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成渝贵环形高铁开通:泛成渝经济区冲刺经济第四极

发布时间:2020-04-10 12:24:58

原标题:成渝贵环形高铁开通:泛成渝经济区冲刺经济第四极

  

  4月10日起,成都、重庆和贵阳将开行始发站就是终点站的环形高铁,环绕成渝高铁、渝贵铁路和成贵高铁三条铁路线运行。8个小时走完川渝贵三省成为现实,成渝贵环形圈正式形成。

  成渝以及周边省份的区域合作,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力,越来越被寄予厚望。其中,西北地区的甘肃从省级层面支持陇南、天水两市积极融入成渝。对此有媒体称,“泛成渝经济区”的概念呼之欲出。

  甘肃、贵州积极靠拢成渝经济区

  其实“泛成渝经济区”的概念很早就有了,以此为主题命名的民间峰会,2019年就开到了第九届。当然,它包括的范围更多是指四川、重庆两地。

  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群战略逐渐兴起,成渝地区的区域合作明显提速。

  一方面,向来是竞争大于合作的四川和重庆,抛下成见,开启了紧锣密鼓的融合发展。比如去年开始正式设立季度联席会议,前几天成渝双城还实现了公积金互认互的突破。

  另一方面,在两地加速一体化的同时,贵州和甘肃等周边省份,同样在积极向它们靠拢。

  比如此次开行的环形高铁,跨越三个省份,目前应该算是全国首条。另外,四川、重庆和贵州地区的主官,近一两年的互访考察,互动频次前所未有。去年,甘肃更是直接发文,推动陇南和天水融入到成渝经济区。

  贵州和甘肃的部分城市主动融入,合力搭建“泛成渝经济区”的大平台,自然是因为成渝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在增强。

  事实上,以发展水平而论,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之外,聚集了重庆和成都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成渝地区,本就是经济第四极的最有力竞争者。

  今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概念提出后,其发展离国家战略已越来越近。随着经济圈建设开启,两地之间的很多行政壁垒迎来突破,融合发展进程突飞猛进。加上国家战略对应的政策红利,这些都显著提升了成渝地区的发展能级,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自然会加强。

  对贵州和甘肃的一些城市而言,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抱紧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大腿,进行产业分工配套,也是提高发展上限的必然选择。

  “泛成渝经济区”概念大于内容

  在西部地区,之前就有“西三角”的说法,它是由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大城市组成,三城正好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也是西部地区的经济TOP3。

  不过,西安和成渝地区毕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相对来说,贵阳以及甘肃的那些靠近四川的城市,在地理上与四川更接近,经济往来更密切,融合发展的屏障相对更小。

  所以近些年来,成渝贵之间的“新西三角”概念更加流行。而贵阳、陇南、天水等川渝之外的城市融入,让传统的成渝城市群升级为“泛成渝经济区”,发展空间不断做大。

  2018年,成渝城市群的常住人口9500万,占全国的6.8%;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占全国的6.4%。

  加上贵州、甘肃的部分城市,综合体量会进一步提升。而拥有更广阔的资源和腹地的成渝地区,全国经济第四极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当然,和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相比,哪怕将贵阳等城市加进来,“泛成渝经济区”与前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要知道,2018年长三角26城的GDP,高达17.9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不含港澳的珠三角9市同样高达12.9万亿元,是成渝城市群的两倍多。体量最小的京津冀,也有8.4万亿元。

  这种差距还不止体现在经济体量上,更体现在融合水平上。

  以长三角为例,各城市自发组成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而去年随着七个安徽城市的入局,它已经覆盖到了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全部地区。跨城地铁、乘车码互认等,都是一体化建设多年的成果。

  相对来说,“泛成渝经济区”还处在起步阶段,融合发展的水平较低,目前更多是概念大于内容,要突破的壁垒依旧很多。

  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也不算近。像甘肃的天水,还处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规划范围,和成渝地区的融合进度多少会受到影响。

  告别单打独斗,抱团式发展成趋势

  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薄弱地带,的确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极点来带动,形成火车头。

  所以,尽管“泛成渝经济区”无法媲美泛长三角,但概念从无到有,城市群的影响力不断扩容外溢,本身就是巨大进步。而抱团式发展,可以提升各城市的发展上限。

  尤其偏居内陆的欠发达地区,没有海权的优势,要想取得发展,就只能和中心城市靠拢。像贵阳近几年发展迅速,除了融入成渝地区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靠拢珠三角。尤其在贵广高铁开通之后,旅游客源源源不断地涌入,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应。

  就在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落地,三条南下的通路,将重庆、成都和贵阳、南宁、柳州等节点城市串联起来。“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的加码,给“泛成渝经济区”提供了宝贵的一体化机遇,同样提升了其想象空间。

  区域经济告别城市、地区的单打独斗格局,这是必然规律。而且未来,西部地区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融合发展,还会不断加强,“泛成渝经济区”还会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容。

  不过,“泛成渝经济区”最终能融合发展到哪一步,还是取决于各省份之间,能不能消除隔阂,打通行政壁垒。像重庆和成都近一个月以来一体化突飞猛进,就是良好的开端。

  当然,鉴于成渝城市群的“中部塌陷”问题,“泛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要想上一个台阶,作为中心城市的重庆和成都,在源源不断地虹吸资源的同时,也得积极反哺,为次级城市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