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智能No.01:数字化,机器文明大爆发的前奏
哲学貌似很无用,却深深影响着我怎么思考具体的工作,如智能制造,每当我遇到困惑时,总是回到哲学,从根本的逻辑上俯视具体的困难,比较容易看清楚。
十年前,我在GE就参与智能电网,这是2009年最热门的数字化形态。后来我具体研发智能风机、智慧风场、智能微网,再到智慧工厂的工业软件开发,其中走了很多弯路,躺了很多坑。对于数字化或智能化,我经历了最初的狂热,到现在的理性,我始终相信数字化正在深刻地变革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而且将彻底重塑工业体系。
最近因为疫情,我辞掉工作回归家庭,可以从繁忙的工作暂时抽离,精心整理自己实践中的思考,也许将来可以结集出版,至少可以以文会友,结识一些新的朋友,待疫情结束之后,大家可以相聚畅谈,煮酒论英雄。
引导问题
你怎么设想智能的工业时代?我们现在处在哪个阶段,距智能化的工业时代还有多远?
为什么智能化是每个企业,每个行业不得不做的转型?甚至是每个人、每个家庭不得不做的转型?
数据采集的物联网平台,为什么很难赚钱?
数字化的大趋势,催生后工业时代
互联网普及之后,信息量以指数级数飞速增长,但是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却增长缓慢。随着信息量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更高效处理信息的手段,数字化是人们不得不做的选择。
目前,我们正在面临深刻的技术产业革命。我觉得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说法,大大低估了这一浪潮的革命力度,我把数字化放在整个人类历史更开阔的尺度上看,数字化的重要性不亚于语言的发明。
语言文字的发明把人从动物区别开来,创建了人类的文明。数字化创造机器的语言,开创了机器文明。持续剧增的信息量,炙烤着整个工业社会,释放机器内固化的知识和窍门,原来只能由产品承载的思想和技术开始自由流动,创新勃发。
机器设备所固化的知识、技能、know how被释放出来,脱离机器的本体自由流动;过去只能内嵌在工业产品中的思想、技术、经验、窍门开始流动,这种流动会深刻的影响现有工业产品的的形态、设计、销售,会深刻地影响用户如何使用,也会深刻的影响工厂如何生产,以及人如何组织。
数字正在消解钢铁般固态的工业社会,孕育自由流动的液态的后工业社会。功能单一的工厂被解放组成工厂社会,在更宽广的空间内,信息自由流动优化着各生产要素。
数字化的顺序
很多人做数字化转型,是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走了不少弯路。其实,数字化有内在的规律,从最明确的需求开始,逐渐模糊,从最容易流通的点切入,逐渐厚重。
数字化的进程就像拉拉链一样,从标准产品到自由定制,逐渐用新的齿扣链接和重组传统的工业元素。数字化从新零售开始,到定制化生产,个性化设计,最终必然促成创意对接。
最终,规模化大生产的工业时代,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规模化创新。
单向的数字化没有价值
单纯的数字化没有价值,采集数据只是对实体的感知。动物的感知是为了求存,企业的感知是为了创造价值,最终也是为了在商业环境中求存。
人的主要感知来自视觉,占70~80%的信息量。可是,光波本来有很宽的频谱,为什么只有400~800nm之间很窄的光波能被人看见?因为这个食物和天敌是在这个频段。
我们看到的“颜色”,不过是特定光波经视觉系统的感觉转换产物,是动物对依存对象做感知,并进行特定的扭曲和加工,产生“有声有色”的概念,并形成新感应。类似的,企业的数字化,不是采集所有的数据,而要筛选有助于生存的特定数据。而且,数字化也不是原样拷贝,而需要在采集依存对象的数据之后,进行必要的扭曲、变形,产生新概念,并形成能创造价值的新感应。
从信息流向来看,数字化是从感知开始,沿着控制、行动的顺序,但是数字化转型要反着思考,从价值创造出发,依照价值增值点寻找智能化技术,并根据算法策略需要,决定需要采集哪些数据。
盲目的数字化是凄惨的美,“感”而不“应”。如同不结婚的恋爱,是在做艺术而不是实业。
本节摘要卡片
== 晓钰说:王晓钰的个人微信公众号 ==
我是王晓钰,一名喜欢技术、崇尚理性的工程师。曾在GE(通用电气)、远景能源、三一重工开发过很多大型工业产品,对管理、哲学有很多思考,现在从事传统工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经验丰富的实战型专家:从风力发电、人工智能,到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
童心不泯的终身学习者:融通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探寻复杂生命的科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