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坝区产业兴 致富后劲足
原标题:余庆:坝区产业兴 致富后劲足
入冬以来,余庆县满溪大坝上两台拖拉机轰隆隆来回穿梭田间,翻地、起垄,当地村民忙着施肥、播种、覆土,一派繁忙景象。
满溪大坝坝区面积1260.2亩,满溪村立足资源禀赋和当地特色,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采用现代农业耕作方式,短短一个月时间,600余亩核心区域的大葱种植已基本完成。
满溪大坝发展大葱产业是余庆县实施农村产业革命,推进全县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
自2019年以来,余庆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好农村产业革命的要求,按照“五步工作法”,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牢牢盯住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以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专精特优”农产品,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成效明显。
截至目前,该县22个坝区已创建1个样板坝区,6个达标坝区,15个一般坝区,坝区总面积39363.7亩,已完成土地流转15000亩,入股3000亩,共建立14个蔬菜生产基地2395亩,利益联结农户1594户6669人,坝区产业带动坝区群众8万多人增收致富。
政府引导抱团发展
余庆县共有规模较大的坝区22个,面积3.9万亩。传统坝区产业都是以户为单位,小规模进行农业生产,无法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风云。
为切实改变传统坝区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坝区“示范田”引领带动作用,该县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示范引导、稳妥推进”的要求,对22个坝区推行“坝长制”。
按照“一坝一策、一坝一品”的思路,推行“一案两员三长”机制,每个坝区有一个方案、两个管护员、配强坝长、副坝长、秘书长,把责任落实到人。由县级领导干部担任坝长,乡镇一把手担任副坝长,村支部书记担任秘书长。通过深入开展“百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和农业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全程指导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的生产技术、优质高产高效目标、坝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产品加工销售等过程,实现坝区人才技术服务全覆盖。
同时,该县于2019年9月29日召开县委第十二届六次全会,聚焦“八要素”,专题部署了农村产业革命。最终明确以“生猪、茶叶、果蔬、花椒、生态水产”五大产业为主导的“63211”的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63211”是余庆县根据县域具体情况立足当下、着眼长远而制定的产业发展思路,即60万头生猪、30万亩茶、20万亩果蔬、10万亩花椒、1万吨生态水产。
坝区发展,党建引领是关键。该县在乌杨大坝、满溪大坝、螺丝坝、曹家巷坝等7个坝区建立党的工作委员会,在15个一般坝区建立党的支部委员会,推行“一个坝子、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措施”工作机制,把责任落实到人、到坝,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产业革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把农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带领起来。
如今的乌杨坝区1200余亩核心田园,通过党建引领,立体发展“荷+虾”“荷+鱼”水生蔬菜种植、生态水产养殖,形成了一个集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每亩产值从以前的3000元飙升至1.5万元以上。
立足县域坝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余庆紧扣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创新“5+N”农业发展模式,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努力打造“全省规模化生猪养殖大县”“‘干净茶’品牌强县”“‘贵水黔鱼’品牌示范县”、现代农业化体系强县,力争建立人均一亩茶、人均两头成品猪、人均100斤生态鱼的产业体系,真正让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适合余庆农业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新路。
要素保障夯实基础
走进余庆各个坝区,随处可见一条条灌溉渠蜿蜒穿行、一条条机耕道纵横阡陌,或排排大棚错落有致、或拖拉机往来轰鸣耕种正忙,绿野田畴间迸发出勃勃生机,这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
产业发展,基础先行。余庆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要求,积极整合项目资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切实推进坝区项目实施,改善坝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坝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余庆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坝区村民收益。
如今的乌杨大坝,建成完善的机耕道约5千米,各类沟渠8千余米,有效灌溉面积4418.5亩,坝区有效灌溉率达到100%。坝区内还建立“坝区产业服务中心”,设置“坝长办公室”。
为破除现有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分散、生产链条短和市场化程度低的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余庆采取“集中流转土地,培育经营主体”的方式,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建设以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为核心的现代农业。
在集中流转土地方面,该县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的思路,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引导和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转包、租赁、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培育经营主体方面,该县按照“突出特色抓产业、壮大支柱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围绕“稻+”、中药材、烤烟、蔬菜等产业,坚持“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原则,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抓手,规范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训,提升农业倍增工程效益,增强产业发展内在动力。截至目前,该县发展培育坝区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家庭农场11家。
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余庆始终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驱动,牢固树立“增产、效益、绿色”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结合“百名农业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安排5名农推研究员,企业公司派出技术服务人员,各乡镇(街道)农服中心技术人员参与,深入到坝区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养殖模式推广农业实用技术,采取课堂培训、田间实操、入户指导、电话答疑等方式,服务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实现技术全覆盖。全面应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把绿色、高效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大坝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服务的全过程。
截至目前,坝区技术服务队伍有22支100人,每个坝区一支技术服务队伍,针对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技术服务80余次,培训3000余人次。
市场主导精品带动
“产业有看头、技术有说头、收入有算头、农民有赚头”,余庆“四头”并进,通过培育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形成新业态,让坝区产业发展有看头、有说头、有算头、有赚头。
为切实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群众脱贫致富,该县紧紧围绕“抓龙头、带农户、促增收”的发展思路,积极发挥龙头示范、基地示范、能人示范作用,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的五位一体利益联结经营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惠农富农,推动余庆农业产品泉涌出山。
依托温氏集团世界500强上市企业雄厚实力,在生猪养殖上规避技术风险、疫情风险和销售风险;在果蔬种植上加大和绿通公司的合作力度,探索以“校农结合”的模式;在生态水产养殖上,紧密和贵州水投合作,着力打造“世界千鱼湾,中国飞龙湖”品牌。积极推进“龙头带动抱大腿”的合作方式,大力推行新型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坚持发挥龙头企业和激发本土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解决产销对接难题。
坚持“三变破三题”,坚持以民为本,积极践行推广“三变”改革经验,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土地入股分红、劳务、农户闲置房屋入股分红和注入集体资金等方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形式,让改革红利在坝区进一步释放。
在资金支持上,通过预算、项目、融资、招商,采取保、争、筹、引等方式,扩宽资金来源,对坝区产业作重点支持,该县通过县财政每年解决3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贫子基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等累计近1.85亿元,6家县属国有企业每年分别筹资1亿元以上用于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余庆温氏集团累计投资3亿元。
伴随着坝区建设的辐射带动,余庆县干部群众铆足了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劲头,积极投身到产业发展中,坝区呈现出“遍地产业是富业、满山茶香是故乡”“产业调整有妙招、不种玉米种双椒”等产业兴、致富后劲足的喜人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