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拐点10年后将至?MMC开创中国诊疗新模式
原标题:糖尿病管理拐点10年后将至?MMC开创中国诊疗新模式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几乎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量。因为糖尿病以及并发症将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死亡,而这一切可能会因糖尿病的诊疗模式被颠覆有所改变。
“中国糖尿病已经呈现一个井喷式的发病率,在流动人口中,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是明显的增加,如果我们大家不用一种新的方式解决中国糖尿病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50万的糖尿病的医生,才能处理我们的糖尿病病人,所以说一种新的模式,就必须要出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宁光说,目前所建立的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国MMC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代谢综合达标率18.9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6年,由宁光及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发起,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和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并推广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代谢中心)项目应运而生。MMC以“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为理念,高度契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文件的建议,助力主要行动指标的达成,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标志性外观、基础设备、网络设施、诊疗流程和管理制度,将创新的诊疗技术与物联网管理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诊疗服务;并通过建立移动互联平台,检测数据多中心共享,实现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多重获益的诊疗模式;再进一步通过国家协同诊治网络的形成,真正开创患者-医生-医院-社会共赢的糖尿病治疗新模式,
这个模式的出现,将改变糖尿病诊疗存在的问题。
以往,糖尿病管理存在两大主要难点:一是患者只关注餐前或餐后血糖,忽略对糖化血红蛋白这一“金标准”的定期监测,导致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低,血糖控制不理想;二是患者只关注血糖本身的监测和管理,忽略合并症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疾病的综合管理,代谢综合达标率普遍较低,心血管疾病和事件的风险较高。
根据国家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近1.14亿人患有糖尿病,但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仅49.2%的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很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MMC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中,41.3%患有高血压、33.7%患有高血脂、9.4%患有冠心病。
“针对这两大难点,MMC一是强调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二是强调代谢综合达标率,即血糖、血压和血脂的综合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不同于餐前和餐后检测单个时间点的血糖,它能够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是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此外,MMC还研发和发布了‘瑞宁预糖’代谢指数评估工具,患者只需要输入性别、年龄、体重、血糖、血压、血脂6项数据,便可评估3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从而提升患者对代谢综合达标率的重视程度和管理依从性。”宁光表示。
传统的就医模式,患者就诊时需要多次挂号,不断往返于不同科室,浪费时间,也造成了患者主动就诊率低下的局面。同时,医院、社区、居家管理三者脱节,缺乏联通院内外的糖尿病管理工具,患者难以及时获得完整的数据,患者科学生活和健康管理的依从性差,院外的病情得不到及时管控,均造成了糖尿病综合管理困难的局面。
“控制了糖尿病,就控制了61.4%并发心血管疾病以及相关死亡。”宁光表示。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CDC)周脉耕等发表在国际期刊《糖尿病与新陈代谢》杂志的论文《中国至2016年糖尿病,高血糖的负担:1990年至2016年的发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6年,有14万人死于糖尿病,其中51%是男性。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了63.5%和33.3%。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700家医院成功加入MMC的行列,其中343家正式收治患者,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管理患者总数22万人。对于MMC的未来,宁光提出了两个“1000”的目标,即:未来建立1000家MMC中心,管理1000万糖尿病患者,力争在十年后迎来我国糖尿病管理拐点,即降低我国糖尿病发病率1%,降低各种并发症10%。
下一篇:央行称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