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理性看待“报复性消费”

发布时间:2020-04-09 11:08:26

原标题:理性看待“报复性消费”

  清明假期,各大商场客流量明显增加,有人表示“报复性消费已经到来”。

  但与此同时,网络平台调查显示,多数网友选择“不会报复性消费”,他们已经悄然转变了生活方式,从“囤货”转向“清仓”,从追随潮流转向“极简”生活。

  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我们迎来了一波强势的报复性的消费增长,这也让很多人乐观地认为,在此次新冠疫情之后也会出现“报复性消费”。

  但今非昔比,新冠病毒比S ARS病毒更为“凶险”,疫情会历时更久、涉及面更广,给经济社会带来更大的冲击。

  受疫情影响,一些人的“钱包缩水”,且“疫情防控常态化”,景区限制人数,出门要戴口罩,不能扎堆出门,都压制着人们外出消费的欲望,从而影响了正常消费。

  现在,经济社会按下“重启键”,各地大力鼓励居民消费。但从效果看,居民消费支出并不如预期。

  有调查显示,疫情过后,多数网友选择“不会报复性消费”。一方面是因为居民收入因疫情而减少,只能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另一方面,疫情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也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不少消费者开始信奉“现金为王”,选择多存储资金,而不敢消费。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经济能力较强的群体,在疫情过后进行“报复性消费”;疫情期间受到压制的消费欲望,会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

  但从整体而言,“报复性消费”并不一定如期而至。

  我们不要把“报复性消费”与理性消费对立起来看待。疫情过后,居民量入为出,不进行报复性消费,恰恰是理性消费的表现。我们要客观地看待“报复性消费”与理性消费之间的关系。

  当然,消费已经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还是需要鼓励消费、刺激消费,但要对消费增长有一个合理预期,对“报复性消费”不能“一厢情愿”。

  现在的关键是,要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对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要予以更多帮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促进经济恢复活力。

  当疫情真正远去,经济社会重回正轨,人们的消费信心自然就会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