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融资井喷 用途多为偿还旧债
原标题:房企融资井喷 用途多为偿还旧债
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开复工推迟、销售量锐减局面,叠加偿债高峰期到来,房企资金持续承压。
销售端面临巨大压力的房地产企业,将目光转向了融资端,近期发债节奏明显加快。
据研究机构的数据,仅今年1月,房企海外发债的规模已经创下单月新高。此后境内市场同样多点开花,发债势头不减。业内分析认为,在疫情影响下,不少房企面临偿债压力,频繁发债是为了“借新还旧”。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多家房地产企业大幅提高发债规模,单家企业已经发行或计划发行50亿元以上的债券数量不断增多。
不过,尽管市场总体扩容,行业格局依旧持续分化,更高资信评级的房企发债规模继续提升,发债规模占比已经接近三分之二,超过去年的45%。
频发债“借新还旧”
2020年开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接近停滞,全国绝大部分售楼部关闭或暂停营业,导致传统的购房渠道多被阻断,企业现金流承压,一时间,房企短期流动性问题备受关注。
在销售遇阻之际,房企的融资动作变得愈加频繁。
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1月,房企迎来了境外发债潮,包括中国恒大、融创中国、新城发展、龙湖、旭辉、龙光、华夏幸福、弘阳、大发在内的多家房企均在海外发行债券,境外债发行量为1075.3亿元,环比上升1066%,同比上升20%,境外发债量为历年单月最大。
2月,房企发债更为频繁,规模也在迅速增加。
比如,仅在2月28日一天,就有万科、中交地产、富力地产等多家企业集中发布融资计划或信息。
进入3月份以来,房企发债热情不减。3月3日,就有中海地产、首开股份、国贸地产、华远地产在内的多家企业披露其融资计划。
其中,中海地产融资规模最高,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文件,中海地产合计发行10亿美元(约70亿元人民币)中期票据,首开股份拟发行的是2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期限50天。国贸地产和华远地产分别发行的是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分别为3亿元及5亿元。
此后,3月5日,泰禾集团对外发布公告称,为拓宽融资渠道、满足资金需求,拟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120亿元公司债券,相关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业内分析认为,在疫情影响下,不少房企面临偿债压力,频繁发债是为了“借新还旧”。
贝壳研究院报告也指出,在2020年1?2月的159笔债券融资中,仅1家房企的资金用途为“补充运营资金”,其余158笔融资用途均涉及全部或部分用于存量债务偿还。
一家正在筹划发债的前20强房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资金状况基本只出不进,情况比较困难,希望能顺利发债。
据克而瑞监测的数据,95家典型房企2020年到期债务达5000亿元。3月将迎来第一个小高峰,待偿总额达330亿元。
光大证券发布研报也指出,截至2020年1月,不计入回购影响,2020年房企债券合计到期规模约8365亿元(2019年为6485亿元),其中境内到期6021亿元,海外到期2345亿元。
“很多房企打着防疫的名头,现在发债利率比较低,”汇生国际融资总裁黄立冲认为,年初以来,房企密集发债有多重因素,各地出台的政策中,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也在增加,对房企来说,此时发债也是好时机。各地房企与地方政府关系向来密切,地方政府需要房企去支持土地财政,所以也会看到地王频繁出现。
头部企业发债比例大幅上升
尽管近期房企发债规模井喷,但不同企业之间的融资成本,差异依然较大。
从近期发债的企业主体来看,发行主体仍以在规模、评级等方面具有较好资质的头部品牌房企为主。
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高评级地产债明显更受资金追捧,发行占比跃升,“融资集中度”提升趋势再度强化。
其中,1?2 月AAA地产债发行420 亿元,占境内地产债发行规模的64%,去年全年为45%;AA+地产债发行152 亿元,占比23%,去年为34%;AA 地产债发行85 亿元,占比12%,去年为21%。
而从融资成本来看,企业融资成本分化严重,部分企业融资成本低于6%,但也有企业融资成本超过13%。
贝壳研究员的数据显示,1?2月,国内债券适用利率3%?5%为主力区间,占比47%,海外债券利率8%以上的占比38%,远超国内债务同利率水平。海外债券融资利率最高的企业是明发集团,票面年利率15%,而最低的则是香港地产商新鸿基,利率只有2.88%。
此外,在融资趋紧的2019年,人民法院公告网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共有525家房企破产,其中浙江、江苏、广东三省的情况最为严重,破产房企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截至2月27日,今年破产房企70家,其中浙江11家,广东7家,上海7家。
“自去年以来,房地产金融政策进一步收紧,中小房企首当其冲。其原因在于中小房企所掌握的资源相对较少,面临压力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相关信用及风险评级处于劣势,故金融政策收紧效应在这类企业中体现得既快又明显。”诸葛找房市场研究员姜国君认为。
姜国君说,在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中小房企为解燃眉之急往往更多地依赖民间高息借贷填补资金空缺。这类贷款成本高、风险大,若企业能迅速扭转经营局面、走出资金困境则无伤大雅,若相关方面改善乏力则易使企业深陷债务泥潭。
姜国君进一步分析,2019年楼市整体表现欠佳,市场分化加剧,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已然十分狭窄。而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迫使楼市按下暂停键,一些中小房企也因此加速破产或提前破产。
“从破产房企的地域特征来看,东南沿海较为集中,说明较发达地区房地产产能有过剩的趋势,行业竞争更加残酷,优胜劣汰在所难免。实际上,近年来房地产开发路线西迁比较明显,经济增速较快的西部城市机会较多,目前尚安身于东南沿海的房企应加以关注。”姜国君说。
融资环境改善
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在“房住不炒”定位和“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融资总体呈收紧态势。
从2019年5月开始,监管部门屡次释放房地产行业融资收紧的信号。5 月31 日,央行与证监会暂停部分房企的债券及ABS 融资通道;6 月,融资收紧范围逐渐扩大,交易商协会通过窗口指导,暂缓部分地产商银行间市场的发债融资计划,避免过度融资;7 月12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房企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融资用途受限,房企海外发债融资环境紧缩。
不过,受疫情影响,近期以来,多地纾困房企稳地产政策中提出对符合条件房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住建部也表示,鼓励商业银行对信用评定优良的企业,在授信额度、质押融资、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支持,再加上房企在债券市场动作频频,一度被解读为房地产融资监管标准会因疫情而放松。
某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房企在融资执行上有边际的改善,但是政策上没有明显松动,对于地产企业发债的调控和政府对于地产行业调控步调一致。
在政策方面,2月19日人民银行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此外, 2月21日,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2020年将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继续“因城施策”落实好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相关分析认为,从央行的表态来看,意在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了房地产融资总额不放松,新发债券的募集资金使用,原则上还是“借新还旧”,总额不能突破。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继企业债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后,近期银行间债券政策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调整。比如,房企且住宅收入超50%的,用途严格限制在归还债务融资工具。
不过黄立冲认为,现阶段,从实际操作来看,当前监管层对房企的融资监管的确有放松的态势。“在疫情期间,政府和企业都在考虑如何过了这个坎,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