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别样清明:“云祭祀”“代祭祀”悄然兴起
原标题:疫情之下别样清明:“云祭祀”“代祭祀”悄然兴起
在青松翠柏之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全体工作人员身着黑色服装,在烈士墓碑前肃穆伫立。两位工作人员上前轻轻擦拭墓碑,并为烈士敬献花篮。随后,全体人员面向墓碑深深鞠上三躬。自3月31日起,该陵园对园内所有烈士分批祭扫,这一过程,不仅保留影像资料留给烈士家属遥寄哀思,并通过网络直播让社会各界在线集体悼念。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清明节看似只是一个节日,其实却饱含了中国人对先人的思念、感恩以及传承祖先精神等情感。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人不能像往年那样返乡扫墓,于是网上“云祭祀”或者让陵园“代祭祀”等方式于今年盛行。很多网友直呼:“心意比形式更重要。”
中国官方也正在大力倡导这种祭奠形式。中国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4月1日在北京一场发布会上表示,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今年大力推广非现场的祭扫方式,包括网络祭扫,推广家庭追思,开展公益性的代祭服务等。
记者走访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中国规模大、建筑规格高的著名烈士陵园之一。园内安葬着历次革命历史时期牺牲在华北地区的318位团职以上的革命烈士,安放着650多位烈士和老兵的骨灰。援华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和柯棣华均安葬于此。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党委书记任兆元表示,在疫情彻底解除前,该园不组织、不接待群体性祭扫,鼓励有祭扫意愿的烈士亲属就近祭扫、错峰祭扫。据悉,往年的清明前后是祭扫高峰,该陵园大约接待前来祭扫的社会公众约30万人次。今年该陵园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人员分流,确保祭扫人员流量控制在往年同期的30%以内。
石家庄市民张小北说,由于爷爷当年参加了抗日战争,从小他就听爷爷讲抗战故事。所以他和家人每年都会到陵园祭扫烈士。今年受疫情影响,他和家人选择了在家里诵读诗歌,并在网上进行“云献花”“云留言”等方式的“云祭扫”。
“既能避免人流聚集,而且也很有仪式感。虽然疫情‘限制’了我们的脚步,却给了我们对生活新的思路。”张小北说,如今他把新型祭祀方式发到朋友圈,受到了很多身边人的点赞、支持。
据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透露,在该园官网的网上祭奠专栏,近两天社会公众留言高达1.5万条。
随着各地“云祭扫”服务推出,网络上也不断掀起相关话题。在微博平台上,“云祭扫”相关话题约十几个,其中排名第一的话题阅读量达到约500万。
据河北省殡葬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植猛介绍,河北可以提供祭扫服务的各类殡葬服务机构共255个,今年受疫情影响,除了部分机构受硬件条件所限,目前全省有197个殡葬服务机构可为民众提供网络代祭扫服务。
王植猛表示,“云祭扫”“代祭扫”,国家早已提出,之前人们对其尚处于认知的过程。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地殡葬服务机构提供了多种祭扫服务满足无法到现场祭扫的民众,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引导民众从实地祭扫向网络祭扫转变,而民众也展现了很大的包容和理解。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来,今年接受“云祭扫”“代祭扫”等绿色祭扫方式的民众较去年同期明显激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