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药使用量实现六连降
原标题:安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药使用量实现六连降
记者13日从安徽省统计局获悉,该省近年来打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双连年下降。其中,农药使用量实现六连降。
农业面源污染是污染源的重要来源,其化学需氧量、氮磷排放量占到安徽全省的四成和六成以上,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
近年来,安徽省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打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双连年下降,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连连上升。
据统计,安徽全省农药使用量由2013年最高11.8万吨逐年减少到2019年的8.8万吨,年均下降4.8%,实现六连降。2019年实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3.5亿亩次,挽回粮食损失361.5万吨,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在科学施肥方面,组织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由2015年的0.99亿亩次增加到2019年的1.2亿亩次,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由80%提高到88.7%。全省化肥使用量由2014年的341.4万吨逐年减少到2019年的298.7万吨,年均下降2.6%,实现五连降。
在化污为宝方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领先全国。安徽省常年畜禽养殖废弃物总量9500万吨左右,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畜禽产业链上,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近年关闭或搬迁的养殖场7600多家,生猪、家禽规模养殖率分别达60%和70%以上。
在变废为宝方面,秸秆综合利用走在全国前列。安徽省秸秆资源丰富,常年农作物秸秆可收集4800万吨左右,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安徽以县为单位探索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形成了秸秆固化成型设备制造、菊花秸秆特色利用等产业化模式,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从2012年的58.4%提高到2019年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