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尽锐出征 决战全胜

发布时间:2019-12-26 13:49:24

原标题:尽锐出征 决战全胜

  济源财政金融局全面强化资金保障,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扶贫到了最后阶段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济源财政金融局全面强化资金保障,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保险补贴为贫困人口撑起保护伞

  济源市大峪镇陡岩沟村的贫困户杨领群今年49岁,家里3个孩子,都在读书,家庭条件困难。

  2019年,他种植并承保了萝卜2亩、洋葱3亩、大葱1亩,获得2万元左右的效益,比小麦种植收入高出2—3倍。今年在洋葱授粉时节天气干旱影响了收成,保险公司及时勘查现场后,给予他2600元赔款。

  “以前种植蔬菜制种等,害怕天灾损失不敢种,现在有了蔬菜制种保险,不用担心了。”杨领群说。

  蔬菜制种保险让众多种植户吃了“定心丸”,放开手脚开展这项产业

  济源市位于太行山南麓、黄河北岸,山区丘陵面积广,为种子生产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山区昼夜温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河南省最大的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

  蔬菜制种产业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具有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每亩收入在4000元左右,其中甘蓝收成好的年景每亩可达1万元,是粮食作物收入的4—5倍。当遭遇自然灾害或特殊天气影响时,制种产量就会降低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较大损失。

  2018年至2019年,济源财政投入200余万元资金用于蔬菜制种保险保费补贴,支持全市蔬菜制种产业,为贫困人口撑起保护伞。

  为支持蔬菜产业发展,2017年,济源财政联合农牧等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在河南省率先开展蔬菜制种保险,涉及白菜、甘蓝、萝卜、大葱、洋葱5大品种,财政承担70%保费,制种企业和种植户承担30%保费。其中,贫困户投保蔬菜制种特色保险的,农户承担部分由财政全额负担;贫困村中若有集体土地实施蔬菜制种特色保险的,应由村级负担部分由市财政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中解决。

  2018年,首年投保农户4145户、投保面积1.5万亩,其中,贫困户210户、投保面积650亩,5大品种投保率在70%以上,撬动风险保障2300余万元,财政支付保费补贴资金100.2万元;当年4月受倒春寒影响,保险理赔金额达到135.2万元,其中为165户贫困户兑付赔款4.42万元。

  2019年,济源蔬菜制种种植户续保势头不减,农户续保率达到87%,投保农户3853户、投保面积1.57万亩,5大品种投保率70%以上,其中,贫困户265户、投保面积598.7亩。财政及时足额拨付保费补贴资金100万元。在保险支持下,确保了贫困户减产不减收入,脱贫不返贫。

  加大投入激活村集体经济细胞

  花石村位于“森林氧吧”——济源市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入口处。曾经,花石村还是个“靠天收”的纯农业村,全村老百姓守着好山好水过着穷苦日子。

  2009年,花石村率先整合土地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将880亩耕地等资源性资产归在集体名下,村民每人每年补助700斤粮食。2015年,济源市率先开展全域旅游发展探索。这一年,花石村将村里的各类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将经营性资产进行股权量化,股权设置一人一股,成立花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户为单位向股民发放股权证。

  “将村级经济职能从行政组织中剥离出来,由经济合作社对集体资产独立运营。如此一来,各类生产要素潜能被激活,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花石村书记周全喜说。

  随后,由花石村乡村休闲旅游专业合作社投资的南山森林公园滑雪场、南山水上乐园、儿童公园、南山梅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先后建成。

  如今的花石村已被打造成集观光、体验、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花石村项目总投入1000万元,总收入250万元,其中经营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80万元,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入股分红、打工工资、集体分红等方式,人均可支配收入24111元。与2015年改革前相比,户均增收8000元。

  “村里这些年变化太大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鼓,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村民周正向记者感慨道。

  近年来,济源共安排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68个,其中争取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19个,济源自行组织安排49个,投入项目资金6816万元,每年安排300万元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镇村进行奖补。

  承留镇山坪村是全省扶贫工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由山坪村村民委员会成立济源市山坪实业有限公司,以“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开展经营,建设加工车间,组织附近困难群众进行劳保手套生产加工,促进困难群众就近转移就业,年产规模达700万副,目前村集体累计获得收益17万元。

  为巩固脱贫成效,济源通过政策、项目、技术倾斜,引导镇、村发展扶贫产业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探索龙头企业“联镇带村”产业扶贫新模式,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收益全覆盖,扶贫产业和贫困户就业联动发展。

  济源财政金融局副局长王立中告诉记者,通过龙头企业“联镇带村”产业扶贫模式,扶持了一个企业,壮大了一个产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巩固了基层组织,实现了扶贫产业和贫困户就业联动发展,从根本上化解了2020年脱贫攻坚特殊政策退出后形成的“断崖”效应,有效防范贫困户返贫风险。“随着村集体家底不断夯实,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活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源。”王立中说。

  突出重点做好扶贫资金拨付工作

  济源财政金融局在保障财政投入的同时,全面加强扶贫资金拨付工作,确保资金及时、安全拨付到位。将支付督导工作前置化,利用动态监控系统随时监控扶贫项目进度和资金支出情况,根据各项目进展情况及时督导。

  开通“扶贫项目评审绿色通道”,扶贫项目资料随到随审,为扶贫资金及时支付创造条件。简化工作程序,对零星、分散、预算投资额20万元以下的扶贫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或镇政府直接审定。

  持续在全市扶贫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行以银行保函方式缴纳工程质量保证金,为扶贫资金“零结余”提供制度保障。2019年,济源共安排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81万元,资金分别下达12个单位(镇)的77个扶贫开发项目,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支付任务。

  制定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方案和指标考核体系,根据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年底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对各单位(镇)扶贫资金投放、拨付、监管、成效等进行综合考评,评价结果纳入年终全市扶贫工作综合考核,并作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