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下沉 滇西农产品上行
原标题:快递下沉 滇西农产品上行
2019年是“双11”的第11个年头。
今年“双11”,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将农村作为促销重点,通过各种优惠活动来增加用户黏度,充分挖掘“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超过55万个建制村的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收到邮件包裹,基本实现“村村直通邮”。邮政、快递已经成为助力农产品上行的重要力量。
云贵高原四季常青,秋冬季节也毫无枯败凋零之像。作为产业带和农业基地源头好货的云南,更是“双11”重要的“新供给”增量区。近日,记者走进云南大理、保山,采访邮政业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智能分拣轻松找格口编织袋循环利用可跟踪
坐上分拣机的包裹是什么状态?怎么跟踪?今年“双11”旺季,中通快递滇西转运中心科技力量大显身手。
今年2月,中通快递滇西分拨中心智能分拣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将智能识别、计算机条形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等有效集合,使中心日均处理快递量超过20万件,满负荷运载日均处理量将达到60万件。大量包裹进出转运中心,为掌握每一个包裹在分拣机上的状态,中通快递滇西转运中心投入使用了交叉带快递包裹分拣系统。
“条形码褶皱状态下,扫码识别存在困难,系统无法输入包裹信息。应用交叉带快递包裹分拣系统后,无法识别的包裹就会在电脑中显示橙色,而橙色代表存在故障,需要人工进行分拣。”中通快递滇西转运中心负责人廖体雄介绍。11月8日,记者从系统显示屏看到,大部分包裹标识状态为绿色,表示它们可以在分拣机上轻松找到格口。
“今年‘双11’,进出件总量预计达368.38万件,其中进件量314.46万件,出件量53.92万件,同比增长40%,单日处理峰值最高将达60万件。”廖体雄说。
在中通快递滇西转运中心,记者看到用来装包裹的编织袋有了新变化,并且多了条形码信息。“今年10月份,我们新投入了带有RFID芯片的可循环帆布袋,RFID芯片可实时收集包裹中转、区域流向的信息,实现包裹运输的全程追踪功能,每一个编织袋都有‘身份’。”廖体雄说,“这种可循环袋将在全国87个中心和各网点循环使用,每个循环袋在各中心一次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48个小时,以保障有效利用率。”据介绍,这种编织袋可重复使用6个月,使用率是传统编织袋的100倍以上,大幅减少编织袋垃圾。
“‘双11’快递业务旺季,网购订单量与平时相比明显上升,行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更加凸显。我们在电商产品和快递的仓储、运输、配送、分拣、加工等全过程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和可循环,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对快递绿色包装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的投入。”大理白族自治州邮政管理局副局长杨劲军说。
为应对“双11”快递业务旺季,滇西转运中心多方筹划,提前储备人员、车辆,增加发车频次,轮流交替装货,加强培训和安全教育,均衡推进快件处理进度,确保快件分拨、派送有序进行,全力以赴确保在平安、科学、有序中完成行业“大考”,实现旺季期间“全网不瘫痪、重要节点不爆仓”,“保畅通、保安全、保平稳”的预期目标。
据介绍,中通快递滇西转运中心成立于2017年10月18日,毗邻大理机场和G56杭瑞高速公路,占地约2万平方米,业务覆盖滇西8州市。廖体雄告诉记者:“滇西中心投入运营后,开通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直发、直运班车线路,大幅度提升了快件中转效率。”现在,大理丰富的土特产品、农副产品、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民族工艺品可以及时运往全国各地,拓宽农特产品外销渠道。
交邮合作畅通“最后一公里” 快递包裹搭上“村村通”客车
再过几天,滇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收到自己“双11”期间购买的东西啦!
农村快递末端派送一直是广受关注的话题。今年“双11”前,记者深入保山市多地乡镇快递物流点探访发现,保山市乡镇物流点通过整合资源、交邮合作等方式推进快递物流网络建设,不仅杜绝了农村网点违规收费的现象,更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真正解决了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低价竞争、各自为阵、运营成本高、运输条件受限……几年前,腾冲市乡镇快递企业面临许多难题,资源整合发展势在必行。为此,保山市邮政管理局、腾冲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探索适合本地企业发展的末端派送方式,引导邮政快递企业与交通运输企业抱团发展,推进乡镇、村级网点整合。
11月5日一早,记者走进保山快递物流电商腾冲固东综合服务中心(简称固东综合服务中心)发现,这里是集快件寄存、客运、超市等为一体的综合便民点。“我们租用了固东镇客运站200平方米闲置的场地,将分散在固东镇区不同地段的12家寄递企业进行整合,实行统一规范、统一运输、统一寄递的合作经营模式。”腾冲好邻居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本硕介绍,“中心依托‘村村通’客运班车,实现快递到村。”
腾冲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运输管理股负责人赵家喜说:“目前,腾冲市18个乡镇通沥青路,220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利用便捷的交通网络,通过与农村客运车辆合作,将包裹集中送到群众手中。客运司机每派送一件快递可获得0.8元至1.5元,也增加了司机的收入。”
据统计,整合前,腾冲市固东镇年均进港快件约36万件,整合后达54万件,同比增加50%。整合前从业人员16人,整合后仅需9人就能全套运行,每天降低人员、运输、管理成本费500至700元。
整合快递资源、降低网点运营成本,受益的不仅仅是运营商,追溯整个产业链条,当地的老百姓也收获了实惠和便利。采访时,九姐妹农家客栈的陈老板前来固东综合服务中心寄快递,他告诉记者:“没整合之前快递价格不统一,现在价格统一、服务规范,我们到一个地方就可自由地选择快递公司。”
如果说固东镇是腾冲乡镇级快递整合的代表,那么滇滩镇腊幸村综合服务中心则是村级快递整合的示范。“腊幸村是保山市第一家村级快件分拨中心。”保山市邮政管理局局长赵麟介绍,“把村级快递服务站设置在腊幸村,是因为该地处在滇滩镇的中心,人口较为集中,可以辐射半径2公里内外的其他建制村,网络覆盖更加合理。”
在农村快递企业整合资源的同时,保山市也着力打造保山本土龙头寄递企业。保山圆通快递与保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立了云南人自己的快递品牌“虹昌快递”,从事省内快递业务经营。计划于2024年在保山市60个乡镇、500个建制村增设分支机构和末端网点,打通快递“最后100米。”
电商培训带动创业新模式让冬桃成“网红”
云南的秋色是火红色的,在中国甜柿之乡——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的庭院里、田野上,一颗颗柿子红得耀眼。据介绍,蒲缥甜柿产量高、品质好、光泽度好、个头大,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目前,蒲缥镇甜柿种植面积已达15000余亩,2019年新植9000亩,预计到2020年全镇实现甜柿种植面积达30000亩。
11月5日18时,记者来到蒲缥镇王头寨社区清牌果业收购点,收购员忙着将箩筐内的柿子挑拣分装,韵达、邮政的收件员仔细核对后将甜柿封装运输。
“深秋时节,柿子在全国的供应量下降,价格自然就高了,现在一斤甜柿大概七八元。”保山韵达负责人赵在信说,“8月份到10月底,我们利用快递和自有的电商平台帮助农户卖出甜柿近300万元,除了收取快递费,所得利润直接让果农受益。”
当天傍晚采访时,杨三寨村西山脚村民胡淑亮将从地里采摘的甜柿运到这里。他告诉记者:“以前,只能挑着担子去集市卖。现在,通过快递电商销售,我们的甜柿不仅销路广、价格高,而且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据介绍,蒲缥镇种植甜柿农户有315户,通过电商销售,户年均增收约2000元。目前,该镇扶贫车间果蔬分选、包装、冷冻仓储项目基地正在建设,建成后可解决部分贫困户务工问题。
满山的树木郁郁葱葱,云南的秋色也有春之碧绿。当下正是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冬桃的采摘季。“非常甜、非常脆,现在就可以下单。我们的‘宾果儿’冬桃是直接从田间地头采摘后发货的,省内三天就可以到。”“双11”之际,在鸡足山镇冬桃园,爽馨旗舰店工作人员张卫凯通过淘宝直播的方式销售冬桃。她告诉记者:“原来依靠传统销售方式每斤1.5元左右,现在网络销售平均溢价3元以上,电商真正让果农受益。”
糖心苹果、沃柑、阳光玫瑰、火龙果、石榴……位于苍山洱海以东、金沙江畔的宾川县是中国水果之乡。张卫凯口中的“宾果儿”是宾川县域公共品牌。宾川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王汝荣介绍:“近年来,我们以电商培训为抓手,成为了培养贫困地区电商人才的‘播种机’,帮助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开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农特产品电商运营部入住企业、团队达到40个,创建宾川籍淘宝店铺300多家,移动电商(微商)从业人员3000多人,从事淘宝直播销售的宾川主播30多人, 20人申请创办了电商公司,带动创业就业2000余人,2018年网售宾川水果累计9000多万元。
宾川县电子商务协会还与县内快递物流企业签订“低价、优质、优先配送”协议抱团集单发货,与上海九曳物流签订“同城配送”战略合作协议,物流费用大大降低,配送时效进一步提高。
云南的秋天五彩斑斓、飘香四溢,除了果香,茶香、咖啡味道也让人留恋不已。高黎贡山茶、保山小粒咖啡以独特的品质享誉世界。近年来,茶业、咖啡产业纷纷与邮政快递企业合作,利用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将产品快速、安全快递到消费者手中。11月5日,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亚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双11’当天卖出3000单,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玩法越来越多元,大量农产品加入‘双11’成为一大趋势,我们将抓住这一机遇。”
“小生产”对接大市场贫困山区日子变了样
11月7日一早,记者一行从大理州出发,经过三个半小时的盘山路,终于到了宾川县平川镇得底么村。这里距县城86公里、距平川镇政府31公里,越往山里走道路条件越差。不来得底么,很难想象这里也是“风、花、雪、月”大理州的一部分。车子驶进村委会,记者看到几位村民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在加工农产品、有的对加工好的农产品进行打包、有的在处理销售订单。
记者实地走访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发现,得底么村海拔跨度2000多米,物产丰富,但是长期以来村民“商品”意识较差,且受限于交通条件,产品大多自给自足。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23户,923人仍在贫困线下生活。为此,云南省邮政管理局、省邮政分公司挂钩帮扶得底么村,并逐渐加大扶贫力度。资料显示,2014年退出45户202人;2015年退出23户117人;2016年退出60户241人;2017年剩余贫困户已全部退出。
“以前村民的土鸡只能到集市上去卖,等一天也卖不了几只。2016年,我们帮助成立了得底么村核桃营销专业合作社,并搭建了‘邮乐网’‘优帮帮’等电商交易平台,将网上订购的当地农特产品送往宾川、昆明等地。现在,一只土鸡平均能卖到100元。”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云南省邮政分公司派驻得底么村驻村第一书记许瑞说。
随后,记者来到得底么村羊二坪小组村民高衍凯的家,房屋宽敞、窗明几净,俨然新农村新农民,但在两年前,这里卫生状况较差,臭气熏天。高衍凯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以后,种养殖的东西有了销路,村民还可以在合作社做临时工,一年下来收入近10万元。”
在电商平台“优帮帮”上,得底么的产品销路很好。村民吴建琼说:“我主要卖核桃、花椒,以前这些都是烂在树上,做了电商之后成了宝贝。”记者查阅订单发现,既有宾川、大理、昆明的本省的消费者,也有北京、上海、浙江等的省外订单户。
这些变化的取得没有人比许瑞更清楚:“为实现精准扶贫,我们根据得底么村实际,走出了一条‘互联网++党建+扶贫+N’的新路子。”扶贫干部帮助搭建的得底么农村电商销售平台,通过村里找产品、线上找流量、平台做支撑、供应链做保障的模式,让农民的“小生产”能够对接大市场,解决了“把农村好的产品卖出去”的问题。
从位于半山腰的村委会到山脚处的人家,近十公里的路程,经过邮政扶贫队员反复用脚“丈量”,似乎已不再遥远。截至2019年11月,云南省邮政分公司共向得底么村采购和销售得优质农特产品约12万单,销售金额474.91万元。同时,还大力扶持合作社,投入40万元建成生鲜食品冷库和生产操作间、原料间,并在全村发展会员40户,聘用固定务工人员4人,聘用临时用工人员300人次,为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发放务工收入30余万元,2019年累计电商扶贫农产品交易项目资金10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