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回收难题 快递包装“绿色化”还需迈过几道坎?
原标题:破解回收难题 快递包装“绿色化”还需迈过几道坎?
近年来,每一个消费节点过后,便是快递包装垃圾的爆发性增加,给环境带来沉重压力。继上海之后,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起,北京就开始以街道为单元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快递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已引起社会关注,目前包装、配送、回收等环节已有一些值得借鉴的举措,但摆在眼前的挑战依旧艰巨。
从“双11”到“双12”,由网络促销时段形成的消费节点,以节节攀高的网购成交额,持续印证着我国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同时刷新着快递的业务量。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显示,11月11日至16日,“双11”期间共处理邮(快)件23.1亿件,同比增长22.7%,预计2019年快递业务量将达632亿件。然而,当网购产业沉浸在消费盛宴时,需要注意的是,与之一起“买单”的还有环境。
数据显示,全国快递业务量在2017年还只有400.6亿件时,快递垃圾就已达800万吨。随着近两年快递业务量的增长,快递垃圾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实生活中,写字楼、社区的垃圾箱装满快递包装,甚至周围也堆满快递垃圾,许多人看到这一场景,无不感叹资源浪费。
“双11”前,多家快递公司宣布加码绿色回收举措。京东物流纸箱回收活动在此前覆盖北上广深等12个重点城市基础上扩展至全国,圆通在一些重点城市放置7500余个回收箱。然而绿色快递的推广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在“双11”在堆积如山的快递中,绿色包装零星可见,很多网购达人表示从没收到过。
据悉,绿色包装回收之所以遇冷,主要原因是企业成本增加,一些回收站点设置不合理,且消费者配合度不高。此外,可循环使用的包装由于派送相对麻烦,降低了配送效率,并不受快递员欢迎。
顺丰快递负责人表示,建立循环包装的发放、回收、报废等体系,要投入更多的研发尤其是管理成本,同时需要快递员改变配送习惯。
毋庸讳言,让快递包装“绿”的任务颇为艰巨。如果快递行业不能规范有序,商家很难对过度包装说不。令人欣慰的是,打破利益藩篱、系统构建绿色快递,共识已然形成,行动正在推进。
据北京市邮政管理局介绍,目前北京全市范围内有1453处快递网点设置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相关部门和企业还将探索建立包装生产者、使用者和消费者等多方协同的回收再利用体系,推动完善邮件快件包装废弃物融入社会资源分类和回收体系,形成包装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并探索试点推广包装物的共享使用平台。
此外,根据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促进北京邮政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推广绿色运输,北京将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和满足国Ⅵ排放标准的燃油汽车,推进老旧高排放车辆的淘汰工作,今年将完成国Ⅲ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货车淘汰更新。到2020年,邮政、城市快递车辆(4.5吨以下)基本为电动车。
要加速快递包装“绿色化”,需要更多相应强制或激励性的政策。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倪垚认为,快递行业包装环保标准亟待制定实施,可参照建筑行业经验,将混凝土再生利用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在工程中使用的比例明确下来,倒逼相关方面付诸实践。
此外,让平台和企业在快递包装方面履行环保责任,还必须对他们具体要负多少责任清晰界定,这可能需要通过立法等方式推进。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另一种国际先进经验可以借鉴。
“让企业自己说出来,效果更好。”业内专家表示,美国立法强制要求相关企业进行信息披露,细化到其生产加工过程中具体使用的有害有毒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用量。此举产生了强大的约束作用,许多企业担心“配方”公布后失去消费者,只得采用更安全、环保的原料和工艺。也可以把类似的经验套用到快递包装领域,让他们定期公开一段时间内消耗的包装数量和这些包装的供应商、原材料以及品质、安全、对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评估报告,让全社会知道他们在能源消耗、垃圾增量等方面的“贡献”,让舆论倒逼企业主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