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长期“美丽”品牌特色是关键
原标题:乡村游长期“美丽”品牌特色是关键
伴随乡村游兴起,越来越多游客走进农村;原本相对封闭的村庄,也因此打开通向外界的窗户,有了新变化。乡村游真有这么大魅力?能挑起带动村民致富的担子吗?记者走访沪郊农村时有了一些新发现。
乡村游焕发生机聚人气
虽是周三,但松江区叶榭镇兴达村休闲农庄生意兴隆,周末的乡村民宿早被预订一空。这里的不少游客是来自市区的上班族,平时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周末来这里住住民宿,看看田园风光,卸下满身疲惫,身心都舒畅。乡村游让原本闲置的农民房换了新颜,村民腰包也鼓了。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到城区买房定居,留下来的多是老人,不少房子闲置。从市区返乡的兴达村人小朱看到这一商机,办起休闲农庄。村民通过出租闲置农房可获得租金,大米等农产品也通过网红休闲农庄的平台卖出更好的价格。
位于泖港五厍现代农业园区的吾舍农场,果林资源丰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四季采摘果园。最近天气有些冷,但大棚内红彤彤的草莓、树枝上清香的桔柚仍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吾舍农场负责人李冰说,农场四季都有水果可采摘,还有传统手工、农耕体验和科普教育等项目,每天接待游客300人左右,每月营业额可达四五十万元。
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新浜镇南杨村的“石泾弄”农家私房菜馆里,手艺精湛的厨师和对乡村有感情的店主坐镇,名不见经传的“石泾弄”很快成了有口皆碑的农家菜私房菜馆。虽然目前菜馆每月营业额才5万元左右,但店主吴建东并不在意一时的流水,顾客的口碑和朋友们的认可才是他看重的。
乡村游也使乡村焕发新的生机。浦南不少村庄的老房子修整一新,村庄道路干净整洁,很多原本没人住的房屋经改造,又将主人吸引回去,农村人气更足了。
乡村游美丽背后存弊端
但美丽背后,也存在一些弊端:
土地政策制约,经营模式单一。经营者扩大规模受困于土地政策限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在农用地不被侵占的前提下保证供给,成为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难题。部分自然村手握一把好牌,但对如何出好牌,盘活沉睡的存量资源一直未理出思路。
特色差异不大,品牌效应待建。游客对乡村游品牌多样性、内容丰富性和体验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游发展要尽快改变产品雷同、内容泛化的局面,挖掘产品特色,建立品牌。
产业链短小单薄,投融资方式落后。一方面,外来经营者凭借资金实力和经营理念成为乡村游经营者中的大户;另一方面,当地经营者受困于知识结构、管理能力、资金等方面的不足,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遇到瓶颈,不少乡村缺乏旅游的完整规划和产业链。
李冰说,吾舍农场四季有可供采摘的蔬果,还因地制宜安排了众多农耕、手工等体验项目,一年四季有游客慕名而来。但因为土地政策制约,配套设施不足,限制了农场的游客接待能力。这个往日风光的品牌农场也遭遇生存难题。近一年来,虽然每月营收有四五十万元,但因为有300亩果园需打理,近40位果林技术人员、农场管理人员等需要支付薪水,农场的支出和收入只能基本持平。
“石泾弄”的农家菜虽留住不少回头客,但吴建东也在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留客。饭吃完了,周围却没有其他可体验的项目。
资金不足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拦路虎,新浜旅游公司总经理诸林萍算了笔账:从2010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包括基础设施配套、节庆活动打造及平时运营管理,新浜镇投入不菲。诸林萍坦言,下一步需要考虑引入民间资本。
乡村旅游要可持续发展
虽遭遇困难,但乡村旅游关系到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甚至还影响到上海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更新迭代等命题。乡村旅游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南杨村,新浜镇农办主任姚向东透露,借助南杨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东风,“石泾弄”东面泗圣址河的疏浚和景观改造工程即将提上日程,将来通过水系沟通,这里的水景观将与东面占地900亩、处于闲置的休闲农庄连成片,为打造江南水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景观打下基础。
陆峰称,下一步将通过培训等业务指导,促进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加快转变意识,不再过分追求小而全,而是集中精力挖掘自身特色。为了实现旅游资源有机整合,计划通过打造旅游线路,串珠成线,实现五厍乡村旅游区域化发展。
叶榭镇旅游公司总经理马连平也表示,为了更好地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民房改民宿的模式将推广到周边农户,探索农户参与休闲农庄运营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乡村民宿的供给能力,形成品牌集聚效应。
上一篇:盲盒, 需要被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