有名的茶瓷,因为这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方式。 我的一个朋友直接给了我钱,说:“我不懂,你给我选吧,就最有名的窑口。” 他的审美品味不低,对艺术也有相当的追求和投入,但他买茶瓷供茶宴时,我们连艺术风格和釉色都不问,只问最有名的茶瓷。 为什么? 因为他知道,顶级窑炉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其生产的代表时代和行业高端标准的瓷器也一定是稀世珍品。 价值自然很高,所以他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研究瓷器的“指纹”,直接要求“最著名”; 因为他希望客人能够简单粗暴地确认茶宴的市场价值,直观地了解其价值。 他的实力和品味显然可以将他“转化”为更大的社会价值。 如果你不了解他们对“社会价值”的必然理性诉求,你一定会认为他们都是傻子和疯子。 然而,让“聪明人”尴尬的是,这确实是回报最大、最务实的投资收藏品。 无论是收藏带来的社会价值还是“财务”回报,这种“简单”的选择也有最大的成功概率。
无论你个人喜欢什么、做什么、卖什么,都不要否认市场规则的真实存在。 否则,受伤的永远是那些挑战、蔑视28岁规则的人。 28岁的法则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追求财富或者审美生活的。 障碍并不是无法克服的障碍。 它们只是告诉我们“藏品”的流通方向和最终归宿,为我们投资收藏指明了最可靠的方向。 通过了解和学习“二”的思维,任何人都有机会把“八”变成“二”。 这比研究“认可”、“性价比”、“成本”、“差不多”更有用,遵循这些与茶瓷圈格格不入甚至反市场逻辑的“超市思维”,必然会输在茶瓷圈。起跑线。 我之前写过几篇关于这些“高论”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不了解“社会价值”的作用,就不可能理解头窑口作品在市场上“天价”的必然机制,更不可能接受一些经典作品“买不到”的事实。随时”。 “贵”的逻辑。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收藏的新瓷器的市场价值? 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的高低当然取决于品牌的水平。
品牌分为等级,等级是市场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 它不能被虚假炒作和“文学创作”所欺骗。 不管你信不信,也不管合理与否,所谓的顶级窑口就是品位最高的品牌。 它们是知名品牌,可以直接评估其市场价值。 它们是无需解释、无需讲故事就能直接发挥巨大“社会价值”的品牌。 它们是赢得社会信任和知名度的品牌。 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带来“信任”。 比如,当我看到有人穿名牌服装时,无论我多么不服气,无论我多么丑陋、多么庸俗,我都知道它的市场价值很高,所以它的社会价值已经基本实现了,名牌服装真的是丑陋的。 走红的概率比非名牌要小很多,否则也不会成为公认的名牌。 品牌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原因就在于它的社会价值。 这是人的事。 这就是瓷圈。 我们必然会追求越来越精美、越来越珍贵的瓷器。 追求“回归自然”的人一定要走错地方,谈收藏一定是念错经了。
如果我们只为自己喜欢,那么我们收集的一切都是个人的事情。 不需要任何理由,不需要担心别人的看法,不需要刻意去证明什么。 然而,对于投资和收藏来说,我们的回报只能来自于社会和市场。 这不仅仅是个人喜欢的。 我们必须正视和认识社会价值的决定性。 否则,我们就是在胡说八道,自欺欺人。
品牌的层次也在不断变化。 一个靠胡言乱语博得虚假名声的窑口最终上不了舞台,一个靠谎言和欺骗撑起的品牌即将在窗纸的瞬间崩塌,而一个靠着谎言和欺骗撑起的品牌即将崩溃,而一个靠着谎言和欺骗撑起的品牌即将崩溃。基础扎实、经受过市场考验的名副其实的窑炉,无论遭遇多少风雨和挫折,依然被市场所认可和铭记,其社会价值也在不断提升,进而不断推高其市场价值。 。 正面和反面的例子我们都见过很多。
市场有记忆,收藏市场更有记忆。 这种记忆本身也是收藏的意义,也是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提升的踏板。 头窑口的作品过去要10元,现在要100元。 它们仍然是同一件事。 为什么他们涨了这么多? 因为“记忆”不断赋予它更高的社会价值。 它是社会价值促进社会价值的结果。 有些东西……随时买都不贵,只是因为市场有记忆。 可以说,社会价值就是市场记忆。 记忆越牢固、越深刻,社会价值就越大。
总有人否认和鄙视收藏品的“金融性”,将收藏品比作老婆,并表示不会“卖老婆”。 他们太自命不凡了,忘记了他们的“妻子”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 如果不“为爱而死”,以后肯定会属于别人。 流通属性或金融属性是收藏品的基本属性。 即使你真的想永远收藏它们,你也绝不会拿出一件所有人都放弃的收藏来证明你的品味和眼光。 我见过一位专家把他的收藏变成了“妻子”。 购买“老婆”时,他需要一张“门票”才能进入会场询问价格。 当“妻子”的财务面具最可怕的时候,他给“妻子”写了很多情书,深爱着,以至于撕掉“妻子”的面具后,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位正义的“情圣”再提“老婆”二字,连一张纸都没有。 一块被烧毁了,就好像他的“妻子”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正是这类人坚决反对商家提及茶瓷的金融属性。 提起这件事的人都是坏人。 但他们自己却继续创作“金融奇幻文学”,比如“排队也抢不到,就做了四个,买不起了”。 当然,别相信他们真的把藏品当成老婆或者某个纯情少女,他们随时都会拍卖“老婆”,并以“低价卖大挑”来吸引路人。出价后,“老婆”立马就经济出家了,如果他们炸上天的窑口失去了经济价值,他们会比谁都跑得快,而那些“老婆”身上的审美、情怀、正义“爱情故事”也将消失,留下“智障”的“文学痴迷者”正在寻找新的爱情。 难道是窑里的产品越来越差? 这不太可能。 是因为“爱情型”的审美品味提高了吗? 不,唯一的原因是他们的“金融产品”被他们的谎言和丑陋的表现毁了。
无论任何人怎么想、怎么想,收藏的本质就是投资,收藏是“金融产品”。 如果没有财务预期,几乎没有人收藏,也没有人会做。 当然,也有例外,但瓷圈并不是立足于那些依靠意义不大的琐碎例外的人,也不要靠推销“出于低俗趣味”的直率和煽情。 我们应该远离那些否认藏品金融属性的人。 他们太虚伪、太虚伪、太无知。
与股票不同的是,即使精美的茶瓷如今卖不出去,但其社会价值依然存在,依然被市场铭记。 只要我们不自欺欺人,我们就会验证这个逻辑的真实存在和巨大作用。 茶瓷的金融属性不仅考验智力,更考验品格。 大家在炒股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任何道德压力。 当说茶瓷是金融产品时,很多人都觉得有辱礼貌。 茶瓷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审美需求。 ,社会价值早已超过其市场价值,为何还要装作无名生物? 有些人的“高尚”只是他们自己的谎言,还是他们认为所有人都是傻瓜? 如果你只是玩玩瓷器,老老实实地收藏,那你就赚不到钱了? 为什么? 为什么当您看到东王窑可观的财务回报时就欣喜若狂? 是不是因为你之前的信心和承诺又落空了? 如果读者记性好的话,可以对比一下跳梁者的反差表现,尤其是那些对商团充满仇恨的人。 他们的“文学创作”应该还在。 看他们。 怎么打败自己。
在瓷器圈子里,我从来不相信“文学创作”和“内幕消息”。 我远离那些搞“文学创作”的地摊作家和只卖直表演的“小丑”。 我只关心市场逻辑。 ,只玩最简单的创意,只玩最好的“工艺品”,只玩最有品牌价值和记忆的东西,也就是能直接带来巨大社会价值的品牌,能带来最大社会价值的东西价值它还是一件“社会艺术品”,它不仅满足了我的审美和差异化需求,还给我带来了可靠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价值。
总有人强调文物的“辨识度”,认为辨识度就意味着收藏价值。 这是故意误导玩家。 没有收藏价值的“认可”是没有意义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貌。 有所谓的认可。 正常人可以认出数千张面孔。 并不是所有被认可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可能会有骗子。 容易识别和值得收藏是两个不同的事情,没有因果关系。 不管事情多么糟糕,它们都是可以识别的。 我反复给你们看了一张通缉犯的照片,你们印象很深刻。 过几天,你就可以在街上认出它了。 如果杀了他,他就是好人? ! 东西是精致的,最精致的,这就是最有意义的认可。 竞争者越多,市场同质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比较利弊。 获胜的窑炉将拥有更强的品牌征服力,其作品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越高,就越具有收藏价值。 。 如果你没有辨别珍珠的能力,无论你退而求其次,还是另辟蹊径,你仍然会“愚昧无知”。 同样,避免比较新瓷器的优缺点而只强调“稀缺性”、“性价比”、“成本”和“生产难度”也是具有欺骗性的。 所有这些提法或者“标准”,都必须建立在东西确实漂亮的前提下,否则就是骗局。
有人说,茶喝得好,茶的味道会更好。 我同意,但这只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就像你用冠军用的球杆打球会有更高的命中率,就像豪华场所的麦当劳鸡块一样。 就像外表会得到更高的评价一样,好的事物、好的氛围不仅会带来“别人所见、所想、所做”的积极社会价值,还能提升自我认知。 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揭示的。 信任和自信是生产力和财务的最稀缺手段。 我这位东莞朋友“无所不能”的社会价值和“轻松搞定事情”的社会价值,大概就是来自于这样的“稀缺”。
我原本想谈谈收藏和个性的关系,但我觉得在这个圈子里谈不合适。 很多人其实很脆弱,因为脆弱而表现得“坚强”。 我很脆弱、很敏感,但我从不主动攻击别人,我所有的“多余的话”和“题外话”都是针对特定人的特定挑衅的反击。 如果我谈论“品格”这个普遍话题,就会牵扯到很多无辜的人,所以我选择闭嘴。
文章列表: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