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深入调研谋实招 建言资政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0-01-06 08:41:28

原标题:深入调研谋实招 建言资政促发展

  加快推动我市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

  5G(第五代移动通信)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引领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市政协委员周培雄建议:抢抓5G发展战略性机遇,加快推动我市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

  统筹5G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编制全市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以5G需求统筹布局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基站站址、多功能智慧杆及通信管道等基础设施。

  率先免费开放公共场所资源。编制公共场所资源开放目录,为5G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场所和便利。

  加强用电用地等资源要素保障。研究制定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实施方案,争取2020年转供电数量下降一半。

  探索推进多功能智慧杆建设。根据5G基站建设需求,编制全市多功能智慧杆建设计划及规范标准,对全市新建、改扩建道路都统一规划和建设多功能智慧杆,为5G网络覆盖储备站址资源。

  加快推进5G典型示范应用。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交通、警务、城市管理、电力、水务、健康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各确定1至2个5G政务应用重点项目。

  通水之际盼解“三忧”

  500万鄂北人民翘首以盼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经过5年奋战,于2019年年底如期建成通水了。在群情激昂、欢欣鼓舞的同时,基层群众也有几点忧虑:一忧看得到水用不到水,二忧用得到水用不起水,三忧用得起水管不好水。对此,市政协委员王霞建议:把配套工程项目建设好、管理好,确保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实现,让丹江水滋养鄂北大地、润泽鄂北人民心田。

  全力推进配套工程建设。市级层面应组织有关部门帮助县(市)区向上申报配套工程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加快配套项目建设,发挥工程最大效益。

  积极争取水价优惠政策。市发改、水利等部门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听取县(市)区和地方群众对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价格的意见建议,摸清生产生活供水的终端成本和可承受的价格区间,积极向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合理确定水价。

  加强供水管理机构建设。建议在县(市)区水利部门成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管理机构,人员从水利系统内部调剂,加强对分水口及其配套工程的运行调度、建设和管理维护。

  城市盲道要真“帮盲”

  襄阳市有视力残疾者16517人,其中市区5839人,他们的出行,就是靠盲道。但目前市区部分盲道存在不规范、被阻挡等问题,市区所有天桥、地下通道都未设置盲道,市区现有盲道与公交车站未衔接。市政协委员颜拥军建议:城市盲道要能真“帮盲”。

  对市区盲道进行一次拉网式普查。对已建盲道进行修复、规范,接通断头路,修补破损砖,杜绝乱占道行为,实现盲道无侵占、无破损、有标识、更安全、更方便。

  建立“无障碍随手拍”平台。组织志愿者,发现问题拍照向平台提交,及时整改家门口的无障碍设施占道、破损等问题。

  加快盲道配套设施建设。设置盲文公交站牌,安装公交车线路语音提示,在斑马线上安装行人通行红绿灯时同步安装语音提示。

  以社区为单位,对盲人等残疾人士进行摸底调查。利用网格化管理队伍和党员“双报到”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就近就便开展助残服务。

  充分利用好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日等,运用新闻媒体和网站,普及盲道等助残知识。

  让水库休闲游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襄阳山水旅游资源丰富,周边水库1210座,这些都是有待挖掘的“旅游富矿”。市政协委员秦静建议:选择其中一部分优质水库开发品质休闲游,让襄阳人不出远门就能游山玩水,还能体验乡村风俗民情,感受乡村振兴新变化。

  以“规划”为指引,明确开发重点。以县为单位,对辖区所有水库旅游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征求群众和文旅、水利等专业人士意见,对水库资源进行评价分级,科学编制旅游规划。

  以“体验”为核心,促进融合发展。打造体验式旅游项目,积极探索景区带村、景点带户、商品带富、节庆带游的乡村振兴路径。

  以“创建”为契机,提升景区品质。抢抓机遇,组织已经具备条件的水库申报、创建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提升我市水库旅游的品质和层次。

  以“共享”为根本,保护生态底线。探索水管单位与沿岸村镇“共建、共管、共享”的建管模式,通过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激发当地村民发扬“主人翁”精神,将水库周边环境保护好、修复好,让水库明珠世世代代绽放光彩。

  绘好城市数字经济的“藏宝图”

  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为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科学化管理夯实基础。但面对建设“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新趋势、新要求,襄阳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市政协委员归建文提出建议:提升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水平的“智能大脑”。

  加速升级城市基础数据库。充分运用测绘成果,实现各类基础地理数据全采集、全整理、全入库,数据集中维护、交换共享。

  建设城市三维空间信息管理平台。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合力共建统一的城市三维空间信息管理平台。

  构建数据动态更新机制。纳入三维空间信息管理平台的所有数据应按照“集中管理、分布更新”的要求,督促各数据责任部门加强数据更新和清洗,确保数据的权威性、连续性。

  搭建广阔的应用场景。充分挖掘三维数据具有多维信息处理、表达和分析的特点,将其广泛运用到城市规划、网络化管理、智能交通、应急指挥、防灾救灾、数字旅游、电子商务与小区管理等,在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上做足文章。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三医”联动改革、医疗资源总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分级诊疗、药品带量采购、医保基金使用管理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市政协委员赛晶晶建议: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共建共享“健康襄阳”。

  完善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加强基层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结合健康扶贫专项行动,向乡村延伸。

  打造健康信息平台。整合疾控、医院、科普平台、权威媒体等相关信息,建设科学权威的健康信息平台,让公众能够便捷地获取健康信息。

  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者主力军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纳入医务工作者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

  改“医保”为“健保”。对自我健康管理较好、不经常使用医保的居民,可降低第二年报销起付线或提高报销比例,实现“小病少报销,大病多保障,不病有奖励”,鼓励居民加强自身健康管理。

  做好工业“三废”资源利用文章

  工业是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撑。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发展态势良好,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面对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任务仍然很重,新建项目受到的环保约束也越来越紧。市政协委员郑风元建议:落实减量化增长要求,做好工业“三废”资源利用文章,把襄阳建成名符其实的“工业强市”。

  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园区规划,引导各类企业集约集群发展,为配套建设“三废”收集、贮存和处理设施,实行集中治污、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积极策划一批“三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并坚持争项争资、招商引资“两条腿”走路,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指导,在严格执法监管的同时,积极帮助解决人才、技术、产品研发和营销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导入市场机制,对一些中小企业自身无法消化和处理的废弃物,按照“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综合开发利用。

  用社区养老托起老人的幸福明天

  近年来,我市社区养老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但与老年人对美好养老生活向往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匹配的问题。市政协委员李鄂建议:用社区养老托起老人的幸福明天。

  加大服务供给,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规划建设。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均衡配置、有序建设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通过配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便民圈”。

  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多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化社区养老服务。整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向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拓展。

  营造服务氛围,让养老、爱老、敬老者受到尊重。着力解决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方式单调的问题,加强社区养老设施改造,配备相关软硬件设施,将绿色、文化等元素引入养老设施改造之中,提供康复护理、健康体检、运动、就餐、棋牌娱乐等功能服务,让老人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用“智慧”破解“停车难”

  目前,我市的智慧停车工作虽然已走在全省市州前列,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接入智慧停车平台的车位偏少,智慧停车配套支持政策有待完善,一些违规占用停车位的行为亟待纠正等。对此,市政协委员林伟建议:用“智慧”破解“停车难”的问题。

  完善智慧停车配套支持政策。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推动城区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和道路停车位等各类停车设施接入智慧停车管理平台。

  分步推进智慧停车“全覆盖”。实施全市智慧停车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分期推进路线图和实施办法,逐步实现停车智能化、便捷化。

  提高车位保有量和利用率。加大《市区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办法》执行力度,在城市总规中予以统筹规划。

  加大对违章停车、违规占用停车位等行为的惩戒力度。联合交警、城管等部门对“僵尸车”等违规占用停车位的行为进行处理,对累教不改的车主将其不良行为记入征信系统,盘活现有车位资源,提高车位使用效率。

  推动襄阳好茶“高香”天下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襄阳高香茶”公共品牌,茶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但仍存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品牌认知度较低等问题。市政协委员李强建议:从质量、产业和品牌三个方面入手,让襄阳茶实现品质高香、行业吃香、市场飘香。

  加快高标准茶园建设。抓住乡村振兴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等政策机遇,整合相关农业项目,推进现代茶园建设。

  完善茶叶生产技术标准。围绕打造“襄阳高香茶”公共品牌,建立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统一技术标准和质量规范。

  打造“襄阳高香茶”集团。依托“襄阳高香茶”公共品牌,引进知名茶企或整合市级骨干企业,打造大型茶产业集团。

  强化产业技术支撑。加强技术服务,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等形式,提升茶园种植管理的专业化程度。

  完善品牌体系。建立完善品牌体系,提升“襄阳高香茶”在全国名优茶消费市场中的占有率。

  加强品牌营销。加大“襄阳高香茶”走出去的宣传力度,推进旅游与茶产业融合,讲好襄阳茶文化故事,让襄阳茶真正“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