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生态宝贝”见证“生态归来”

发布时间:2020-01-10 11:10:41

原标题:“生态宝贝”见证“生态归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2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白乘舟下三峡,写下这千古名句。这句话,也为三峡、为巫山“打了1000多年的广告,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曾经,由于环境变迁,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三峡两岸已难闻诗句中提到的“猿声”。现如今,每每乘船经过小三峡,你会看到一个个“猕猴投食点”,如果细心倾听的话(摒除轮船的声音),你会再度听到猿啼声。

  近年来,巫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人们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三峡地区再度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一度“消失”的猕猴快速繁衍生息,又回来了。

  可以说,猕猴的“归来”,也得益于良好生态环境的“归来”。

  有关部门专门为猕猴配备了投食人员,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猴司令”。猴司令的投食之旅并不轻松,清晨7点就要准时来到巫山客运码头,用小船运10多袋玉米,“每周一次,8点之前出发到小三峡。”

  投食点有6个,不过,“猴司令”只有一个人,名叫代光群。从2004年开始,他每周星期二到6个猴粮投放点,一共投送1000斤左右的玉米粒,这是巫山人送给猕猴的“口粮”。

  这6个猴粮投放点分布在巴雾峡与马渡河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最远的投放点相距有好几公里。所以,每次投放猴粮得尽早,清晨从县城出发,天黑才能回家。

  早在1982年,小三峡已进入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的自然风景区名录。当年,巫山县就拨专款用于购置玉米,让小三峡的猕猴吃上“皇粮”,投食点也成为小三峡的“新景点”。

  多年过去,这样的投食带来的回报之一是:小三峡猕猴的数量也从最初的几百只增加到现在的3500多只,两岸猿声,正在渐渐归来。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巫山县双龙镇安静村,村民们为猕猴种出一片“口粮”地,当地政府还配备了专门的投食员。

  以猴为媒,如今村里搞起生态旅游,不少游客专门来看人与猴和谐相处的场景。猴子这一“生态宝贝”,吸引了众多游客,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三大‘生态宝贝’美化山水的同时,也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据介绍,2019年,巫山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加快兴起,全县全区域共接待游客190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