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蜂”行天下“蜜”动人心

发布时间:2019-12-24 11:27:21

原标题:“蜂”行天下“蜜”动人心

  虽临冬至,水城县蟠龙镇发贡村却沐浴着冬日的暖阳。

  12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发贡村三组的中蜂养殖基地,只听见300多箱蜂箱里蜜蜂的“嗡嗡”声传来,好像在商量着来年的“甜蜜事业”,蜂农们正在基地里辛勤劳作,心中盘算着来年的幸福生活。

  “中蜂,又叫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蜜蜂品种,我们这里又叫它土蜂,有耐寒耐热,喜欢密集、清洁的优点。”

  在水城县贡蜜蜂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蜂蜜加工厂前,当地的“土专家”朱辉红向记者娓娓道来。

  蟠龙镇村民历来有养殖野蜂的习惯,特别是在发贡村,养殖中蜂的“土专家”就有10多个,再加上这里四季有花、无工业污染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中蜂养殖,成了蟠龙镇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一道“撒手锏”。

  “中蜂养殖作为传统特色产业投资少、见效快,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旅游价值、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对脱贫攻坚、农户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蟠龙镇人大主席赵仕刚如是说。

  蟠龙镇领导班子通过前期调研、与养蜂大户、养蜂专家多方学习、多方了解,在认真对产业的带动贫困户能力、利益联结、产业可行性等方面充分论证后,推动建设了以发贡为中心的蟠龙中蜂养殖基地。

  在省农委和云南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下,并与东方蜜蜂研究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在养蜂技术上给予常态化指导和帮助,“土专家”遇上“洋专家”,共同发力,加强蜂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蜂业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培训蜂农3000人次以上,现已建成蟠龙镇中蜂养殖培训学校,并投入使用,覆盖到营盘、勺米、阿戛、陡箐、坪寨、发耳、杨梅、都格、比德等20个乡镇。

  贫困户刘寸军就是依靠中蜂养殖,把“苦日子”变成了“甜生活”。

  2014年,刘寸军和妻子先后生病,家庭也因病致贫。生活怎么办?医疗费怎么办?“还好有政策兜底,熬过了困难日子。后来听说培训学校办起来了,我们也去听了几天课,又看到村里面有靠养蜂发家致富的村民,我就和村委工作人员讲了我的想法,就这样,我就开始养蜂了。”刘寸军说。

  2016年,刘寸军从村里领来免费的5箱中蜂。在省、市、县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到2017年刘寸军养殖的中蜂就发展到100多箱,卖蜂获利40000余元,刘寸军脱了贫。

  2018年,刘寸军又加大养殖力度,卖蜂收入近70000余元。“这只是我卖蜂的收入。明年,我想卖蜂蜜,这个技术还要跟着专家们多学习下。”刘寸军对未来的甜蜜生活充满希望。

  刘寸军的致富之道,只是蟠龙镇众多中蜂养殖户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蟠龙镇已养殖有中蜂6100箱,通过养殖中蜂和流转土地养蜂已带动贫困户382户1456人加入发展。建成中蜂养殖繁种场,建有标准的恒温繁种室和户外繁种场,2017年6月份引进基础种蜂500群,现已累计繁种、分蜂2000余群,产值达120万元。

  在繁育蜂群外销的同时,蟠龙镇也注重产业链延伸,已建成投入小型蜂蜜加工厂1个。2018年采蜜14300斤,销售6020斤到水城县贡蜜蜂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利421400元;自行销售1000余斤,获利100000余元。2019年蟠龙镇联合合作社组织农户采蜜4000斤,镇内群众自行采蜜20000余斤,目前与水城县贡蜜蜂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12000斤销售合同,销售额达840000元;农户自行销售12000余斤,获利1200000余元。同时,为系列蜂产品成功注册了“蟠城蜜酿”、“独岭蜂情”、“蜜动人心”商标

  产业不断发展,蜂农脱贫致富。 水城县委、县政府把蟠龙镇作为全县中蜂产业繁育基地重点打造,将蜂产业布局的核心区向县内其他乡镇辐射,“蜜”动人心,越来越多的群众在甜蜜的产业中体味到幸福的滋味,向着全面小康的生活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