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后疫情时代 养老设施及建筑的设计优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0-03-16 16:17:06

原标题:后疫情时代,养老设施及建筑的设计优化路径

  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很多老年人本身患有基础性疾病,一旦感染面临的风险更大。中国建设报记者梳理发现,此次疫情期间,我国湖北、黑龙江等地以及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均出现了养老院老年人或工作人员感染的情况。作为老年人集中生活场所,养老设施及建筑未来如何更好地防控类似新冠肺炎这样的传染病?在设计上有哪些需要优化的地方?这些受到业内高度关注。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对中国建设报记者表示,养老设施属于居住建筑、其生活居住者是高龄化的特定人群。这次疫情国内外养老设施都出现了一些病毒传染案例,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分析,可能直接或间接的与室内空气问题或建筑硬件缺失有关。由于目前既有的养老设施相关建筑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水平不足,建议在硬件方面采取系统性的应对措施。另外,对于今后新建的养老设施,应重视建筑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性能的提升,除了要在运行维护、卫生等软件管理方面采取措施之外,也应在室内通风、空气品质以及卫生间、排水管道等硬件上针对性地提高标准和配置水平。

  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面临诸多困难

  前不久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俞建良表示,前期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护工作存在一定困难。“养老机构是封闭的、相对独立的单元,老年人和护理人员的接触非常频繁。同时,养老院的老年人一般体弱,很多人本身就有慢性病或基础病,导致养老院的老年人相对而言更易感染,且交叉感染、引起并发症的概率也较大。”

  为做好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自1月下旬以来,民政部印发并修订了《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国家卫健委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养老机构实行封闭管理、设置隔离观察室等。

  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很多养老机构缺乏相关传染病防控的准备和经验,疫情防控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近段时间在线上对部分养老机构进行了调研,她对中国建设报记者表示,疫情期间,养老机构主要面临5方面问题:一是缺乏医护人员、后勤人员的居住空间;二是缺乏单独设置的隔离观察室,尤其是入住率较高的养老机构;三是建筑空间不利于封闭管理;四是空调系统停用影响建筑舒适度;五是隔离状态下无法满足老年人外出散步、晒太阳的需求。

  “此外,还存在建筑主入口难以进行有效隔离、养老设施照料单元规模过大、楼电梯集中设置缺乏单独出入口、建筑内天井设计不利于隔离分区、居室内无独立卫生间且公共卫生间数量不足等问题。”周燕珉表示,今后建筑师应想办法设计出既符合设计规范又满足老年人和运营管理者的使用需求,同时还兼顾经济节约、不易空置等特点的养老设施和建筑,这样的设计理念可能是今后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段时间养老机构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民政部指南中提到全封闭管理,特别是疫情高发期湖北明确‘只出不进’;其次,指南要求建立隔离室、隔离观察室等,武汉甚至提出要做到‘三区两通道’这样的传染病管理要求。这些要求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方面,很多养老机构之前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制度上也存在明显的短板。”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养老产业发展部总经理张婧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科技应用上,智慧养老等在疫情防控中使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设计标准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养老设施和建筑的设计标准上,目前使用的是2018年颁布的行业标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虽然行业标准的修改不是短期的事情,但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对养老设施和建筑的设计优化进行了思考。

  周燕珉认为,在规划布局上,综合型养老社区宜按照老年人身体状况划分层级,同时灵活布置道路系统,既方便不同业态之间的资源共享,也能保证各分区相对独立,以灵活应对各种运营管理的需求以及突发情况;护理楼最好独立设置,并留有单独的出入口,紧急情况下便于封闭。在景观环境设计上,考虑到老年人需要外出晒太阳、散步等,有条件时应设置庭院;散步道路宜多样性布置、景观花园宜划分层级、楼栋周边活动场地也应尽量丰富。

  “另外,建筑物内部需要优化的地方也不少。一是建筑主入口宜选用自动门、采用适当的分流措施,主入口附近需设置洗手池;二是室内活动空间应注意公共走廊的回游流线设计、公共走廊的空间设计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灵活设计等;三是在老年人居室内,考虑到‘粪口传播’这一传播途径,最好设置独立卫生间;四是不能因为担心安全问题限制窗户的开启,可采用临时限位器、通风孔等装置;五是除了针对老年人,设计时还应为工作人员准备能满足各项生活所需的空间。”周燕珉表示。

  在张婧看来,虽然有些内容在上述行业标准中已提到,但不少养老机构并未严格执行。比如标准中的,货物、垃圾等运输宜设置单独通道和出入口;建筑及场地内的物品运送应洁污分流;临时存放医疗废物的用房应设置专门的收集、洗涤、消毒设施,且有医疗废物运送路线的规划等。

  在具体细节上,张婧认为有几点需要优化:一是特殊车辆(如运送物资、医疗机构及殡仪馆车辆)的通道及停车位设计也要做到“洁污分流”,设计时可进行预留,以备特殊情况时使用。二是主入口处设置缓冲区,比如针对大件物资设置接收区,并设有相关存放、电源设备;针对小件物品设置隔离传递窗。三是缩小照料单元的规模,现行标准下每个单元不大于60张床还是有些拥挤,容易发生交叉传染。四是改良内部天井的围合设施,例如采用透明卷帘既可以保证光照,又可以在需要时进行封闭,阻断病毒的传播。此外,她还建议设计图或效果图中应清晰标注出各种动线的路线。

  虽然养老设施和建筑在设计上需优化的地方不少,但周燕珉认为,今后的相关标准不能在短期内变得过于严格。“尤其是当下改造项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标准从严不利于养老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