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服装

跨界口罩厂神仙打架,哪家最神了解一下

发布时间:2020-02-26 11:34:49

  01

  今年最紧俏的年货,非口罩莫属。

  一场疫情把口罩催成了生活必需品,原本的一天2000万个产量,现在已经火力全开,计划生产量达到了日1.8亿个。

  产能爬坡需要时间,实现计划也需要时间,但终归是不断变好。

  好不容易中国这边已经好了起来,其他国家又开始骚操作。

  日韩作为东亚好兄弟,不甘落后,印度一夜确诊3000人,又突然全部消失,让人心里打突感觉除了我们,都不太上心。

  现在连欧洲和中东都开始此起彼伏,看来国内的口罩产能还得扩大才行,搞不好最后还是要我们来拯救地球。

  就算各个口罩厂火力全开,各大药店、电商平台还是一溜的没货,只有微商还在不停刷屏。

  为什么产能全开,口罩还是不够用?

  为什么口罩这东西看起来甚至可以自己缝,怎么就生产不出来?

  很简单,因为做口罩有门槛的。

  02

  要生产符合医疗标准的口罩,必须要有质量过关的原料。

  一般的民用口罩,只需要两层纺粘无纺布+过滤层就能生产,而医用口罩和N95口罩,则需要把中间的过滤层,换成熔喷无纺布。

  熔喷无纺布本身具有静电吸附效果,有了这层熔喷无纺布,空气中的飞沫和病毒才会被静电吸住,普通口罩才能变成“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生产这种熔喷无纺布,需要用到熔喷料,而熔喷料是一种化工产品,需要聚丙烯合成。

  小作坊没有无纺布,更没有熔喷料,只能用劣质的布料甚至纸浆制造三无假口罩,虽然产量大,但产品可能唯一的用处就是给大明星遮一下脸。

  另一方面,医用口罩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必须要有医疗器械的生产资格才能生产,虽然特殊时期国家已经开放了申请绿色通道,但一般的小厂很难获得相应的生产资格。

  用料讲究,资质难搞,工艺上也不简单。

  一次性医用口罩分为无菌型和非无菌型,现在这种时候,需要的当然都是无菌型,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更是默认无菌。

  而无菌口罩必须要在不低于10万级的洁净车间生产,搭建洁净的无尘车间是个技术活,即使有心造无尘车间,没有相关经验的企业也很难在一时半刻搞定。

  医用口罩在生产后,还会采用环氧乙烷灭菌,但这样一来,口罩上会有环氧乙烷残留,对人体有害,解析的过程需要7天到半个月。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工厂火力全开,但市面上口罩数量好像并没有增长的原因——我们最快也要7天后才能看到现在生产出来的货。

  03

  需多供少,于是乎“跨界造口罩”开始多点开花。

  比亚迪、富士康、中石化相继办起了口罩厂,各路车企不甘落后,科技公司纷纷跟上,连造纸尿裤、搞建筑和搞能源管理的也参与进来,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家就很疑惑了,这些企业造的口罩到底靠谱不靠谱?为什么这些看着和口罩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企业都能迅速建起口罩产线?

  大家疑惑什么,我就调查什么。

  所以,我给这些跨界造口罩的企业,做了个跨界神奇指数分级,给大家看看这些“跨界口罩厂”到底神马情况。

  LV 1:基操勿6

  有那么一种企业,你永远不知道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因为他什么都干。

  对于富士康来说,转型造口罩就像是晚上加道菜一样,丝毫不能让人感到惊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之一,富士康的生产线上什么都可能走下来,口罩这种工艺简单的产品,甚至不需要大幅度调整生产线。

  早在很久之前,富士康就已经获得了医药代工资格,在上下游渠道无数,各个行业的原材料都弄得到,生产线不但可以购买,还可以自己造。

  生产口罩最大的难点是无尘车间,但在富士康,无尘车间却到处都是。因为电子设备同样需要无尘生产,大量代工手机的富士康,每一条手机产线都在无尘室里。

  一般人可能觉得手机代工厂和口罩没什么关系,但你只要对比一下电子厂和口罩厂的生产过程,你会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

  两者唯一的差别就是产线长得不一样。

  只要架上生产线,电子厂立刻就变身成为口罩厂。

  神奇指数:基操勿6

  代表企业:富士康

  行业:代工一切

  关联度:代工一切

  相关技术:代工一切

  LV 2:稳得一比

  在转型的大军中,第一批动手的就是从事相关行业的纺织公司。

  比如三枪内衣、雅戈尔、红豆集团,他们虽然没涉及到医疗业务,但是常年和布料打交道,在原材料上有巨大优势。

  其中红豆集团在03年就为国家生产过口罩,可谓经验丰富。

  这些纺织厂的设备本就专业对口,即使没有专业的产线,依然能依靠自己现有的生产设备改装出一套生产口罩的生产线。

  他们生产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更是其他产业转行也学不来的专业产品。

  当然,他们最大的优势始终是供应渠道,对外界来说珍贵的无纺布在他们这里想要多少有多少,稀有的熔喷布也有一定的库存。

  靠着这种行业积累,纺织业迅速转产,投入了战疫大业。

  神奇指数:稳得一比

  代表企业:红豆集团、三枪内衣

  行业:纺织

  关联度:纺织业同行

  相关技术:同业改流水线

  LV 3:脑洞天秀

  到了第三级,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源和决心,更重要的是脑洞。

  没有钱怎么办?没有设备怎么办?没有原料怎么办?

  面对这人生三问,大部分企业只能无奈放弃,但就是有人想要证明,办法是人想的,当他们打定主意一定要造口罩的时候,没有什么拦得住他们。

  在莆田,鞋厂和纸尿裤厂打了一波联手配合。

  纸尿裤的主要材料是纺粘无纺布,拥有无纺布的原料渠道,自己的设备只需要稍加修改,就能变身成口罩罩面的生产线。

  鞋厂手里的设备更多,但是没有原料。

  双方坐一起研究了一番,决定联手开工。纸尿裤厂先造出罩面,再交给鞋厂组装耳带、鼻梁架。鞋厂掏出了自己的针车、热熔机、高周波机台流水线,把罩面熔合成能用的口罩,最后还提供紫外线杀菌服务。

  就这样,造鞋的和造纸尿裤的硬是把口罩变了出来,我只能夸一句:秀!

  神奇指数:脑洞天秀

  代表企业:莆田鞋厂

  行业:鞋服

  关联度:行业弱相关

  相关技术:原料共通

  LV 4:隐藏大佬

  前一段时间最让大家惊奇的,就是车企集体转型造口罩。汽车,和口罩,两个元素放在一起南辕北辙,让人难以想象要怎么组合在一起。

  其实汽车厂转口罩厂,有三个先天优势。

  第一,无尘车间。

  汽车行业是一个对制造环境要求很高的行业,目前大部分汽车制造流程都需要使用10万级的洁净空间,而涂装车间更是要求达到1万的洁净度,因为喷漆的时候一点点灰尘都可能破坏车漆的效果,涂装车间对环境洁净的要求还要高过口罩。

  车场匀出一个10万级的无尘车间用来造口罩,对这些大型车厂来说就是顺手而为,因为汽车厂的车间都是按照公里计算的,改建一点用来造口罩,完全不费力气。

  第二,原材料。

  五菱最早站出来做口罩,就是因为五菱机智的发现,汽车吸音棉的原材料同样是无纺布,而且是工艺和熔喷无纺布非常接近的聚丙烯纤维无纺布。

  发现这一点后,生产口罩的另一难题原材料供应也迎刃而解,五菱立刻联合自己的车用隔音棉供应商广西德福特,投钱建起了自己的口罩厂,也帮后面的几家车企指明了方向。

  第三,完善的流水线生产体制。

  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民用行业,涉及到的零件上万,成本又要控制在平民的接受范围内,这就决定了汽车行业必须要拥有同时代顶尖的工业水平和管理水平。

  这种工业水平的体现,就是自产设备。五菱、比亚迪、广汽,都能够自产口罩机,在口罩机供不应求的现在立于不败之地。

  而且汽车虽然看起来是重工业,但其实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可以涉及一百多个相关行业,还能保持可观的影响力。正是拥有这样的特点,汽车工业才可以在多种角色之间自由转换。

  我们觉得车企造口罩很奇怪,其实是低估了车企这种大佬的神奇。

  神奇指数:隐藏大佬

  代表企业:各路车企

  关联度:产业拟合

  行业:汽车制造

  相关技术:喷涂车间完美契合口罩制造,高流水化生产

  LV 5:玄幻天尊

  我本以为这个神奇指数到了LV4也就到顶了,但我突然在转型名单中看到一家企业,我看到他第一眼就陷入了深思: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这里?

  因为这家企业和口罩实在是没有任何关联,我完全想象不到他要怎么才能造出口罩。造口罩这事儿,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赶紧来了一番调查研究,查完之后,我只能感慨一句:神奇还是你神奇。

  这家神奇的公司叫“远景科技集团”,在清洁技术领域名声很大,目前风电业务做到中国第二,还在近几年长出了智能电池和智能物联网业务,甚至在前年买了支电动版“F1”比赛的车队。

  属于不声不响的行业隐性巨头。

  看起来这家公司应该很喜欢“跨界”,但这次他们跨的确实有点大了。人家要转型,好歹还有点优势,你一个连医疗产品生产资质都要现申请的企业,跨界生产口罩?还说要日产10万只?没产线,没原材料,没现成的无尘车间,连买东西的渠道都找不到。用爱发电吗?

  要知道,风机这类设备的制造和组装,不同于汽车、3C类的全自动流水线模式,一根叶片就将近百米长,体型庞大的风机设备更多采用“部分流水线”+“单元化生产”的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虽然在效率和灵活度上领先行业,但领先的毕竟是风机行业,风机vs口罩,从设备类别、生产流程到工艺,都完全不同。

  我想了半天,这家公司想快速搭建日产10万的口罩生产线,只有一条路:想尽一切办法买买买。但在这个节骨眼儿,口罩设备和原料甚至比口罩本身更难搞到。另外无尘车间也没办法采购到吧,这些怎么破?

  好奇心让我敬业,都列神奇排行榜了,这么神奇的事情怎么能不调查一下?我拿起手机,绕了几层关系,终于找到了一个内部人士,听完他讲完过程,吓得我当时就竖起了大拇指。

  在没有设备,而且完全对这个行业没有涉及的情况下,要怎么找到供应商?

  远景:没事,我路子广。

  远景这家公司毕竟是行业龙头,而且是一家跨国企业,在全球二十几个国家有办公室,客户和上下游遍布国内外,虽然当中没有直接和口罩有关的,但发动全球网络,一起寻找供货商,效率十分惊人,两天之内,就梳理出了一个几百家供应商的名单。

  拿到名单之后,当然就是筛选,现在这个时节,虽然英雄很多,发国难财的小人也不少,这份名单中藏着大量的骗子。远景又组织人手开始排查,动用关系核实,一顿骚操作后,从几百家公司里成功筛出了不到十家确实有设备的真供应商。

  你以为有货就够了吗?嘿嘿,非常时期,各种套路和大坑等着你呢。

  远景本来也以为自己找到真供应商就万事大吉,万万没想到,碰上了“超售”。

  “超售”是航空业用的比较多的名词,就是说卖出比实际座位数更多的机票。现在一些口罩设备供货商也玩起了相同的把戏,一台机器卖五六家,定金交了根本不能及时交货,想要?排队排着。

  你催?催就找别家去,不给你了。退款?什么退款?

  远景的解决方案是:资源互换。

  远景被拖延交货后迅速改变了思考模式,你是供应商,我弱势,那我变成你的供应商不就行了?口罩我差得远,但你是机械制造业,我一个在全球布局产线的清洁技术企业,就不信你没有缺的资源。

  这么一询问,果然,现在到处都缺资源,造口罩机的也缺少钣金件、机加工件等这类“二级原材料”,通过资源交换,远景的优先级就变高了,成了供应方的供应方。接下来直接派出监造人员入驻供应商工厂,一路监督进度,痛快的从供货方那里拿到了设备。

  那么问题来了:设备倒是有了,无尘车间你上哪里搞?

  对面长叹一声:对,我们风机厂确实不需要无尘车间。但!是!一年前远景刚好完成了对尼桑旗下动力电池公司AESC的收购,动力电池产线也落地中国。电池这种东西,任何杂质混进去都是未来触发短路的“定时炸弹”,无尘车间是动力电池生产的标配。也就是说,从无尘车间的设计规划到施工建造,远景也轻车熟路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

  我伸出手指数了数,设备、车间都有了,就差原料了,这个也不用问,一开始查资料的时候就看到了,远景的口罩厂建在无锡,无锡是什么地方?国内纺织业基地,遍地纺织厂,原材料肯定不缺。

  想了想,只能问:你们从没有过生产口罩的经验,品控方面有把握吗?

  内部人员笑了:你看我们的电池,全球有50万辆电动汽车都在用,9年来从没出过重大事故,这样的品质管控,对医用口罩来说,你觉得够吗?不够的话我们还现场找猎头雇了一支口罩业的顾问团队,你觉得够吗?

  就这样,这个看起来和口罩完全没有关系的路人甲,硬是搭起了一间拥有4条医疗口罩生产线,1条N95口罩生产线的口罩厂,日产口罩10万个轻轻松松。

  没原料,没设备,没有直接供应商,无现成无尘车间……顶着这么多的挑战,远景靠着强力的行业学习能力和运作效率,硬是在15天内建起了自己的口罩厂。

  神奇指数:玄幻天尊

  代表企业:远景科技集团

  关联度:0

  行业:清洁科技

  相关技术:0

  04

  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

  在困境到来时,中国的企业主展现了惊人的团结和责任感,冒着各种风险强行撑起了各类医护用品的生产。预计在半个月后,口罩的产能完全释放出来后,每天将有接近2亿个口罩投入市场,缓解国内医疗防护用品的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各种相关的医疗用品也在各个公司的努力下成批的走向前线,酒精、防护服、口罩带子、护目镜,上下游所有的企业都在行动,在支持这一场战役。

  未来它们或许还会火力全开,支援国外,承担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

  以前我看到有人讲,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民那无穷无尽的智慧,靠这些别出心裁的智慧我们永远能找到办法,去解决那些看起来无解的问题,去创造最令人惊叹的一切。

  这种智慧不仅仅限于尿不湿和鞋厂联手造口罩的奇思妙想,更体现在一种“不管你觉得我怎么不可能,我还是一定要做给你看”的傲气之中。

  只要这些有责任感的企业挺身而出,疫情就不再可怕。

  只要人民还未放弃,就必然能创造前人未曾想过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