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聚焦民营和小微企业 推进金融服务重心下沉

发布时间:2020-01-10 08:22:17

原标题:聚焦民营和小微企业 推进金融服务重心下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为民营企业制定了26条措施,涉及到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改革创新、健康发展、政商关系、组织保障7大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注入强劲动能,让民营企业的环境更透明、赛场更公平、舞台更宽广。这既是党中央的要求,全社会的共识,更是大型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要。作为国有大型银行,要聚焦民营和小微企业,推进金融服务重心下沉,主动担当、努力践行,履行好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各级政府要在政策、税收等方面持续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要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助推这些政策制度落地,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等壁垒,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工作力度,实实在在为民营企业“减负”“造血”。要充分利用央行、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及支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关于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紧密落地。市大数据局开发的“渝快融”民企小微企融资大数据服务平台,市经信委推广的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工作,市财政局出台《重庆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举措为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信心支撑。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要解决好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就需要宏观视野和包容性政策。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税务、市场监管、海关、社保、司法、环保等机构的信息,协调电力、物流、外贸等公司共享数据,发挥好金融科技平台全面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着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还要依靠全面数据分析安排差异化服务,引导民营和小微企业不断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走向深入,如实施征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司法诉讼和环境保护负面清单机制、纳税等级和“三流”质量差异化金融服务机制等。

  金融机构要在内部流程、客户选择等方面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一视同仁。近年来,各金融机构积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陆续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民营企业信贷工厂、小微企业信贷中心,很多银行更是将普惠金融上升到全行战略,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不断提升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能力。

  一是要坚持“不惟所有制,只惟客户”原则。在内部信用评级、客户准入、信贷审批全流程做到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一视同仁”。重点关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创型企业、瞪羚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等;消费升级领域包括健康、医疗、养老、教育、娱乐、旅游等涉及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民营和小微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把握信贷业务准入门槛,下调相关行业、产品客户评级准入标准。

  二是要创新信贷产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开发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创新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推动应收账款质押、供应链融资、仓单质押、动产质押等贷款品种,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探索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灵活确定贷款期限,将民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适当延长。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用好信贷支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股权融资支持工具这“三支箭”,推广投贷联动、股权质押等融资方式;推进供应链网络银行服务,依托“双大”(大行业、大企业)核心企业客户,将金融活水引流至产业链上下游的民营和小微企业;完善续贷政策,确保民营和小微企业可以获得高效的融资周转。

  三是要依托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模式。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开发一系列特色的、实效的、便捷的服务。例如,建设银行“小微快贷”系列就是将金融科技贯穿其中的全新线上产品。通过与税务系统数据直连创新推出“云税贷”、与电力公司数据直连创新推出“云电贷”、与企业和企业主在银行资金沉淀和结算数据关联的“信用贷”以及掌上普惠智能服务“惠懂你”App,形成了“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三个一”模式。通过推广“裕农通”模式,创造性地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在网点尚未覆盖的县域农村,与供销社、通信公司、卫生诊所等携手为农户及涉农小微商户提供集“存贷汇缴投”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延伸了服务触角和半径。通过构建“租购并举”长效机制,抓住近期住建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意见》所带来的“商改住”“工改住”发展机遇,以住房租赁金融服务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添砖加瓦。

  此外,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跳出金融做服务。近年来,有的银行积极打造“企业大学”“劳动者港湾”等,通过整合金融机构所能触及的资源,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新金融服务,整合教育资源,与相关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对外实施企业家、创业者培训计划,向同业输出数据处理和挖掘能力、风控产品,带动业界协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开发网点共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