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采油不扰海中生物
原标题:海上采油不扰海中生物
东营东部,莱州湾畔,沿一条8.48公里的S形进海路一路向东,可以看到65口正同时生产的油水井。这里是中国石化青东5海油陆采平台,一个群鸟翔集、碧水蓝天,油井与海洋和谐共处的地方。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为何这条进海路呈现大大的“S”形呢?
“S形的设计,不仅符合东营市滨海新城的生态规划,更考虑到减少对海洋洋流和生物的干扰。”2019年11月28日,青东5采油管理区宣传员党晖,解答了记者的疑问。记者了解到,这条S路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S路的“环保秘密”远不止于此。创新使用在混凝土里加注絮凝剂的水下不分散技术,增加了S路的保水性和整体性,减轻了施工材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行驶在S路上,党晖指着远方状似一个个桥洞组成的路段说,“这2.25公里的透空路可是花了大心思的。”2.25公里的透空路,每隔50米一跨的桩管为海鱼们开辟了洄游繁殖的通道。
登上青东5海油陆采平台,党晖更是满脸自豪:“平台量身定制了宽度仅有1.5米的‘瘦小细长’700S型皮带抽油机,每口井及设备仅占0.3亩,较常规设计减少用海面积30%。”井口平均间距缩小至1.7米,采油平台尺寸缩小至长150米,宽90米。“集约式”用海减少了对海洋底栖生物的影响,实现了在20亩空间内65口油水井同时生产,节约了三分之二海域使用金。
“用海集约但采收不受影响,抽油机身量小但采油量丝毫不减。”青东采油管理区安全员刘春雷说,平台上抽油机最深可达1800米,辐射范围最长3公里。
这座人工岛上,油井产生的采出液被有效利用。“我们的目标就是‘油不落地,水不外排,气不上天’。”党晖告诉记者。
智能化布局也是避免污染海洋环境的一大妙手。“我们将进海路段集输管线与测温光纤进行捆绑,安装了温度信号发射分析处理装置。”刘春雷向记者介绍,通过采集温度突变信号,PCS系统能在0.1秒内及时快速判断出精度达米级的泄漏点具体位置,同时迅速关闭紧急截止阀。不间断实时监控外输管线,海洋环境得到守护。
青东采油管理区还有更高的目标:2020年,氮氧化物排放指标由目前的80毫克/立方米降至50毫克/立方米以内,油田采出水回注率100%,外排有控废气、VOCs(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检测率100%,力争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上一篇:机器人充电或促电动汽车普及
下一篇:返投比例放宽引优质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