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大余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经济”

发布时间:2019-11-20 08:55:43

原标题:大余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经济”

  本报讯 (叶功富特约记者袁荣德)捧回“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中国宜居乡村典范县”等荣誉。

  大余是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针对一度陷入“钨竭城衰”的困境,近年来,大余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加快向生态文化旅游城市转型。

  “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大余的赞美。在大余,“红”“古”“绿”“黑”等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县内拥有43种基本类型145处景区景点,遍布全县11个乡镇,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5A级乡村旅游点1个、省4A级乡村旅游点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大余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基石。”该县文广新旅局局长曾云告诉记者,近年来,大余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打造,高起点、高品位编制了涵盖“城—乡(镇)—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大余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率先在乡镇设立乡村旅游办公室,实现职能、机构、编制、职数、经费“五个到位”;探索采用PPP、BT等模式,引入社会资金、民营资金参与景区建设,社会资本投资占比高达72.68%。到目前,在11个乡镇建设了46个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全县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黄酒文化旅游节、乡村夏令营基地、乡村民宿体验基地、天华山宿营观日出……一个个旅游项目次第推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该县内良乡全域旅游正步入“开花结果”期。内良的成功实践,只是大余打造全域旅游建设“美丽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以路串点、以路联景、整县推进,倾力打造覆盖各乡镇的百里乡村旅游长廊、古文化旅游长廊、章江流域生态旅游长廊等3条长廊。同时,深入挖掘红色经典故事、牡丹亭爱情文化、民俗风情艺术等,修复传承载体,还原旧址风貌,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牡丹亭文化园、旅游集散中心等投资亿元以上旅游大项目20多个,唱响“教育基地”“爱情圣地”“赏梅佳地”等旅游文化品牌

  “以前,只在冬天来大余赏梅,现在一年不同时节都会来转转,这里四季如画,各季有各季的特色。”近日,正在梅关古驿道景区赏银杏的广东游客张女士告诉记者。

  带动作用,推动实现连片发展;努力探索“森林+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大健康产业+旅游”等旅游新模式,促进产业有机融合;积极推进大余、崇义、上犹三县“赣州西部旅游联盟”和赣粤湘“三省九县旅游联盟”,实现城市旅游的聚集化、板块化、共享化、产业化发展;创新推进“吃住行、游购娱、疗养健”一体化发展,建成田园旅游综合体110多个,开发推出精品旅游线路10多条,并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健康论坛、首届全国百部房车露营大会等一大批高水准赛事活动;始终坚持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引导百姓通过入股、务工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分享全域旅游“美丽经济”的源源红利。近年来,该县平均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多亿元,游客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0%左右,带动贫困户2536户7990人因旅脱贫,占总贫困人口的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