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从“仿”到“创”研发国内创新药

发布时间:2020-04-16 16:54:25

原标题:从“仿”到“创”研发国内创新药

  2018年,《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让药物创新这个话题进入了大家视野。“这部电影刚上映时我就去看了,很有感触。”李英富认为,在大家冒风险去国外“代购”仿制药的同时,其实我们自己也能制造让老百姓用得起的仿制药。

  55岁走上创业

  “我对创新药物有痴迷”

  今年55岁的李英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

  从四川大学本科一路念到硕士,李英富找到了人生中挚爱领域——药物创新。在华西攻读博士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与了全球五百强企业拜耳在亚洲区招收第一批博士后面试,李英富凭着过硬的药物方法设计功底,出色完成了任务并拿到了offer。

  在国外开启了新药研发之路的李英富,先后辗转了德国、日本、美国,在三个国家,作为唯一一位在拜耳制药全球三大研发中心均有研发经历的华人,同时也是拜耳两个临床候选药物的第一发明人和项目负责人。多年的求学和实践,让李英富在新药的研发和项目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对国外,中国的药品研发比较落后。如今国内市场90%的药品都是仿制药,剩下占比10%药物,也是从国外进口。

  在这个领域待得越久,越有个强烈的声音在李英富脑海中出现,“不管如何努力,这些核心的研发技术都不是我们自己的,不是中国的,也不是成都的。”

  2008年,李英富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环境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都,作为一名医药人,李英富当时回国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国内研发出更多好药。

  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研发

  创业犹如“刀背上跳舞”

  从美国回国后,李英富选择在家乡成都从事药物研制工作。其中,在国内任职的一家公司,上市了一款抗乙肝药物,当时国外售价高达1500元,但产品一经上市,以远低于美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在国内面世。

  在仿制高端精细化工品为公司带来收益的同时,李英富内心其实真正想做的是创新药的研发。这也是李英富创业的初心,2019年海博为药业成立,主要从事小分子创新药、原料药和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致力于创新药研发。

  行业里有句话叫“10年10亿美元一个创新药”,也就是说平均花费10年、10亿美元才能研制出一款创新药,与仿制药相比,创新药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是巨大的。

  新药研发究竟有多难?“方向找错了,几百万甚至几个亿的投入都会打水漂”。李英富说:“我们曾经有一个项目,当时觉得很有希望,但花了半年的时间发现方向不合适后,果断放弃了。”

  对于海博为药业来说,创新药研发的目标是研发出中国普通老百姓都能用得起的好药,在保证疗效更好,更安全的前提下,价格只需要国际制药巨头同类产品的几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说起创业团队,李英富的言语中充满骄傲和肯定。公司团队中不乏哈佛大学博士后等高端人才,公司10人的核心团队中,不少拥有知名药企的工作经历,“有很多都是我多年的老伙伴了。”李英富说,这让我们效率更高,跑得更快。

  白头发增多了

  “但创业让我更开心”

  就在前不久的4月12日,海博为药业刚刚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2019年5月获得由川创投领投、产业方厦门亿远跟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至今累计完成近亿元股权融资。

  上海怀格资本一位投资人评价海博为:“在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很多公司需要两三年完成的事情。”

  截至目前,海博为药业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共有覆盖抗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系统、镇痛、抗抑郁等领域具备国际领先性的9条研发管线。其中一个在研项目已基本确定临床候选化合物,具备成为Best-in-class之潜质,有望于近期申报临床;另一在研项目已发现数个候选化合物,预计将具有较低的临床剂量和更高的安全性,有望于近期确定临床候选药物并迅速推进后续研发工作进度。

  “争取明年能够完成案例申报,在未来3到5年时间推上市。”李英富说,在造福患者的同时,他也希望未来能够跟国际品牌合作,把更多中国的好药推向国际市场

  公司跑得快,离不开掌舵人李英富的带团风格。当记者问到,创业以来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思考半晌李英富说:“我觉得没有什么困难的,创业很累很忙,但更开心了。”但在旁人看来,李博士这两年的白头发明显增多了。

  李英富自我评价是一位很“拼”的人,“大家觉得成都是一个安逸的地方,没有那么拼,但我们团队不一样,我从小就有一种危机意识,我觉得做事情要有危机意识才有动力,我们团队也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