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移动支付降维打击 ATM设备商转型艰难
原标题:遭遇移动支付降维打击 ATM设备商转型艰难
移动支付方式变革给传统终端带来持续冲击。随着银行网点减少、升级,作为产业链下游ATM机设备商的发展压力亦陡然加大,如何转型自救正在成为行业性挑战。
近期,国内ATM(自动柜员机)制造商御银股份(002177.SZ)发布的2019年度业绩预告引发关注。公告披露2019年度上市公司预计盈利4700万元~7000万元,同比扭亏。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盈利中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8000万元~9000万元,主要来自证券投资收益,而扣非后净利润仍为负。
与炒股收益业绩最大亮点形成对比,在主营业务上,御银股份2015年以来始终未能扭转颓势,收入、利润逐年下挫。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银行智慧网点转型大潮中,ATM设备商显然亦进入洗牌期,如何真正激活主业完成“自救”,大多数公司仍未看到明确效果。不过亦有一些机构通过多场景出击进行技术能力复用真正走出单一设备商定位,但其转型之路是否具备可复制性仍要观察。
ATM设备商境遇告急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历年统计数据,2015年一季度到2019年三季度,银行移动支付笔数从13.76亿笔增长到272.74亿笔,金额从39.78万亿元增长到86.11万亿元。
截至第三季度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ATM机具108.88万台,环比减少1.16万台,环比下降1.05%,同比下降3.53%。央行曾在2018年第一季度调整了ATM机的统计口径——不仅统计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布放的自助存取款机、自助缴费终端等传统自助设备,还新增统计了自助服务终端、可视柜台(VTM)、智能柜台等新型终端设备。统计口径调整后,ATM数量短暂出现上涨后,持续缓慢回落。
支付方式向移动端转移、使用现金频率下降的大势让ATM设备商颇感“回天无力”。以御银股份为例,在主营业务上,其自2015年以来业绩每况愈下,始终未能扭转颓势。信息显示,2015年开始,御银股份营收和利润开始逐年下滑,到2018年报出现首次亏损近一亿元。
根据御银股份2019年中报,其主营业务主要来自ATM产品销售、ATM运营服务以及ATM技术、金融服务和ATM融资租赁。其中,第三类技术服务收入近年在营收占比中逐步成为重点,但仍未能覆盖产品销售业务大幅滑落的缺口。2015年~2019年中报期间,其ATM产品销售的营业收入占比已从75.23%下降至11.59%。
有支付行业人士告诉记者,ATM供应商一般要建立研制、销售、维护服务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是两个基本盈利来源。但随着银行网点减少以及现金使用率的降低,ATM终端数量萎缩,相应的维护量也必然下滑,无论从销售还是运营服务,都会受到冲击。
根据御银股份2019年中报,公司全部主营收入项目均出现下滑。其中核心的ATM销售收入占比从上年48.33%下滑至11.59%,收入同比减少90.63%。在收入结构转型中逐渐担当重任的“ATM技术和金融服务”占比从上年30.88%上升至51.76%,但收入金额减少了34.5%。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因素之外,御银股份自身也一度未能“踩准”发展路径。
记者查阅其早年招股书和财报发现,公司2007年IPO及2009年定增募资时资金主要投向为ATM网络建设项目。该合作运营模式未见明显效益后,相关项目变更为融资租赁方向,近年来其业务中心锁定设备制造。在2019年中报中,融资租赁业务和合作运营业务收入占比仅为3.46%和8.52%,下滑幅度分别将近40%和70%。
前述支付行业人士透露:ATM运营业务用卡环境密切相关,经营管理复杂。由于收入主要来自跨行交易手续费分成和中间业务收益分成,就需要单台ATM跨行交易必须达到一定笔数,随着ATM跨行交易量下降,该服务的利润就难以持续。
替代性崛起的收入来自房屋租赁和证券投资。根据财报,2019年上半年御银股份共确认投资收益4892.92万元,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373.56万元。到2019年三季报,其投资收益已经达到9102.37万元,占营收超过60%,成功帮助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智能化、多场景突破口效果待考
业内共识在于,ATM国内市场萎缩是不争事实,但随着银行智慧网点转型不断深化,终端的升级成为必然,设备商发力银行网点智能升级改造以及对公业务电子化改造成为必选项。
事实上,智能化转型方向在御银股份、广电运通(002152.SZ)、恒银金融(603106.SH)等公司财报中均有明确提出。不过,御银股份转型在业绩数字和财报表述中尚未见到明确效果,对此御银股份截至发稿尚未给出回应。
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风险治理实验室主任车宁就职于某大型银行,他表示,ATM设备商自身很难定义发展方向,只能随银行网点转型变化。随着银行离柜率达到90%,整个网点从交易中心向信息中心转变。这也给ATM设备提出两个要求:第一,需要更加综合化集成化来替代网点转型中的人力退出。第二,需要加载更多信息功能和场景,成为银行整合营销渠道、转变经营模式的重要一环。但从目前看,整个线下智能终端助推银行转变经营模式的资源比较匮乏,二来是使用机器的门槛反而给网点提出了新的人力要求。
某城商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告诉记者,智慧银行建设不是狭义的对物理网点的改造升级,而是理念、策略、流程的变革。就该行实践看,除了纵深挖掘终端的金融功能和交互体验,也在重点加大非金融功能的叠加。
记者注意到,在优化金融场景的功能外,向其他场景延申成为市场参与者拓展业务的普遍选择。
以目前处于ATM制造第一梯队的广电运通为例,2018年开始向“人工智能场景服务商”定位转型,在智能金融、智能安全、智能交通、智能便民四个战略方向加码“智能终端+大数据”,由设备商向数据商、服务商转型。
根据广电运通财报数据,经过2018年净利下滑后,2019年一季度以来逐步企稳,营收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截至2019年三季报,其归母净利润超过5亿元,同比增幅12.67%。根据其2019年中报,智能金融设备、其他设备和技术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9.73%、7.78%和52.06%。
广电运通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银行智能设备为主营业务的厂商,2018年营收普遍有不同程度下滑后,正在努力从智能设备向智能网点、大数据业务转型,由智慧银行向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新零售等行业场景拓展。广电运通从早年的ATM机器贸易、生产起家,从2017年末宣布向人工智能方向作战略升级,当中的核心技术逻辑,就是从钞票识别到多模态身份识别。
在钞票识别和现金循环中,ATM涉及识别、传感、交互、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其本身就是人工智能技术最好的载体之一。以识别算法为例,不仅将基于静态图像的模式识别技术应用在传统ATM的票据和钞票识别上,还延伸到生物识别领域。基于ATM上广泛应用的DVR视频监控技术、视频浓缩技术等可以延伸到车辆识别、行人再识别、情绪识别等智能视频分析技术领域,这也让公司有能力从终端设备视频分析进入到广义的智能视频识别领域,走出银行网点。
在易观高级分析师王蓬博看来,金融终端设备商升级的关键在于风控,随着终端业务品类增加,其包括身份识别等安全性能的维护都需要跟上,更强调云上系统和硬件协同。这些核心技术在金融场景之外复用时,其实技术侧重也有区别,而这些赛道目前技术供应商竞争同样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