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中小企业复工的“东莞速度”
原标题:一家中小企业复工的“东莞速度”
一家中小企业复工的“东莞速度”
“我们2月22日正式复工了。”广东连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锡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员工们也陆续回来了。
复工的背后,体现了“东莞速度”。
张锡林2月17日回到东莞,2月19日去政府申报开工,下午政府就来人检查工厂的防护措施有没有做好。“发现做得不错,马上就把复工函给我们了,只花了半天时间。”
目前,广东省、东莞市正在不断出台政策,推动企业复工。东莞出台“助企撑企15条”“复工复产10条”,并专门开辟了员工返岗“绿色通道”,开展跨区域“点对点”输送。过去一周以来,有超过3000名东莞工厂的员工,从广东的“跨省专列”回到东莞。
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东莞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8876家,开工率83.3%;外资企业进出口300强开工率91%;全市30个镇街复工企业超过1000家。
打通复工路
“紧急通知,今早上接到村委会的通知,村委会接到市政府的通知,为了人民的健康安全,为了企业的生产安全,为了国家的顺利发展,政府倡议我们再次延迟开工。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一切为我们身体健康安全着想,望大家相互转告,没有接到通知千万别出门来工厂,到时我会提前通知大家开工时间。”2月8日,张锡林发给全体员工的信息中这样写到。
广东连盈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东莞,此前是一家生产学生宿舍床的企业,现在正转型生产养老型护理床,员工80人左右,是东莞一家典型的中小企业。
一开始,作为董事长的张锡林也没想到,这次复工路要走这么久。“我们一般是正月初八、初九开工(2月1日、2日),这次因为疫情影响打算正月十六开工(2月9日),最终2月22日正式开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连盈科技复工前,需要做一系列准备。
张锡林表示,他们本来想2月9日之后开工,但是开工需要在防护措施上做到位。“没有口罩开不了工,我们看到群里也在沟通防护措施,所以赶紧购买了不少口罩和药水,17日我才回到东莞。”
另外,开工之后也需要做好防护。张锡林告诉记者,他们在工厂门口设置了安全设备,所有员工回到工厂上班之后,全部隔离不能出去,都住在厂里的宿舍。车间每天都消毒,配备了洗手液。
还专门在工厂门口设置前台,外来人员不管是业务需要,还是其他特殊情况,都不能进入工厂,只能戴着口罩在门外广场上与相关人员交谈。另外,宿舍的饭堂规定员工吃饭起码隔开1-1.5米,不能近距离接触。
“我们购买了10桶消毒药水,天天要消毒。”张锡林说,“政府检查的人发现我们安全措施做得很完善,复工函马上就给我们了。”
复工需要做的第二个准备就是确保员工的复工率。
“我开工厂20多年了,以往正月初八、初九复工的时候,员工到岗率能有95%。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到岗率只有50%。”张锡林说,“由于这次疫情,我们也尽量让员工晚来,因为工厂人多,一出问题就不得了,2月20日他们总算可以返回来了。”
但是,还有一些员工仍然在家。“一些地方管得严,员工从村里出来不容易,需要办手续、开证明,有些重要的岗位员工还得再等等才能上岗,过几天应该都会来齐了。”张锡林说。
复工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上游产业链的企业还没有完全复工。
“我们上游的配件企业,有的还没有开工,他们很多都是小企业。我也打电话沟通了,他们3月1日会正式复工,这样我们的生产环节都打通了。”张锡林表示。
进一步推行智能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为了支持像连盈科技这样的中小企业复工,广东省、东莞市频频出台措施。
2月18日,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印发了《广东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工作指引(试行)》,按照四个等级进行分级分区防控,这意味着广东很多地方的复工脚步将加快。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外省务工人员返回,广东开展了“花式接人”,一方面展开客车“点对点”运输,一方面开通了多条跨省直通列车。比如,2月19日开通了从昆明至广州的“楚雄号”专列,20日开通从大理至珠海的“怒江号”专列,21日开通从曲靖至广州的“曲靖号”专列。
东莞市有更多具体措施。2月7日,东莞市出台《关于支持莞企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若干措施》(简称“助企撑企15条”)政策包括减免租金、降低税收和费用负担,给予补贴等。
其中的政策包括,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和市属国企的物业,以及镇(街、园区)和所属企业的物业,对承租企业免收2个月租金;协调村(社区)集体物业对承租企业减半征收2个月租金;对积极协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专项支持等。
同时,东莞积极解决企业“口罩难”的问题。东莞的数据显示,1月27日至2月23日,在医疗系统、城市运转一线、企业复工复产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已投放口罩560万个,其中复工复产180万个。
“东莞市政府对我们的复工很支持,尤其是市工会,知道我们要复工,送来了100个口罩。”张锡林说,“虽然我们自己储备了一些,但是远远不够,这也表明了政府对复工的支持态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这一轮复工复产中,广东的政策有效,执行也较好。
首先是简化复工复产的手续,比如深圳出台了先复工再核查的措施。另外,就是各种方式接人和解决企业口罩的问题。
“这是有必要的,因为政府出面更有公信力,在这个非常时期,如果不是政府出面协调,很多企业很难获得口罩这些紧缺物资,或者获得成本也比较高。”盘和林说。
同时,复工复产意味着经济逐步走上正轨。
盘和林指出,这次疫情对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将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我曾经做过调研,加快进行机器化改造,不仅仅减少工人的支出,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之前一个同样的工厂,经过智能化改造之后,产能提升2-3倍。这意味着,只要加快智能化改造,我们之前耽搁一两个月的生产时间,从生产效率上来说完全可以弥补回来。”
张锡林就打算推动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尤其是这次疫情,让他进一步认识到智能化的好处。“我们包吃包住,一个工人的工资平均是4500-5000元,而且现在招工也不太容易,很多地方都发展起来了,很多工人都愿意留在家乡工作。因此,我们去年开始加快了智能化改造,现在有6台机器人,一台平均十几万元,最多二十几万元的成本,但是可以一直生产。今年我们还要加大智能化改造,引入更多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