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时代下的中国建筑业
原标题:存量时代下的中国建筑业
近年来,有专家提出中国经济已经有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国建筑业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不再像五年前那样迅速,传统模式已无法跟上新技术新理念的进步。无论从外部环境、产业结构还是企业自身能力等方面,建筑施工行业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经营模式与战略急需变革。
城镇化进程与建筑业发展密切相关
过去的20年是建筑业发展的辉煌时期。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建筑业发展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984年,建筑业推行项目法施工,开始了破冰之旅;1990年,中国开始实行商品房交易,带动了建筑业的蓬勃生长;1998年,中国建筑业进入鼎盛期,开始繁荣发展。
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26.44%增加到2019年的60.60%,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引擎。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给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与城市化相关联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改造、大型房屋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显现出持续高速发展的趋势。
然而,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专家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城镇化率将持续增长,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将平稳下降。城镇化速度增长最快的时候,是2000年到2015年,最高的年份城镇化率增长速度达到4%,2018年增速下降至1.8%。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放缓,房屋建筑等新项目的增长空间变得不像原来那么大,对建筑业整体增量上的表现造成了很大影响。
增长减慢,意味着需求减少,再加上建筑行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人口红利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中国建筑业普涨时代完全结束,真正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行业毋庸置疑已走到了拐点,这就迫使企业去思考未来发展之路。
适者生存质量并进
中国经济正进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随着存量时代的来临,建筑行业的竞争格局会被打破。同质化、价格战这样低质量的增长难以为继,行业的内部“竞争”属性增加,“适者生存”将会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旋律。
在存量时代,建筑项目对于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工程的建设质量与运行管理质量需要同步提高。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提高工程的安全与质量意味着工程项目返工率的降低、运营阶段成本的提高,从而能够达到提高项目工程价值的目的,使建筑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开始放缓,城市更新的项目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的关注。从2013年起,上海的城市规划就明确了土地零增长的要求,城市规划的关注点也向存量规划转移。城市更新模式以“旧楼改造,存量提升”为核心,通过改变建筑功能来提升价值、促进发展。深圳的城市更新的进展非常快,在2010年~2016年期间,深圳市累计列入更新计划的项目约600个。同时,我国城市更新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审批速度加快,政府类公共设施项目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专业化以及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思路的转变、发展模式以及经营业务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建筑业企业到了必须调整心态的时候,要从粗放到精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好要放在快的前面,质要和量齐头并进。建筑施工企业应增强自身实力,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加大国外市场开拓力度,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导向,在外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此外,一些建筑业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还处在初级水平,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相对国际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而建筑行业的数据处理技术就是新的突破口,加强“BIM+互联网”对于提升运营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在项目实施方式和项目建造方式上,着力促进EPC总承包项目中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完善和优化。
总而言之,由于中国建筑业长期处于过度竞争状态,市场集中度低,对优势企业而言,行业增速放缓正是优化重组的大好时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存量时代意味着全新的竞争逻辑,只要找准自身的差异化定位,依靠更加敏锐的市场嗅觉、更加灵活的反应机制、更低的成本优势,在某些领域、某些环节深耕细作,依然有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