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基建新基建双管齐下 二季度投资增速有望快速回升
原标题:传统基建新基建双管齐下 二季度投资增速有望快速回升
“我们企业去年全年生产17660台,今年计划全年生产21000台左右。虽然今年2月疫情影响了销售,但3月与4月挖掘机销售量极速上升。我们目前的订单供不应求,挖掘机全线缺货。”4月22日,湖南一家大型挖掘机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此表示。
挖掘机被业界视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风向标,也被视作经济晴雨表之一。虽然今年1月和2月国内市场挖掘机销量同比出现下降,但3月数据令人惊喜: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3月,纳入统计的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49408台,同比涨幅11.59%,其中,国内市场销量46610台,同比涨幅11.24%。
在政策方面,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就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日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短期内消费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海外疫情蔓延将对我国进出口带来更长时间的影响,‘稳投资’将在2020年‘稳增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中,基建投资作为宏观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抓手,肩负着托底经济的重要使命。”
传统基建+新基建
“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六保’工作,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那么无论是传统基础设施,还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未来都将加大投资力度,以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对于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新时代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
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潘向东还表示,“二季度随着海外疫情蔓延,我国外需行业将受到冲击,消费由于受居民收入约束效应影响,短期托底经济的作用有限。根据3月份高频数据,目前只有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基建投资趋稳,因此未来我国在加大传统基建的投入力度同时,将会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防止疫情对经济短期冲击,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和就业。”
范若滢也向记者指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的冲击,新型基建与传统基建缺一不可。因为一方面,当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区域不平衡性,传统基建仍有较大的发力空间;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加大新型基建投资既有利于调节经济结构,也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符合我国转型发展的大趋势。”
有迹象显示地方稳投资也在加速发力基建:据媒体报道,近日,浙江举行全面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将启动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的“大基建”。同时,进入4月份以来,重庆、贵州、湖南等地纷纷集中开工一批新基建项目。安徽、广东、浙江、山东等地新基建项目库或投资计划也相继出炉。
就此现象,范若滢对记者分析说,“近期多地密集推出稳投资举措、加快基建项目开工进程,主要目的在于尽量减少疫情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她预计,随着复工复产进程加快、效率提高,预计二季度相关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基建投资发力将带动整体投资的回升。二季度经济增速将恢复至正增长区间。
官方数据也显示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回升明显: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9.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0.6个百分点。
潘向东也预计,“二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将会呈现快速回升的态势。根据财政部官员发言,近期将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有利支撑二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快速回升。”
4月20日,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在财政部2020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经履行法定程序,财政部近期拟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目前,财政部正指导各地尽快将专项债券额度对应到具体项目,组织做好债券发行准备工作,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确保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尽快形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章俊也持类似看法,预计二季度或是基建投资发力时刻。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3%,预计约提前2.5个月完成既定发行任务。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完善,各地交通逐步恢复正轨,未来一个多月内可能是地方政府专项债的集中发行期,因此预计央行有较大概率在月内再次进行降准,在为专项债营造更宽松的利率环境的同时稳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章俊对记者表示。
基建项目融资可多渠道获得
基建项目融资问题一直被业界视为制约基建投资增速的重要环节,那么今年基建项目融资问题如何解决?
潘向东告诉记者,“基建项目融资可以多渠道获得:一是对于有盈利项目的,发行专项债,同时通过专项债杠杆作用,可以撬动3~4倍银行配套资金,也就意味着2020年我国3亿元专项债额度将会撬动将近10亿元左右的资金投入基建项目;二是对于传统有抵押基建项目,商业银行通过表内信贷的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对于类公益项目,国家将会发行地方债来弥足项目资金不足等难题;四是对于类城投项目,地方城投平台可以通过发行城投债,甚至表外融资的方式满足项目资金需求;五是对于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如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部分新基建项目,国家将会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PPP项目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共享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范若滢也向记者指出,“基建项目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基建投资增速的重要环节。”
对于未来资金支持的方面,范若滢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并强化对基建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更大程度上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通过专项建设基金、PSL(抵押补充贷款)支持基建特定领域等措施对重大基建项目进行支持;三是灵活安排融资模式,提高民间资本和外资长期资本参与基建项目的热情,建立分层次的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在下调资本金比例基础上,逐步将资本金比例的决定权更多地交给市场决定;四是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方式,解决投资项目资金压力较大问题。”
在财政政策上,此次政治局会议也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