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卡“套牢”频现应有监管介入
原标题:健身卡“套牢”频现应有监管介入
摘要 【健身卡“套牢”频现应有监管介入】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健身服务消费成了投诉的重灾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受理健身服务投诉7738件,同比上涨72.6%,是所有消费门类中投诉增长最快的类别。对此,有关方面也应尽快完善预付卡的相关管理机制。(工人日报)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健身服务消费成了投诉的重灾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受理健身服务投诉7738件,同比上涨72.6%,是所有消费门类中投诉增长最快的类别。
消费者对于健身房的投诉集中在两点:一是办卡前销售花言巧语,但一旦办卡,想要退卡转卡就绝非易事了,其二则是,健身房在健身卡有效期内突然关闭,消费者索赔无门。
与其它服务业不同,健身房多为预付卡消费,一般的销售模式是这样的,消费者充入合同上规定的全数金额后,可以在合同有效期内任意时间任意次数消费。尽管按照相应法律,预付卡上未用尽的金额仍然属于消费者个人财产,只是由企业保管,但在现实中,消费者个人难以处分这一财产。有的健身房办卡时各种承诺,有的承诺故意不落于合同之上,或者可以规避,办卡后却并不兑换,特别是当消费者对服务不满意提出退卡转卡时。
更为关键的是,许多健身房为了获取更多一次性充值金额,要求消费者办理长时间卡种,这些卡种有效期有时甚至超过了健身房的房租有效期,一旦健身房经营不善关门,卡种余额实为债务,但消费者索债无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健身房预付卡资金并未被有效监管,资金并未沉淀,而是用于健身房的各项经营支出。而健身房与消费者之间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消费者无从知晓健身房资金流动情况,在资金断裂之前,股东和经营者很可能已经知道危机,提前将剩余资产套现分割退场,其中就包括了本该属于消费者所有的剩余卡内资金。而消费者即便上门索偿,健身房已经人去屋空,无任何资产可供偿还。对于相关事情,市场监管部门往往以“涉及经济纠纷”为名,让消费者去法院解决。殊不知,单一消费者起诉企业,维权成本相对于一张健身卡的余额来说过高,集体诉讼往往又无人出面牵头,即便纸面上胜诉了,耗费时间精力不说,健身房往往已经是资不抵债,并无多少资产可供清算偿还。
在这样的维权困局之下,很多消费者不得不选择忍气吞声认栽。正因如此,更多的健身房才会采取更大手笔的销售方式卖出预付卡,融资快不说,而且脱身也容易,甚至大不了换个门脸另开张。在如此市场环境下,受损失的真不是一两个消费者个体了,而是整个健身行业。而健身房跑路受害者往往集中居住在周边社区,集体维权无果也容易引发社会问题,要知道,很多所谓中高档健身房的健身卡,一次办卡的花销已经在五位数左右了。
对此,有关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有所作为,比如,通过规范相应管理条例和促进企业自律,以避免健身房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转卡、退卡的权利,并且规范相关预付卡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司法部门也应当针对相关事件,对受损失的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司法援助,并对故意提前转移资产以逃避债务的经营者,依法予以严惩。
当然,除了健身房之外,还有很多行业都使用预付卡消费,比如理发店、足浴店等,只不过健身房往往在经营中只接受预付卡不接受其它消费模式,且经营成本较大,所以跑路现象频现,但这并不表示,类似的预付卡“套牢”情况不存在于其它行业。对此,有关方面也应尽快完善预付卡的相关管理机制。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上一篇:数字货币会取代纸币吗
下一篇:河北省12月起实施差旅费管理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