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对抗疫情危中有机 新兴信息消费潜力待释放

发布时间:2020-02-23 15:18:45

原标题:对抗疫情危中有机,新兴信息消费潜力待释放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网购、外卖、直播、在线办公、在线问诊、在线教育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成为其间老百姓的生活日常,消费场景从线下转移至线上,互联网消费再加速。

  这也表明,抗“疫”硬仗危中有机,数字经济场景拓展、应用深化机会显现。正如央视网此前评论,“当前,中国人还在紧张地与疫情作战,经济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一个巨大的中国市场仍在那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战胜疫情,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对于信息消费市场而言,疫情期间带动的用户规模效应不可小视,信息消费习惯巩固加深,数字经济新一轮爆发可期。

  01

  疫情下的消费变局

  疫情之下,一分为二看消费行业,既面临大考验,又将收获新机遇。

  “海底捞日亏8000万” “西贝撑不过3个月”等餐饮之忧代表了线下消费有“失”。根据恒大研究院此前发布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今年餐饮行业零售额仅在春节7天内就会有5000亿元的损失。又如酒店业,春节期间入住率极低、聚餐几乎被取消,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员工工资、已备食材浪费等损失。还如旅游业,更改行程、取消订单数量暴增……短期来看,实体服务业将受较大影响,延期开工则给工业房地产业等带来一些变动。

  但是,也有“得”。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疫情这只突然冒出的“黑天鹅”,只是短期突发事件,暂时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波动,但拉长时间看,疫情不会对中国经济有太大影响。信息消费在疫情期间表现出了强劲动力,被点燃的“宅经济”释放了在线购物、在线娱乐等的消费上涨空间。有如京东到家数据显示,春节防疫期间,全平台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70%。除夕至大年初六,蔬菜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了510%,水果同比增长超300%,鸡蛋增长770%,乳制品增长370%,水饺、馄饨等速冻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了790%。微信小程序官方数据则显示,除夕到初七,小程序生鲜果蔬业态交易笔数增长149% ,社区电商业态交易笔数增长322%。与此同时,快递员成为抗“疫”期间最忙碌的身影之一。有如顺丰快递疫情期间件数比例激增至80%……

  辽宁省信息中心研究员姜健力指出,应多用改革的办法,把扩大消费作为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精准定策,高效施策,促消费,战疫情,促进经济尽快恢复活力,继续发挥并增强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努力保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

  02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自我升级

  疫情期间,居家百姓买菜相较以往难与农产品没销路,如何平衡?淘宝率先上线“吃货助农”专场销售,第一批优选山东、四川、浙江、辽宁等六省十款滞销优质农产品,三天时间以网络直播方式就销售农产品超过300万斤。

  网购加剧线上大型商超“用工荒”和线下餐饮遭遇寒流员工待岗,如何兼顾解决问题?盒马、京东沃尔玛、苏宁等巨头企业推出的“共享员工”模式备受关注。自我重组生产力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房地产销售趋于停摆,如何挖掘线上红利?房地产行业加入“线上营业”大军。贝壳找房推出“VR看房、VR讲房、VR带看”三大核心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获得包括房屋真实空间的尺寸、朝向、远近、房子周围的教育、医疗等配套信息,并实时连线进行交互。恒大集团宣布在全国所有项目实施线上购房也是赚足眼球,还有许多房企开始了“直播卖房”。

  此外,远程办公、现代物流体系、线上教育等因缓解了当前某些社会功能的暂时停滞,站上了风口。

  显然,消费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隐藏起来或者换一种形式存在。疫情让多数人留在家里,也把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手机等电子屏幕上,谁能早一步数字化转型,疫情之后的话语权便多一份实力。从这个角度而言,危机往往也是促使行业加速升级的契机,变局给企业发展提供的是一次“应急训练”和重新思考的机会。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线上商业模式活跃背后,数字经济的价值和潜力得以显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教授认为,疫情正促使家庭消费模式的转变,加速消费数字化趋势。此次疫情不仅助推移动支付用户继续下沉,还在消费端和供应端强化了“线上”意识;不但扩大并巩固了人们线上消费的习惯,而且还让商家意识到布局线上的重要性。疫情之后,移动支付工具将为我国消费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工信部信息通信专家委委员张鸿认为,此次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虽然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降费用、减成本的政策,但中小企业度过难关更重要的是积极自救。进行数字化转型,将管理、运营、渠道、产品由线下转为线上,将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03

  数字经济按下快进键

  业内分析指出,数字经济快速“补位”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14亿人的大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消费升级趋势仍将继续。

  企业在行动。根据《2019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调研结果,至 2019 年,59.2% 的企业开始启动数字化,转型 0-3 年,26.4% 的企业开始启动数字化转型 4-10 年,5.7% 的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超过 10 年。

  广发证券报告指出,找寻疫情下的用户痛点、引领需求的新变化,是“新场景”立足的根基。未来在消费性服务领域,保障型、享乐型服务需求将逐渐崛起,新兴服务业支出占比相应有望快速增长;在生产性服务领域,社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以及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知识密集型、创新型生产服务领域的增长潜力巨大。

  还需强调,要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带动5G手机等终端消费,推动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可以想见,5G规模商用将进一步释放信息消费空间,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带动更多消费需求,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