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从新石器时代到瓷器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代就有“神农制陶”、“黄帝以宁封为陶师”、“舜水边制陶”等文献记载和传说。 可以说,陶器的出现不仅是陶瓷发展史的开始,也是中华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粘土遇水可成型,微干可雕刻,完全干可研磨。 当粘土烧成800℃时,就变成了陶器; 当瓷土烧成1200°C时,它就变成了瓷器。
因此,“陶瓷”是陶器和瓷器两大类的总称。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经历了从陶到瓷再到两者齐头并进的发展过程。 下面我们从陶器和瓷器两个方面来了解一下中国陶瓷的起源和发展。
新石器时代陶器
原始陶器起源较早。 据“碳14”科学技术测定,其年龄约为距今9000至10000年。 到新石器时代早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就出现了大量的陶器,距今约8000年。 新石器时代早期,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北新文化、大地湾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距今约7000至8000年。 制作出来的陶器,无论造型、种类、工艺和纹饰都各不相同,显然都是独立发生的。
制陶技术一般包括泥条筑法、揉捏法和粘贴法。 器物种类较少,造型简单,陶质疏松,装饰很少。 其中以红陶居多。 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马家浜文化、嵩泽文化、清莲岗文化,距今约5000至6000年。 。
陶器发展迅速。 陶器表面不仅覆盖有陶器涂层,还有植物纹、动物纹、人形纹的装饰陶,人物和动物的造型也大量出现。 除红陶外,灰陶、黑陶、白陶也相继出现,特别是制作陶轮的新工艺,促进了制陶技术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黄河流域的半山马场文化、齐家文化、龙山文化和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中,推广了轮形造型技术,陶器的质量大大提高,彩陶减少,镂空、雕刻等装饰出现了工艺。
尤其是龙山文化的黑陶杯形器,胎薄如蛋壳,乌黑发亮,镂空、雕刻装饰极其精美,代表了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现今的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新疆、西藏以及北方草原等中国许多地区都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
夏、商、周时期的陶器
夏代陶器以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 种类有炊具、饮食用具、储藏用具等。形状类似青铜器,饰有龙纹或兽面纹。 器物表面最常见的装饰是串纹和方纹。 、背影、云雷、漩涡、叶脉、圆圈、人字形等图案。 陶器仍以砂质、泥质灰陶为主,基本呈轮状,也有一些造型和手工制作。 商代早期采用了二里头文化晚期的风格。
商代中期,以郑州二里岗遗址最为典型。 陶器的种类明显增多,工艺水平也大大提高。 其中制作精美的陶器、绳纹、饕餮纹数量最多。 以安阳殷墟为中心,陶器遍布周边十多个省份,陶艺文化的存在范围显着扩大。 器物表面以浅压痕绳纹为主,类型以白泥陶为主。
总体来说,商代陶器与夏代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口沿以卷边为主,底部以平底或袋足为主。 青铜工艺的发展带动了制陶业的发展。 西周的陶器制作技术比商代逊色,但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相似,陶器的品种减少,几何印花陶器的数量较多。 东周时期的陶器种类比西周时期还要少。 种类只有十余种,大部分是随葬器。 流行以席纹、印花装饰的硬陶,红漆彩陶多仿礼器。
战国及秦汉陶器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巨变时期,礼制崩溃,古代礼制肆意世俗化。 战国时期的陶器可分为日用陶器和陪葬陶器两大类。 陶器技术受到漆器和青铜工艺的影响。 最具创新性的装饰是器皿表面的彩绘,最受欢迎的是彩绘云雷纹、漩涡纹。
秦朝的历史虽然短暂瓷器气泡断年代,但却使制陶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始皇帝陵兵马俑堪称世界奇观。 接近真人真马的兵马俑,身材高大、比例精确、工艺精湛,无与伦比。 秦朝还开创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陶作坊的直接管辖。
汉代,随着全国统一局面的形成,各地日用陶和陪葬陶的品种和造型大多趋于相同。 随葬陶器的数量和品种也比前代多得多。 特别是汉代烧制的陶器吸收了原有的瓷釉工艺,创造了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绿釉陶器。 东汉时期,发明了黄色、棕色低温铅釉。 汉代陶器中,最具特色的是歌俑、乐舞俑、杂技俑。
唐代陶器
唐代是中国陶器发展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随着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陶艺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创新。 唐三彩和彩陶闻名于世。 唐三彩釉色有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颜色,相互交融,创造出绚丽的色彩。 唐代出现了重葬之风。 古代器物有文士、武士、骆驼、牛马、墓兽、蛮夷等多种,造型丰满厚重,形象生动传神。 唐代陶瓷的钴蓝点画装饰技艺开创了中国青花陶瓷的历史。
宋金元陶器
宋金元时期,由于制瓷技术的迅速发展,陶瓷业急剧衰落,但精细雕刻和新技术创新却处于较高水平。 这一时期的三彩画、人物、陶器主要流行于北方。 辽代契丹陶器以三彩、造型新颖、富有浓郁的马背民族风格为特点。 造型最独特的有皮袋、鸡冠、提把、带子等各种扁罐,还有海棠、菱形、方形等带有图案的各种盘。 装饰图案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元代,山西晋南地区创造了一种新的“法花”制陶技艺,采用“堆花立粉”技法,装饰效果独特,一直延续到明末。
明清陶器
明清时期的名陶以宜兴窑、石湾窑为代表。 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以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诗书画印的内涵为基础,提高了制陶的艺术水平。 明代中期以后,宜兴地区开始用紫砂制作陶罐。 清代达到鼎盛,受到雅俗共赏。 深受从皇室到文人雅士、官员、平民百姓的喜爱。 它形式多样,装饰华丽,品味高雅,美感多样,名人众多。
结论
石湾窑釉色绚丽,文房、人物雕塑颇受珍视。 中国陶艺的发展绵延数千年,出现过彩陶、秦俑、唐三彩、紫砂壶等多个高峰和辉煌时期瓷器气泡断年代,绽放出独特而灿烂的文化艺术光彩。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