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市
原标题:江苏十三市
随着一批又一批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启程,“苏大强”“江苏十三太保”频频登上热搜。一时间,“知识储备一百分”的网友们开始分析“江苏十三太保”的背后基因,有人分析江苏各市“硬核”经济实力,有人分析营商环境,还有人分析文化渊源——方言。江苏方言种类之多,在全国都少见,甚至根据乡音可以精准定位到村。因这几天江苏方言差异的话题讨论多了,南京人朱小磊6年前创作的歌曲《听懂江苏话》也再次成为各音乐客户端和短视频平台的热门歌曲。
“苏锡常,宁镇扬/说方言/全都不一样; 吴侬语,江淮腔/听得懂/就是老乡……”让南京音乐人朱小磊没想到的是,当年用3天时间制作的一首歌曲这两天又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
《听懂江苏话》集纳了江苏各地的方言、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及昆曲元素,在当年首发时,就被众多网友称赞为“牛得一塌糊涂”。至今仍有不少网友念念不忘,用这首歌曲作为短视频配乐。“从去年开始,总有抖音自媒体账号@我。”朱小磊告诉南报融媒体记者,很多江苏自媒体在分析江苏有趣的人文地理时,会选择用这首歌作为配乐。
“哎盆友,你啊吃过啦?哎盆友,你啊有意思啊?”当听到南京方言节目主持人老吴的这句话,就让不少南京网友笑喷。紧接着是“最最霸气的徐州话”,“到徐州你一定要喝碗饣它(sha)汤/喝!喝恣儿了吧?喝!喝散熊了吧?”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画面切换,苏州女生一口吴侬软语,轻轻吐出的一句“苏州苏州的苏州人/苏州苏州人真个灵”,让不少人高呼“心都化了”。紧随其后是“性格爽”的连云港人,“你哦/你是我的心/你哦/你是我的肝”……
朱小磊告诉记者,这首歌曲是当年为江苏综艺频道《江苏方言听写大赛》创作的主题曲。“这些年,经常有网友在微博上为‘江苏哪家方言最好听?’这个问题抬杠,但我发现最后这个话题收尾的时候,都会上升到大江苏情怀,网友们齐感慨多元开放的江苏地域文化。”
江苏方言主要三种
说江淮官话人最多
当人们讨论起方言的时候,你可能会听到“北京话”“四川话”“福建话”“广东话”等等这样的说法,但你很难听到有人提“江苏话”这个说法。
这是因为,江苏方言种类实在是太多了。歌曲《听懂江苏话》就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在无锡还是温柔版的“弗弗弗,弗一定(不不不,不一定)”,到了南通就变成了“硬气版”的“不不不,不意挺(不肯定)”;在常州是“弗弗弗,弗要紧”,扬州泰州变成了“别别别,别gang sang (吵架)”;淮安则是“要要要,要jie gang (要硬朗)。”
长期研究江苏方言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侯超告诉记者,江苏方言大致可以分为江淮方言、吴语和中原官话。其中,江淮官话使用人口占约全省总人口的60%,包括南京、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淮安和南通、宿迁、连云港的部分地区;吴方言使用人口约占30%,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溧水南部、高淳)、镇江(丹阳)、南通(启东、海门、通州)、泰州(靖江); 剩下使用中原官话的约占10%,包括徐州和连云港(赣榆)。
从奔流不息的长江到绵延千里的淮河,从船只交错的大运河到灯火辉煌的秦淮河,从“包孕吴越”的太湖到“人家尽枕河”的水巷,江苏的锦绣文章始终离不开一个“水”字。侯超说,丰富的水资源在给江苏带来灌溉之便、舟楫之利的同时,还对区域内多元方言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江苏的方言分区,大体上跟流经江苏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隔一致。长江以南主要是吴方言,长江以北至准河两岸主要是江淮方言,淮河以北约100公里以外是中原官话。
更神奇的是,即使都说着同一种类的方言,但依然有着明显的语音差异,因此,《江苏省志·方言志》又将江苏省的方言细分为“三区七片”:江淮方言区又分为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区又分为苏州片、常州片;中原官话区又分为赣榆片、徐州片。
三次大规模人口迁徙
形成江苏方言格局
“地理上的分隔只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因素,但方言的形成还跟历史上的移民密切相关。”在侯超看来,历史上衣冠南渡、安史之乱、靖康之难三次战乱造成的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对江苏方言格局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建都建业(今南京),中原士庶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这是中原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中原官话与吴语开始了“拉锯战”。当时,南渡的北方士族对吴语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屑,甚至约定士族之间讲话必须用洛阳音;另一种则为了笼络本地士族而学说吴语。唐朝“安史之乱”使得北方官话再次“侵占”吴方言区,迫使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规模南迁,渐渐地,北方官话在宁镇地区取得优势,长江以北的吴语区也日渐缩小。
侯超说,“靖康之难”后,江苏方言的分布格局大体上已成型。地处长江南岸的南京等地由于北方移民密集,从原先的吴语区转变成后来的江淮官语区。南宋跟金人以淮河为界,江苏境内的淮河以北地区受中原方言深度同化,逐渐成为中原官话区。
至此,江苏方言由北至南形成三大方言板块——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吴语。
下一篇:2月份以来银保销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