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营和小微商业能成就大产业吗
原标题:个体经营和小微商业能成就大产业吗
最近,个体经营和小微商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救急”功用,再次受到人们的注意。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社会的部分停摆,其一些后果所产生的效应不会在后疫情时期马上消失。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重启,产业链和市场的部分重构,其节奏的顿挫和衔接的时差,都首先会在就业上体现出来。而由此带来的就业机会减少,则对因此难以就业的人口及其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困顿。稳定个人和家庭收入来源的最基本保障就是就业,就业是百姓的生计所在。这就是“六稳”也好、“六保”也罢,全都把就业放在首位的根本原因。
当然,以过去那种地上铺块垫布便吆喝开张的营生来想象今日之个体经营,可能多少有些过时了——虽然这样的“小微”买卖也仍是个体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地,在现代经济结构下,个体经营这把火,首先烧到了资本市场。两会之后,在A股市场上,“个体经营概念股”不仅集体涨停,而且连续3日之内屡现涨停。更有想搭个体经营的顺风车者:五菱甚至乘机推出了“个体经营专用”售货车,这款“上个月卖了300多台”、但这几天电话被打爆以至“一天的接单量估计超过了上个月整月的销售量”的车,也真是生逢其时。
个体经营经济似乎在一夜之间火了起来。对此,人们不能不想,这“火势”,会不会来得快,熄得也快?当下遍地开花的个体经营经济,能不能形成一个大产业,出现一个新业态?回答这个问题,并非像搭顺风车那么容易。不过,时间倒退几年,谁又能想到散得不能再散的餐馆饭铺,竟能形成一个外卖产业,并由此催生了许多新业态呢;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个外卖行业所伴生的快递骑手,竟成了疫情防控过程中使生活得以持续的最得力帮手呢。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创新的结果,其中首先是理念更新,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外卖发展成一个产业,由此生发出许多新业态,并非简单的把商家店铺拢在一起,放在线上,而是要从外卖电商和零售业属性出发,从互联网曝光率、店铺引流、营销社交、用户习惯培养等等特殊技能方面对商家店铺进行引导和培训,形成“电商+新零售”思维,使上线的商家店铺的经营者成为高效连接餐饮外卖业务“线上+线下”的专业人才。这个过程,不是外卖产业自发形成的,而是由“外卖运营师”策划实施的。
在个体经营经济热火的当下,个体经营经济的“运营师”在哪里呢?而实际上,“外卖运营师”就是外卖餐饮商家在追求经营效率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并且通过了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的新行业立项。《外卖运营师职业能力要求》团体标准通过立项,意味着外卖行业在创造了“网约配送员”这一正式职业之后,又产生了一个新职业。因此,谁又能说个体经营经济就一定要和贩夫走卒绑定在一起,而不能诞生新职业、创造新业态呢?
相对而言,个体经营的门槛还要低于经营餐饮店铺的门槛。如果利用“个体经营专用车”及相关或相似工具,再以贷款等帮扶措施将个体经营组合成链,出新经营方式,个体经营经济这个听起来是下里巴人的业态,没准会涣然成为阳春白雪的新业态。5月26日,继阿里、腾讯之后,外卖大头美团的市值突破千亿,成为第三家市值破千亿的互联网平台公司。美团的千亿与就是满街抬眼便见的快递骑手紧密相关。而到处可见的个体经营经济,会否也因此出了“运营师”的职业,再出一个千亿级巨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