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由“卖粮难”变“抢着买” 公益性交易会畅通南北购销
原标题:玉米由“卖粮难”变“抢着买” 公益性交易会畅通南北购销
“北粮南运”不仅是空间、交通上的概念,还包括北方产区与南方销区之间交易渠道的搭建与畅通。
1月6日-7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长春市组织召开了全国公益性饲料粮专场交易会,以进一步促进玉米南北方产销衔接,更好地服务粮食市场流通。
市场化改革带来玉米行业新变化:由“卖粮难”变“抢着买”
几年前还存在结构性过剩的玉米,在经过市场化改革之后,越来越抢手。2016年玉米临储取消时业内担忧“卖粮难”,四年过去了,实际情况却是“抢着买”,甚至担心“不够卖”。
在上述交易会上,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吉龙表示,2019年度玉米主产区中,黑龙江、内蒙东北部的减产幅度高于预期,吉林、辽宁的增产幅度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玉米市场机制建立后,种植结构更加合理,玉米种植面积与大豆相互平衡。
库存积压的问题明显改善。冯吉龙介绍,目前玉米大中小贸易商、烘干塔库存处于近四年来最低水平。
经过四年来市场化的洗礼,农民的心态更加成熟。冯吉龙表示,现在农民恐慌性扎堆卖粮的情况几乎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全年持续地、有序地卖粮。
此外,随着自媒体平台涌现与活跃,农民与大企业、大集团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大幅减少。“关注几个玉米相关公众号,你就能知道各个企业门口有多少车,今天收多少粮。”嘉吉CSST-GC市场分析经理付星宇称,“农民坐在家里可能掌握到跟大企业一样的信息。”
一方面是种植结构更加合理、市场主体更加理智,另一方面是玉米降至市场价后,替代性需求被极大的激发出来。
付星宇表示,三大主粮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当玉米价格大幅低于水稻和小麦时,它的价值洼地效应就会明显显现,进而产生巨大的替代。他介绍,国内玉米深加工产能从2015年的8783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12839万吨。
其中,作为玉米主产区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深加工产能扩张明显,从2016年的3560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5390万吨。曾经被称为“玉米过剩在东北,东北过剩属龙江”的北方产区,如今也要“抢着买”玉米了,甚至出现过产区粮价与港口粮价倒挂。
加强产区销区对接公益性饲料粮交易会畅通南北交易渠道
1月6日-7日,全国公益性饲料粮专场交易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表示,举办这次公益性饲料粮专场交易活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北粮南运工作,保障南方地区生猪养殖饲料粮供应的重要举措;也是运用市场化手段,统筹抓好粮食购销,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协同联动,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文章的创新实践。
去年年底以来,在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市场行情的带动下,全国生猪生产形势全面向好,饲料粮需求也将逐步回升。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部谷物采购总监吉晓明表示:“如何实现饲料粮的保质保量供应,是我们南方饲料养殖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此次全国公益性饲料粮专场交易会对南方饲料企业来说如同“及时雨”。交易会的“公益性”体现在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成交的饲料玉米,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免收交易手续费。此外,国铁集团、农业发展银行也将为之提供重点、优先运输保障和融资贷款服务。
交易会上,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开设了挂牌交易和协商交易两个饲料粮交易专场,各类会员企业均可通过专场进行采购和销售。
据悉,本次交易会共组织粮源2045万吨,最终成交871.2万吨,成交金额155.4亿元。“通过本次交易会,我们实际达成20万吨采购协议,还有部分合作意向也正在进一步协商达成,为我们大力发展养殖产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吉晓明称。
卢景波表示,要抓住秋粮丰收的有利条件,用好国家粮食交易平台体系,充分发挥专场交易会的引领带动效应,促进销区与产区精准对接,既有效满足南方饲料养殖企业的用粮需求,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提供支持;又积极推动主产区粮食向主销区顺畅流通,确保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定,为促进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