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需多“发声”
中国家电行业龙头企业格力电器在出海过程中十分重视参与海外的标准制定,现已成功将可燃冷媒及功能安全相关技术要求写入加拿大、美国两国标准中。格力通过这种方式大力彰显行业话语权,增强品牌影响力,也确保自身始终能够第一时间调整产品规划,以满足当地对产品安全、能效环保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为自身发展主动营造了良好环境。
“对于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充分重视并积极投身其中是众多中国企业更好执行‘走出去’战略的一张‘通行证’,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做大做优做强的必经之路。只有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才能紧跟技术发展动态,获取行业地位和发声渠道,并为标准制定提供前沿性专业输入。”欧盟中国商会与罗兰贝格咨询公司近期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企业在欧发展报告》称,当前在国际及欧盟标准制定方面,中国企业的整体参与程度均较为有限。中国企业对行业标准制定的重视程度和主观参与意愿均有待提升。
标准制定参与程度不尽如人意
报告指出,当前,以英、法、德为主的欧盟国家正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欧盟标准的国际化进程中,其中一些欧盟标准已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广泛认可并形成一定影响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欧盟国家应更加注重引入各行业前沿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从而提升其行业标准的先进性,同时使得欧盟标准在国际层面具备更广泛的适用性与指导意义。
然而,在国际及欧盟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鲜有中国行业领先企业的发声。国际层面,在ISO标准制定委员会的160多个成员国中,少数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标准占据标准总数的95%,而中国作为ISO六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制定的标准数量却仅占总数的0.7%,中国提交ISO、IEC并正式发布的国际标准占比仅为1.58%。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这样的国际标准制定参与程度显然是不尽如人意的。
而在欧盟层面,由于大量欧盟标准与国际标准直接挂钩(约40%的CEN标准来自国际ISO标准,约有98%的CENELEC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关),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参与度有限的中国企业同样面临话语权的缺失;另外,欧盟体系标准主要由欧盟国家自主制定,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相关企业的参与度普遍较低。因而,整体看来,无论是在国际标准还是在欧盟标准制定方面,中国企业的参与程度均不高。
标准制定参与度低不利于发展
“中国企业参与欧盟标准制定程度较低的现状对中欧双方的行业发展都有所不利。”报告分析称,中国有些行业领域已跻身欧洲乃至全球领先地位,然而,欧盟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却未能囊括这些行业头部企业的声音,从而限制了欧盟标准制定的先进性。比如,中国高铁运营时速高达350km/h,位居世界第一;另外在安全性方面,即便以386km/h的高速运行,中国高铁的脱轨系数也仅为0.34,远高于欧盟安全标准中脱轨系数不得高于0.8的要求。然而,在中国高铁发展实现国际领先的当下,欧洲现行铁路标准仍由欧盟及其成员国自主制定,如德国的DIN铁路标准、法国的NF标准等,中国高铁的GB标准未被引入欧洲高铁的标准制定当中。“另外,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缺席行业领先标准的制定会使其错失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行业话语权的机会。”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主动性有待提升
报告坦陈,这一现象背后的关键原因是,在欧盟发展的中国企业对行业标准制定的重视程度和主观参与意愿均有待提升。当下,在进入欧盟市场时,中国企业对当地标准的态度往往是先试图理解,进而根据标准适配相应产品。因此中国企业通常在当地市场充当行业标准的追随者与执行者,较少主动参与到标准起草、制定等实质性环节。在这样的角色定位下,中国企业与行业标准制定协会间的密切度较低,从而未能紧跟行业标准信息制定动态,进一步导致自身被动接受行业标准制定,形成恶性循环。比如,某全球领先的中国清洁能源企业在进入德国、瑞士等欧盟国家市场后,由于缺乏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意识,未主动加入VDE等德国标准制定协会组织,导致其一方面错失了及时了解行业信息与标准制定动态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错失了在欧盟新能源技术领域参与制定标准、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节点。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