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农产品保供稳价 “菜篮子”布局调整
原标题:北京推进农产品保供稳价 “菜篮子”布局调整
“菜篮子”保供稳价是重要民生工程。1月13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首都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界别协商会。会上,委员们对“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发改委等多个委办局负责人到场回应。
加强“菜篮子”品牌建设
来自农业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东昇农业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宝平建议加强全市“菜篮子”零售网点建设,为网店开办开设绿色通道,缓解买菜不便的问题,同时加强“菜篮子”蔬菜网点品牌化建设。来自农业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延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程大庆建议“菜篮子”在关注市民感受的同时,也要更关注生产者利益。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志军谈道,近年来,首都农产品的生产特点为本市区域范围内“量减质升”,京津冀范围内实现布局调整。在“菜篮子”工程布局调整方面,逐渐转向河北、内蒙古等地,也有一部分服务于生态和重大工程。外部基地布局量增加是这几年的鲜明特点,建设力度逐年增大。外部建设多种“菜篮子”合作基地,涵盖肉菜蛋奶等各品种,其中60%以上供应北京市场。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于2017年开始制定实施,每两年一次,主要在产品生产、市场流通、质量安全监管、调控保障、市民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考察。李志军介绍,在质量保证方面,北京市在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方案落实方面梳理了6个方面16项重点工作。截至2019年12月10日,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主体达到1282家,产量达到157万吨;此外建立标准化基地,组织开展2020地方标准的立项,并围绕农产品源头风险,保障安全投资供应,加强监测体系的建设。
李志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从全产业链角度加强质量监管体系;同时加强科技支撑,继续推行种业三年行动计划,利用现代高效农业对策确保量的提升;今年会对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持体系做研究,进一步调动农业生产者积极性。
继续发放价格调节资金补贴
来自农业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首都农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薛刚表示,目前养殖产业用地确实存在保障不足、与环保规定相背、种植业成本上升导致大量闲置等问题。“正因为如此,企业和监管部门更要同心协力加强‘菜篮子’工程自给能力和市场供应保障,加强替代产品的市场供应,确保供应量足价稳质优。”
为此,他建议继续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据了解,首农集团2019年生猪屠宰600万头,占北京市场50%以上,冷冻猪肉储备2.1万吨。“北京的猪肉供给可以说是量足质优,在整个大型城市比较来看,价格也比较低,这跟政府与企业形成合力、全产业链推动至关重要。”
薛刚也建议,政府应在基地选址、土地租赁项目审批方面给予支持,建立绿色通道,保障财政补贴落到实处。此外,禽肉蛋牛奶作为替代品供应,也扮演着调整北京市民膳食结构的角色,增加禽肉禽蛋牛奶等替代供应品供给,对保障北京的农副产品供应至关重要。同时充分重视“一产中的高精尖” 畜禽产业,并充分发挥生态循环作用。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崔小浩回应称,市发改委主要工作为监测农产品价格,同时设置发改委价格调控小组,共有十余家单位进行协调。此外,主要和财政局一起做好市级价格调节资金,主要是用于保基本。去年从5月开始发放8000万元资金。崔小浩也表示:“今年上半年价格补贴还会持续发放。”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赵彦明也回应称,北京从各方面补贴生猪恢复生产,从生猪产业计划安排8.5亿元资金,用三年兴建50个生猪规模养殖,尽快恢复首都生产供应和猪肉储备。财政部门也将更科学、精准、高效地加强沟通,进一步完善相关财政支持政策,安排好相关资金。
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
除了稳价保供应,也有不少委员聚焦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来自科学技术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昌平区科协主席李雪红建议加强食品安全保障。通过源头管理的模式,加大标准化生产的力度,同时加强风险监测计划的实施,对第三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此外,开展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设立专项补助,并纳入职能部门监管之中。
来自农业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水务投资中心总经理毕小刚也提到,“菜篮子”工程外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对质量安全关注不够。建议提高外部基地食品安全保障的补贴力度,并提高食品安全基地标准要求。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言楷回应表示,食品安全的保证是市监管局的首要职能任务。在去年围绕市场监管加大了抽检力度,抽检合格率达到98.41%。同时开启为期两个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下一步,将继续严格合规准入,用市场选择保证北京的更高需求,同时严格监管,违规的农产品要进行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