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东多个城市现包机复工潮 民航开绿色通道
自2月10日起,随着全国各地复工复产在有序推进,企业步入边抗疫情、边抓生产的节奏中,全国各地国有企业实现大面积复工复产。
受疫情影响,本该火热的民航春运市场遭遇寒冬,为降低旅客感染病毒的风险,民航局先后四次发布有关客票退改的通知,航空公司根据客座率实时调整调减航班。截至2月15日,国内外航空公司共办理退票2000万张,涉及票面总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据交通运输部2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农民工返程客运量约为3亿人次,2月15日以前已经返程约8000万人次,预计到2月底将要返程约1.2亿人次,3月以后返程约1亿人次,这意味着大量的务工人员还未外出。
受疫情影响,部分乡村地区采取封路措施,很多务工人员无法按时回到工作岗位,返程人数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复工复产,是有能力复工的企业,没有充足的运力支持。为保障复工复产人员顺利返程,各航空公司根据地方政府和企业需求,组织运力包机送务工人员返岗,返岗人员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民航局为航空公司申请执行复产复工航班开辟快速通道,随到随批。据不完全统计,大约20家航司宣布提供客运包机、包座、加班等一系列定制服务,目前多家航司已经执行包机复工业务,包机线路一般由四川、贵州、云南,飞向浙江、广东等地。截至2月25日,全国民航已安排280余班次(往返计两个班次)复工复产航班。
航线审批绿色通道
2月16日,来自四川广元的154名务工人员免费乘坐政府组织的包机飞抵杭州萧山机场,由大巴接驳至浙江嘉善县,持有健康登记表的务工人员,无须隔离14天,次日即可上岗。
为最大限度地支持政府企业高效复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月18日起,近20家航空公司面向政企单位推出复工复产包机服务,自此拉开民航复工包机大幕。
复工复产包机服务推出后,市场反应强烈。仅2月19日这一天,南航就接到200多个咨询电话,需求主要集中在往返上海、广州、成都的郑州-上海、成都-深圳、绵阳-广州、济南-乌鲁木齐、杭州-文山等航线上。也在这一天,东航确定了近60个国内外航班包机意向,包括贵阳-杭州、上海-喀什、上海-曼谷、迪拜-浦东等航班、满足8000余人的出行需求。截止到2月22日,川航也接到十多家客户的包机咨询。
目前,各航空公司根据地方政府或企业的需求,组织运力,从出行方向看,主要为保障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务工人员前往华东地区。
为保障全国各地复工复产工作顺利开展,民航局开辟了绿色通道,提升航线航班审核和布置效率。
2月22日,一架搭载170名旅客的包机从贵州铜仁飞往浙江宁波,这是自本月18日执飞昆明-上海的浙江湖州市政府包机后,春秋航空执飞的第二架复工包机航班。据了解,铜仁至宁波的航线是春秋航空从未执飞过的航线,执飞前需要对运行保障工作做紧急评估,并且需要完成一系列新航点保障审批工作,在民航部门、两地政府、 机场的共同协助下,上述新航点保障工作12个小时之内“超速”完成。
春秋航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地方政府和航空公司敲定复工包机需求后,航空公司首先进行航班调度安排,如果包机航线正好是航空公司现有的定期航班飞的航线,会节省部分环节。若不在航线,则需要航司向民航地区管理局、监管局提供报批所需的各项材料,并且申请航权、时刻和新航线补充运行合格审定,与机场各部门对接和签署保障协议的工作。
谈及复工包机模式出现的原因,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各地复工有序推进,不少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普遍反映,大批年前返乡过年的员工仍旧滞留在老家,员工滞留的原因主要是当地公共交通尚未完全恢复,另外担心抵达企业后需要隔离14日。无法全力复工,每天要承受巨额经济损失。于是有了各地政府为企业排忧解难,开展复工包机。复工包机主要是从西部到东部,比如云南、贵州等这些劳动力输出大省,到东部浙江、江苏一带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地方。
南航从事包机服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飞机运输安全性较铁路和长途客车好,飞机的空气流通性最优,安全、快捷应该是包机复工的优势,加上航司都会对复工包机提供支持,价格、运力均会优先保障。特殊时期下,航司提供复产包机服务,是公共运输职能的一种表现。等到疫情拐点的到来,定期航班逐渐恢复,无需包机,便可满足务工人员出行需求。
受疫情影响,民航局先后四次发布有关客票退改的通知,截至2月15日,国内外航空公司共办理退票2000万张,涉及票面总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航空公司损失惨重。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认为,航空公司动辄十几亿元的营业损失,虽然通过包机恢复一小部分运力,从缓解航司资金压力方面来看,包机不会有太大的帮助,更多是体现民航公共服务的职能。
2月20日,长龙航空GJ8891包机航班载着杭州市帮扶黔东南州工作队166名成员从杭州萧山机场起飞前往贵州凯里。飞机到达两个小时后,120余名返杭的贵州黔东南州籍务工人员乘坐同一架飞机飞回杭州。
某航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复工包机存在单边问题,去程往往是空载,飞机利用率不高,往返的客座率很难兼顾。
“健康码”先行
受疫情管控影响,人们出行受到限制,加之一些地方严控出行,封村封路,出现部分务工人员返程难、部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为此,浙江、广东等多个地方政府采取包飞机、包高铁等硬核方式,协助企业复工,企业复工复产率上升显著。据记者了解,包机一般由当地政府出面采购,费用由企业承担,当地政府会给予一定补助。
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为98.6%,省重点项目复工率达到99.8%。高复工复产率等另一边,浙江属于疫情重灾区之一,截至2月27日,浙江省累计确诊新冠肺炎1205例,浙江确诊人数居全国第四,另一个劳务输入省广东确诊1347例排在第二。
浙江的底气来自于“一图一码一指数”,码指的是“健康码”,是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个人行动的轨迹制作而成,健康码不仅用来管控重点人群,也可服务于复工复产的需要,“绿码+体温测量正常”意味着快速通行。截至24日12时,浙江累计发放健康码5047万张,绿码率达98.2%。2月23日,浙江平均畅通指数39.06分(50分计),比2月16日首次评估提高了21.99分。
记者了解到,在与航空公司确定需求后,政府和企业需要完成登机人员的健康审查,给予不同颜色的健康码。政府和企业会与返程务工人员进行一对一联络,协助务工人员申请健康码。只有申请并获得“绿码”的工友抵达后才无须隔离14日,次日上岗。 包机过程中,航空公司会按照疫情联防联控要求,分别在乘机前、飞行途中、抵达后三次测量乘客体温,飞行途中开展旅客健康巡查,飞机落地后进行全面消毒工作。
复工复产前提要防疫,除健康码这一模式外,省份之间也直接建立了健康通道,保障务工人员安全、高效流动。四川、浙江、广东三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务工人员的健康证明互认机制,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例跨省的健康证明互认机制,务工人员先办理“四川外出务工人员健康申报证明”,抵达浙江后即可上岗开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